APP下载

中介组织作用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
——基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

2015-10-31陈姝洁马贤磊陆凤平石晓平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中国土地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内生农地费用

陈姝洁,马贤磊,陆凤平,蓝 菁,石晓平(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中介组织作用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
——基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

陈姝洁,马贤磊,陆凤平,蓝菁,石晓平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研究目的:检验外生型中介组织和内生型中介组织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行为以及参与程度的影响,为不同类型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建设提供经验与建议。研究方法:基于Logit和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外生型中介组织对农户是否转入、转出农地决策及其流转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内生型中介组织对农户是否转入农地决策和转入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是否转出农地决策有负向影响,对转出程度的影响不显著;(3)外生型中介组织对流转双方的影响超过内生型中介组织的影响。研究结论:充分发挥外生型中介组织的作用,同时防止村集体强制推动农地流转;加强内生型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培育与建立,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模式。

土地管理;农地流转;中介组织;内生型;外生型

1 引言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于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前提下,如何真正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的突破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难题[2]。尽管目前总体情况似乎并没有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但农地经营权的流转已经成为一个基本趋势[3]。农地流转有利于农地适度集中、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4-5]。长期以来,在农户层面,外部环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学者在产权安全[6-7]、劳动力市场发展[8-9]、其他制度环境[10-11]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探索。在其他制度环境因素中,已有研究对村集体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较多地关注村集体对使用权、交易权的限制,如村级层面的土地调整影响使用权安全、村集体对农地流转的管制限制了农户的交易权,尚且缺乏对村集体发挥农地流转中介组织作用的关注。而已有的对中介组织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理论分析与案例上,缺乏对农户层面农地流转行为的关注,且定量的证据较少见。鉴于此,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常州、镇江三市作为实证区域,将农地流转的中介组织细化为外生型与内生型中介组织,检验了外生型中介组织与内生型中介组织对农户是否参与农地流转决策以及参与程度的影响,为完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推进农地流转提供政策建议。

2 理论逻辑:中介组织介入与农户的农地流转交易费用

本文首先借鉴Nigel等构建的交易费用的农户模型[12],分析农地流转中的交易成本如何影响农户决策行为;其次,分解交易费用以阐明不同类型中介组织介入降低农户农地流转交易费用的内在机制。

根据农户与农地流转市场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农户分为转入户、转出户、未流转农户。市场价格为Pm,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转入户转入农地的真实价格要高于市场价格,在市场交易中观察不到的转入户的交易费用为tbp,转入户的决策价格计为。转出户转出农地的真实价格要低于市场价格,交易费用为tSp,转出户的决策价格计为未流转农户的决策价格对应于内在的影子价格,计为p~。在交易成本下,三种不同类型农户的间接效用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农户的效用V,纵轴表示农地流转的市场价格Pm;假设不存在交易费用,那么是转出户的效用函数,是转入户的效用函数,Va是未流转农户的效用函数,不随市场价格变化,存在一个价格区间,在这个价格区间内,未流转农户既不愿意转入,也不愿意转出。降低转出户的交易费用,将有利于农地转出;降低转入户的交易费用,将有利于农地转入。

要进一步分析中介组织的介入如何影响农户的农地流转决策,首先需要对中介组织的类型进行界定,并且对农地流转的交易费用tSP、tbp进行分解。农地流转过程中的中介组织是指农地流转过程中孕育出来的、将农地的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联结起来的中介组织,它在农地的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之间起到了沟通和桥梁的作用。本文根据已有研究,依据不同的组建方式,将中介组织划分为内生型中介组织和外生型中介组织[13]:前者一般是由村干部、农村中的技术能手、专业大户等能人牵头兴办,其特点是组建和运行过程中的自发性和独立性;后者则是依托或依靠相关职能部门兴办的,其在组建和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依赖性[14]。

