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猪品种登记工作全国进行时
——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第11届年会
2015-10-31本刊编辑薛惠莉
本刊编辑/薛惠莉
地方猪品种登记工作全国进行时
——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第11届年会
本刊编辑/薛惠莉
为提高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保种区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2015年11月24-25日,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第11届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全国畜牧总站组织,共53家地方猪种猪场100余人参加,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家委员会专家王爱国、潘玉春、李学伟、李加琪等出席会议。
图1 会议现场
四家猪场获得地方猪保护与利用工作经验交流优秀奖
在24日下午的分组经验交流中,每个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介绍近年来开展保种的情况、保种经费使用情况、保种及开发利用方面的问题和经验,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委员进行点评后,选出以下4家四家猪场获得地方猪保护与利用工作经验交流优秀奖:湘潭市家畜育种站(沙子岭猪)、山东省莱芜市种猪繁育场(莱芜猪)、海南龙健畜牧开发有限公司(屯昌猪)、浙江省青莲黑猪原种场有限公司(嘉兴黑猪)。
图2 获奖猪场代表
地方猪种登记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图3 上海交大潘玉春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潘玉春教授讲到:地方猪品种登记内容包括个体的系谱、繁殖性状、生长肥育性状、胴体与肉质性状等方面的信息,参加登记的个体编号、个体标识应符合全国统一的规范。在登记时,一定要登记个体所在的保种场的名称、地址、邮编等信息,登记个体的出生日期、个体号、耳号、性别、初生重、乳头数、遗传损征等基本信息,登记母猪产仔日期、产仔胎次、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寄养情况,以及断奶日期、断奶窝重、断奶仔猪数等等。
为增强地方猪品种登记工作的技术力量,全国畜牧总站成立了全国地方猪品种登记专家组,主要负责《地方猪品种登记实施细则》的制定及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每个国家级保种场指派一名专家,指导登记工作并评估实施效果。
种猪登记联网操作更便捷
加入中国地方猪种品种登记官网,只需注册填写用户账户,完成后登陆系统提交企业资料及猪只信息即可查询材料审核进度。网站注册需要填写以下几个表格:1)基本信息表;2)基因检测登记表;3)生长性能登记表;4)配种信息登记表;5)分娩哺乳登记表;6)采精信息登记表;7)育肥登记表;8)胴体肉质登记表;9)种猪变更信息表。
图4 中国地方猪种品种登记官网
中国地方猪种品种登记平台是在全国畜牧总站的领导下,旨为相关国家级、省级保种场,保护区企业宣传,登记育种和生产管理等提供服务,进一步推进地方猪种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会议最后还进行了年会优秀论文汇报工作,获奖论文前4名分别为《济宁地区猪种的起源及演变考证》、《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猪乳头数性状的研究》、《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浙江省地方猪种的分子遗传聚类》和《鉴定恩施黑猪亲缘关系及恩施黑猪保种与开发利用的建议》,其中第1名和第4名分别在本刊4期、5期、7期、9期有相关内容的刊登!
图5 优秀论文获奖人员
相关连接
地方品种种猪登记目的
地方品种种猪登记需要达到3个目的:1)便于畜牧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尤其是要实现“由表及里、由量到质”的跨越;2)要对企业的科学化保种、生产、开发提供帮助;3)要为学术界开展地方品种资源挖掘、评估、种质遗传特性的遗传机制研究、保护、开发等提供支持。总之是要实现三方(政府、企业、科研人员)共赢。《地方品种种猪登记办法》的制定尤其是登记性状的选择应本着达到这些目的而确定。
地方品种登记进展情况
地方品种登记是开展选育和育种的基础性工作,是打造自主育种体系的重要根基。为扎实推进工作,首先选择江苏、浙江和上海3个基础较好的省市开展地方猪品种登记试点工作,3省市11家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向全国推广。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作为技术支持单位,为参加登记试点工作的保种场、保护区提供相关技术培训、性能测定、数据登记等技术支持工作。本次会议已经正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猪登记工作。
登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部分猪场由于技术人员经常变动、设施改造等原因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品种登记工作滞后,数据上传不及时等问题。因此建议加强业务培训和品种登记工作交流,提高登记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各试点单位进一步规范生产,加强技术人员配置,及时做好基础信息的采集和上传数据的汇总工作。
地方品种相关负责专家
为进一步落实品种登记情况,增强地方猪品种登记工作的技术力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成立全国地方猪种登记专家组,为每一个国家级保种场指派一名专家,指导登记工作并评估实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