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正在悄然改变媒体生态
2015-10-31
本刊记者丨刘胜男
智能机器人:正在悄然改变媒体生态
本刊记者丨刘胜男
在今年《中国传媒科技》三、四月刊“‘机器人记者’来了”专题里,本刊曾深入报道美联社、洛杉矶时报、硅新社等美国媒体使用机器人写稿的创举。虽然硅新社的“编形金刚”写稿机器人主要由在硅谷的华人工程师设计,会中英双语,并且已在国内社交网站上开通官方账号发布中文财经快讯,但是中国媒体真正使用写稿机器人,发生在上个月,9月10日。
而在9月,除了腾讯写稿机器人Dreamwriter(梦幻写手),百度也推出了为用户提供秘书化搜索服务的机器人助理“度秘”。再加上去年5月,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发布的人工智能伴侣虚拟机器人“微软小冰”,以及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苹果手机上的Siri,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新材料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正进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传媒圈里讨论机器人的声音越发响亮,在仰慕技术大神和幻想机器人将在何时战胜人类的时候,我们更需要谈论——智能机器人能给媒体带来怎样的改变?以及这些互联网巨头开发机器人的意图能给媒体带来哪些启示?
Dreamwriter:腾讯造写稿机器人去除信息中介
9月10日,在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CPI数据的第一时间,腾讯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便写出新闻稿,成为业界议论焦点,也由此引发关于“记者下岗”的各种猜测。
据了解,写稿机器人不仅可对核心数据进行梳理,还可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尽管目前该机器人只能撰写财经、体育赛事、突发事件、数据分析等领域消息类稿件,诸如深度、人物类题材还无法胜任,但因其属于批量生产类型,每天可完成百篇稿件,在稿件数量上“完胜”单兵作战的记者。特别是对于财报新闻这类枯燥而又对准确度和速度要求很高的商业报道,或是突发性灾害报道,写稿机器人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写稿机器人解放或取代部分创造性较低、工作循环型的人类记者、编辑是迟早的事,需要让人类从事更具有挑战和智慧的工作。若一家文字媒体的所有稿件都是没有思想性的消息稿,那结局很快就会到来。稿件能由机器人来写,究其根本或许不在于机器人有多高明,而在于在这个时代,新闻生产并不都要依赖于采访。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去中介化”,作为传统资金中介和传统商品中介的银行和商场实体店已经深受冲击。媒体作为传统的信息中介,信息不对称和渠道垄断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这必将被打破。
在未来,机器人绝不仅会处理文字,智能音频甚至视频也会是它们不断学习的技巧。
其实Dreamwriter并不是腾讯做的第一个机器人,腾讯开启对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要从2010年Qrobot项目说起,这是中科院深圳、腾讯、中科院下属企业中科睿成三者联合发起的项目,已经推出语音智能萌宠小Q、光控式移动投影Q影、智能亲子伴侣小小Q等产品。该项目负责人方曾说,开发小Q机器人不是只做一个智能单品,而是想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当人们对一个实体机器人诉求越来越多时,机器人就会逐渐发展出用于扩充功能的更多App,这样就类似于智能手机与App这样的生态系统。腾讯一直是“沟通载体”的标志,对实体机器人的研究积累到如今,接下来或许会在微信平台上接入更多可能,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
度秘:百度派私人秘书为用户服务
有效的资讯连接和服务是媒体的本质,用优质内容来连接,通过服务获得变现。百度新战略“索引真实世界,连接3600行”也就在强调“搜索”和“服务”,搜索是连接方式,服务是变现方式。百度正在用“度秘”把语音、图像搜索的体验引向深入,挣脱过去以文字为主的搜索时代,以多种方式实现人机交互,在顺应移动端发展趋势的同时,这显然也在追求更接近人的自然表达,让互联网和硬件设备更加人化。
度秘已能实现与用户的多轮对话,并能提供订咖啡、订餐厅、预定宠物医院、购买电影票等生活服务。这和苹果的Siri有什么区别的?Siri最多被使用的是设置闹钟、问天气、调用通信录打电话这类功能,是在操作手机本身,互联网内容和生活服务获取不是Siri的强项(最近Siri与百度百科达成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度秘是自动化地获取多样化的生活服务。
“度秘”用到的技术涉及智能推荐技术、用户及商户画像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等,在和用户一次次连接的过程中,“她”在更加了解每个用户的同时,必然会回答或推荐更加个性化的、解渴的、精准的O2O服务内容。最终的效果或许就是——一位老板总会放心让贴身秘书安排食宿行程。这对于百度意味着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反观媒体亦或自媒体,停留在“文字”上,不跟着人的行为习惯、消费习惯做改变去重新构建有效的内容连接和服务体系是危险的。
小冰:微软潜心研究让人机交流更加通畅
作为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2014年发布的一款人工智能伴侣虚拟机器人,初版微软小冰就携带着智能人机对话、群提醒、百科、天气预报、交通指南等功能入驻微信平台,但是由于违反相关规定而被封杀。仅一个月后,二代小冰再次发布,并新增了图像识别、大数据交友、数羊催眠等功能,15小时内便吸引了50万用户。如今第三代小冰再次升级,试图通过大数据、深度神经网络等技术,以及研发团队另辟蹊径的“情感型人工智能”理念与针对各种“社交网络孤独症”而设定的缤纷技能,实现超越简单人机对话的自然交互,最终与用户建立情感和心理连接,避免因为初始新鲜感淡化而被遗忘替换。
著名开源专家、北大数学教授袁萌日前发文表示:“第三代微软小冰已能通过‘图灵测试’。而某些国内互联网企业推出的‘秘书型’机器人,只会回答特定行业的问题,有局限性,如果随便一问,就会‘露馅’,不会得到图灵的嘉奖。”再一次把图灵测试和人工智能这一对拆不散的冤家话题摆到了台面上。
在袁萌教授看来,除了微软第三代机器人小冰之外,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其它的计算机或AI产品能够通过严格的图灵测试,并以此提醒国内人工智能研究界,决不能“虚火上升”,而是要“踏踏实实地苦干、实干”。
65年前,伟大的英国数学家图灵为人工智能竖起了一道长久以来无人能够逾越的标杆。根据图灵测试,如果计算机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该计算机具备了人类的智能。
虽然诞生仅一年多,但是微软小冰已经与数千万中国用户建立了1对1的专属关系,成为用户钟爱的专属机器人伴侣,在CPS(对话轮数,Conversation per session)上,小冰的平均CPS已经达到创纪录的18轮,业界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过往纪录不过为1.5-2轮之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冰确实已能满足和超越图灵测试的初始设定。
小冰还超越了既有的图像识别,不仅能识别出图片里的猫就是猫,还能够根据人工智能的判断,自己选择关注的焦点,实现对任何图像的识别,并给予超越语义的评价。无论是“亿万人中我只在乎你”的告白,又或是“颜值评分”“失眠数羊”“生活提醒”等贴心又有趣的服务,都能让用户感受到小冰这个顽皮小妹子的与众不同。
无疑,小冰是引领着这场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目前,第三代微软小冰已经回归微信平台、登陆Windows 10与美图秀秀,还将登陆荧屏,参与东方卫视早间新闻直播节目《看东方》。在未来,每个人类都会有自己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伴侣,它们会成为人类最得力和信赖的助手。而在这一切正在成为现实的过程中,传媒业能如何接入其中分得蛋糕?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实现转型?需要更多讨论的声音,相信在当下,我们仍然有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