根据农地流转的交易过程,可以划分为搜寻交易对象、谈判和签约、合约监督和执行三个阶段[15]。对于转入户而言,无论外生型还是内生型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介入,在农地流转的三个阶段都能够起到降低交易费用的作用。首先,能够显著降低村庄地理位置专用性程度[16],从而降低流转前的信息搜寻费用tb1;其次,在谈判与签约环节,能够显著改善流转双方的谈判效率和效果,节省转入方单边交易费用tb2[17];第三,在合约执行与维护环节,对流转合同的公证与担保作用能够显著地增强流转双方契约关系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转出户违约带来的风险[18-19],即降低了监督执行费tb3。因此,外生型与内生型中介组织的介入会带来总体交易费用tbp下降,促进农户转入农地。对于转出户而言,外生型中介组织的作用并不局限于本村,外生型中介组织依托政府的网络优势,能够跨区域范围内发生作用。当农户需要与更广阔的市场建立联系时,与转入户相似,外生型中介组织的介入能够降低流转三个阶段的交易费用,信息搜寻费tS1、谈判签约费tS2和监督执行费tS3,促进农户转出农地。内生型中介组织服务范围一般限于本村范围内,与农地需求方如种田大户有天然联系,而对于转出户则增加了其交易的环节。在村级范围内,同村人彼此了解,信息搜寻费用低,是否有内生型中介组织介入对信息搜寻费用tS1都不产生影响;增加了转出户与中介组织交易的环节后,也就增加了谈判签约费tS2,但合约的签订也使得转出户对转入户使用农地的监督成本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对方违约的风险,导致总的监督执行费tS3下降。因此,当农户增加的谈判签约费tS2少于监督执行费tS3下降的数量,会促进农户租出农地;当农户增加的谈判签约费tS2多于监督执行费tS3下降的数量,就会抑制农户转出农地,或者农户可以“用脚投票”,不通过内生型中介组织流转农地。

综上所述,外生型中介组织与内生型中介组织在农地流转的搜寻交易对象、谈判和签约、合约监督和执行三个阶段都能降低转入方的交易费用,进而提高农户转入农地的可能性及其参与程度。

图1 交易费用下农户的间接效用图Fig.1 Household indirect utility under transaction costs

3 样本数据与研究方法

3.1数据来源

经济发达地区的农地流转市场发育情况相对较好,市场参与主体受政府扶持,村委会、村小组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起到中介作用,同时政府支持其他流转中介组织运作[10],因此调研区域选择江苏省无锡市、常州市和镇江市。选取的三个市地处江苏环太湖地区,是农地流转活跃、流转形式多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对其他地区农地流转市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1年无锡市、常州市及镇江市的农户随机抽样调查,涉及6个县(区),16个镇,29个村,通过对农户进行结构化访谈、对村干部进行开放式访谈的方法获取调研问卷。农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基本特征、农地资源特征、流转地块情况、生产投入与收入情况等。而村级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村级经济、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制度安排以及发展现代农业与农地流转情况等。调研中共收集村级层面问卷29份;农户层面问卷149份,其中农户有效问卷146份,问卷有效率达98%,能够满足本研究需要。本文的146个农户样本中,发生农地转入行为的农户共41户,占总样本的28.1%;发生农地转出行为的农户共51户,占总样本的34.9%,说明农村农地流转市场正在逐步发育。本文将所有样本分为未参与流转的农户、参与转入的农户和参与转出的农户三个对照组,分别描述各组农户特征值的平均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表1)。

表1 不同农地流转类型农户的特征Tab.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households

3.2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农户决策包括两个阶段:是否参与农地流转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参与流转,且农户市场参与行为包括“转入”和“转出”两类情形,因此将涉及的被解释变量农户是否参与农地流转区分为“是否转入农地”和“是否转出农地”,两者都属于二分变量,只有“是”与“否”之分,宜采用二元选择模型,本文采用Logit模型,具体模型如式(1):

本文采用“转入面积与自有农地的比重”和“转出面积与自有农地的比重”来分别表示转入和转出农地的“参与程度”。农户未参与流转时,流转参与程度的观察值为0;农户参与流转时,流转参与程度为连续的正值。所以,表示“参与程度”的因变量是截断变量,宜采用Tobit模型,具体模型如式(2):

式(1)的Logit模型中农户进行农地转入(或转出)时Yi为1,否则为0;式(2)的Tobit模型中,Ri为转入(或转出)农地的面积占自有面积的比例;式(1)和式(2)中的Xin表示内生型中介组织变量,Xout表示外生型中介组织变量,Mi表示包括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以及资源禀赋特征、制度环境特征等方面的其他控制变量,且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解释变量保持一致;α0、β0为常数项;α、β为待估参数;εi、ηi为随机扰动项。

3.3变量选择

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除了中介组织介入带来的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影响,农户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等都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重要因素,对具体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1)户主特征变量。本文所选取的户主特征指标为户主年龄和户主的职业类别。当前农村地区青壮年农户大多选择非农就业,所以从事农业的农户年龄相对而言偏大。对于年龄偏大的农民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劳动能力不断减弱,越来越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能力,所以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就越大,转出农地的规模也越大。户主所从事的职业与农业相关性越小,其从事农业之外的生产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多,可用于农业生产劳动的时间就越少,那么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就越大,转出农地的规模也越大。

(2)家庭特征变量。本文用家庭人口数量、人均年收入和家庭非农收入所占比例三项指标表示家庭基本特征。人均年收入越高、非农收入所占比重较高的农户有更雄厚的经济实力支付转入土地的租金,因而会越倾向于转入农地,转入农地的规模越大而不愿意转出农地。家庭人口数量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不能确定。

研究中选取了人均农地面积、非耕地面积比重和家庭拥有农业机械数量来反映家庭资源禀赋。Huang等研究发现农地会从农地资源禀赋相对丰富的农户流向农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户[9],因此,预期人均农地面积越少、非耕地面积所占比重越大越倾向于转入农地或提高农地转入程度,而不是转出农地或提高农地转出的参与程度。由于家庭农业机械的不可分性,拥有农业机械数量越多的农户越倾向于转入农地或提高农地转入程度。由于家庭农业机械数量可能受其他家庭资源禀赋特征的影响,因此,本文用除本家庭外村里其他农户平均的农业机械数量进行替代,以减弱内生性的影响。

(3)其他变量。本文用农户是否经历过农地调整作为地权稳定性预期的衡量指标,农地未曾调整,地权稳定性越强,农户越放心进行农地流转,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活跃程度越高。此外,由于样本分布在三个不同的县(市),本研究还设置了地区虚拟变量,以此来控制不同城市间的差异。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地区的农地流转市场会更加活跃。

表2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Tab.2 The definition of variables and description statistics

4 实证分析及结果

4.1模型回归结果

基于上文设定的模型和实地调研采集的数据,分别对中介组织介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流转程度进行了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估计。表3第3行标记为(1)的是本研究所用模型,标记为(2)的值为去掉“农业机械数量”这一变量后模型,将模型调整后各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不变,模型稳健,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农户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的模型估计结果Tab.3 Regression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nd transfer

4.2结果分析

(1)中介组织变量。外生型中介组织变量对是否转入农地的影响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对是否转出农地的影响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且所有的影响方向均为正,与预期方向一致,说明村集体对农地流转过程中起显著的促进作用。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前期发挥信息媒介的作用;在协商签约阶段,有些村集体在促成农地流转过程中起到劝说、协调作用;大部分农户签订农地流转正式合同是在村集体的作用下达成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转合同产生纠纷的可能性,降低了合同监督执行的费用。此外,外生型中介组织变量在对农地转入程度、转出程度的影响都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且影响方向均为正,与预期方向一致,印证了村集体的中介组织作用对农户农地流转程度有显著的促进。

内生型中介组织对是否转入农地和转入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都在10%的水平上显著;而对是否转出农地有负向影响,这一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也与宋辉等的研究结果一致[20]。内生型中介组织对转出程度的影响不显著。可见,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内生型中介组织介入主要作用于农地转入方,可能是因为农户转入农地大多为了扩大种植面积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转入规模较大,转入方凭借自身能力搜寻大面积连片农地的难度较大。而农户转出农地主要是为了释放劳动力,转出规模相对较小,转出方利用地缘与亲缘就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农地“托付”对象。对转出户而言,当通过内生型中介组织流转农地产生的交易费用高于私下流转的交易费用时,不利于农户转出农地;或者农户可以选择不通过内生型中介组织,自发流转农地,因而可能观察不到内生型中介组织对农户转出农地的影响。

通过边际效应的测算,农地转入的Logit模型中外生型中介组织、内生型中介组织的边际效应值分别为0.228和0.202,而在转出模型中,这两个值分别为0.684和-0.206。在Tobit转入模型中外生型中介组织、内生型中介组织的边际效应值分别为2.404和1.403,而在转出模型中,这两个值分别为0.653和-0.220。可见内生型中介组织对流转双方的影响程度远不如外生型中介组织,这与实际调研中内生型中介组织数量不多的现实情况相符。此外,在现实的农地流转中,村集体中介作用对内生型中介组织具有很强的替代作用,而且,由于与政府部门的天然联系,村集体更具有公信力,大部分农户选择流转中介组织的时候更加信任村集体。

(2)其他控制变量。户主年龄、职业类别、非农收入所占比重、人均年收入、人均农地面积、非耕地面积比重、地权稳定性以及地区虚拟变量对农户转入、转出农地的可能性与农地流转的参与程度的影响与预期一致。家庭人口数量对农户转出土地的可能性、农地转出的参与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江苏省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的农户与村级调研数据,将农地流转中介组织划分为外生型中介组织和内生型中介组织,利用Logit和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可能性及其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有政府公信力作为保障的外生型中介组织对农户转入、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及其参与农地流转的程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主要为村内需求方服务为导向的内生型中介组织对农户转入农地的可能性及其参与农地流转的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农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有负向影响。由于与政府部门的天然联系,外生型中介组织更具有公信力、更受村民信任,对流转双方的影响程度也远超内生型中介组织。

为促进农地合理有序流转,须重视中介组织作用的发挥。为此,加强依托各级政府设立的外生型中介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中介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要规范村集体行为,避免村集体强制推动农地流转造成公平问题和效率损失。尽管内生型农村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目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形式灵活多样且更加贴近当地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可以依托资金、政策支持等多种手段规范和扶持其发展壮大。此外,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模式,并通过完善外部法律环境、税收减免与资金扶持等规范并促进其发展,将有利于农地流转市场的完善。

):

[1] 叶剑平,丰雷,蒋妍,等. 2008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17省份调查结果及政策建议[J] .管理世界, 2010,(1):64 - 73.

[2] 程国强.中国粮食安全的真问题[EB/OL] . http://opinion.caixin.com/2015-02-05/100781776.html,2005-02-05/2005-03-10.

[3] 卞琦娟,周曙东,易小燕,等. 农户农地流转现状、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 . 资源科学,2011,33(2):308 - 314.

[4] 姚洋. 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 .中国社会科学. 2000,22(2):54 - 65.

[5] 黄祖辉,王朋.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兼论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2):38 - 47.

[6] Tian W., Zhou Z., Ma X. et al. Land tenure security and land investments in Northwest China[J] .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013, 5(2): 281 - 307.

[7] Yao Y. The Chinese land tenure system: practice and perspectives[M] . The Dragon and the Elephant: Agricultural and Rural Reforms in China and India.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altimore, Maryland, 2007: 49 - 70.

[8] Feng S., Heerink N. Are farm households' land renting and migration decisions inter-related in rural China?[J] . NJAS-Wageninge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08, 55(4): 345 - 362.

[9] Huang J., Gao L., Rozelle S. The effect of off-farm employment on the decisions of households to rent out and rent in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J] .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012, 4(1): 5 - 17.

[10] 钱忠好. 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困境与乡村干部行为——对乡村干部行为的分析[J] . 中国农村观察,2003,(2):10 - 13.

[11] Che Y. Mismatch: land reallocations, recovery land rental and land rental market development in rural China[J] .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014, 6(2): 4.

[12] Key N., Sadoulet E., DeJanvry A. Transactions costs and agricultural household supply response[J] .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0, 82(2): 245 - 259.

[13] 钟涨宝,狄金华. 中介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地位与作用[J] . 农村经济,2005,(3):35 - 37.

[14] 伍振军,张云华,孔祥智. 交易费用、政府行为和模式比较: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证研究[J] . 中国软科学,2011,(4):175 - 183.

[15] 李孔岳. 农地专用性资产与交易的不确定性对农地流转交易费用的影响[J] . 管理世界,2009,(3):92 - 98.

[16] 罗必良,李尚蒲. 农地流转的交易费用:威廉姆森分析范式及广东的证据[J] . 农业经济问题,2010,(12):30 - 40.

[17] 王颜齐,郭翔宇.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双边交易与集中交易[J] . 农业技术经济,2011,(10):46 - 54.

[18] 叶剑平,蒋妍,罗伊·普罗斯特曼,等. 2005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17省调查结果及政策建议[J] . 管理世界,2006,(7):77 - 84.

[19] 郜亮亮,黄季焜,冀县卿. 村级流转管制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变迁[J] . 中国农村经济,2014,(12):18 - 29.

[20] 宋辉,钟涨宝. 基于农户行为的农地流转实证研究——以湖北省襄阳市312户农户为例[J] . 资源科学,2013,35(5):943 - 949.

(本文责编:陈美景)

A Study on the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 Factors of Farmland Transfer: Based on a Survey in Developed Areas

CHEN Shu-jie,MA Xian-lei,LU Feng-ping,LAN Jing,SHI Xiao-ping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This study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 on farmers'participation behaviorand to which degree they participate in the farmland transferring.Experience and advice will be put forward. Methods: Logit and Tobit model. Results: 1) exogenous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s on whether farmers decide to rent in or rent out farmland and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degree of farmland transferring; 2) endogenous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fluence on whether farmers decide to rent in farmland and farmland transferring degree,while they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whether farmers decide to rent out farmland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n the farmland transferring degree is not significant; 3) exogenous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have more influence on farmland transfer than the endogenous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Research conclusions: we should fully develop exogenous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in boosting land transferring andprevent the village collective from promoting the farmland transfer compulsorily. We also should strengthen endogenous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and actively explore various forms of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land administration; farmland transferring;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endogenous type; exogenous type

F301.2

A

1001-8158(2015)11-0048-08

10.11994/zgtdkx.2015.11.007

2015-03-26

2015-1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5731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37312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3JZD014);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SK2014001)。

陈姝洁(1988-),女,江苏连云港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政策。E-mail: 719633447@qq.com

石晓平(1973-),男,河南林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政策、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E-mail: serena2@njau.edu.cn

猜你喜欢

内生农地费用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