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健康养猪空间环境构建与养殖工艺模式的探讨
——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施正香

2015-10-31本刊编辑薛惠莉

猪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猪只养猪母猪

本刊编辑/薛惠莉

养殖工艺

关于健康养猪空间环境构建与养殖工艺模式的探讨
——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施正香

本刊编辑/薛惠莉

专家简介:施正香,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副理事长。农业部畜牧业科技工作咨询专家组成员,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评审委员。主要研究领域畜牧工程、畜牧环境、动物福利。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2部,授权专利10项,制订国家/行业标准7项。在2015年11月24日举办的“畜禽健康养殖模式成果报告会”上,本刊很荣幸邀请到施教授来分享健康养猪工艺上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

本刊:随着小规模散户的快速退出和大型企业、大量业外资金的涌入,我国养猪业进入规模化养殖阶段后,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您能否对此进行一个总结?

施正香:规模化养猪中存在的问题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过去我国规模化养殖程度比较低,很多好的工程技术都用不上。现在很多规模化养殖场,仍在沿用美国20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的养殖模式,比如母猪基本采用定位栏饲养,肥猪生长猪都是采用小圈饲养方式。对于猪来说,尤其是对现在的一些品种,对环境非常敏感,要使其更好的发挥生产性能,必须有良好的设施和设备作支撑。我国的气候又非常特殊,无论是从南到北还是从东到西,冬天特别冷,夏天特别热,这是我们国家气候条件跟国外不一样的地方。目前我国养猪生产中的环境控制技术运用不到位,缺乏配套的工程技术装备,对猪造成的环境应激问题严重;而且我国猪病社会疫情复杂,病猪多,死淘率高,猪越来越难养,这也与环境关系非常密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将来会对我们整个养殖业带来很大的影响,那就是土地和环境的制约;另外,新生代年轻人不是特别喜欢参与养殖这项工作,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会对我们工程技术的需求有更大的市场。

本刊:我国现阶段的养殖工艺模式是怎样的?是否符合您所提倡的健康养猪?

施正香:定位饲养、圈栏饲养、厚垫草饲养、舍饲散养(德国称诺廷根饲养)以及户外散养是国内外现有的几种典型的养猪工艺模式,这些养猪工艺在国外已基本形成定型模式,做到了标准化、成套化,专业化程度高。现代信息技术已在养猪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为精确饲养和精细管理提供了条件。近几年随着福利养殖技术理念渗透进养猪业,养猪发达的国家都在积极推行符合动物福利的养殖工艺模式。

我们国家目前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养殖模式:妊娠母猪采用定位栏饲养,断奶仔猪主要采用网上饲养,育成育肥猪主要采用圈栏饲养。这几种饲养模式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定位饲养的母猪无法在躺卧区以外的地方排便、无法通过行为调节体温,普遍产生骨质脆弱、肢蹄病、泌尿系统疾病的问题;分娩床中母猪无法行走或转身、无法表现重要行为(例如筑窝),无法与仔猪自然交往,一般3胎后母猪的母性行为减弱明显。实际上定位饲养模式在欧盟一些国家已经逐渐被废止,主要也是考虑到猪的健康和生产会受到很大影响。我们知道丹麦、荷兰等一些国家一般每头母猪可提供28~30头肥猪/年,而我国平均14~16头肥猪/年,好的猪场约18~20头肥猪/年,饲养方式不改变也是很难提升我国母猪的生产水平。

图1 几种典型的养猪工艺模式

要想构建健康养猪技术模式,就要考虑到猪只本身的感受,要“以猪为本”, 依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利用工艺、设施、装备,为猪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健康和生产,且对环境友好,生产出优质产品的工程技术模式。健康养猪要符合猪的生理和行为需要,需要考虑3个方面:1)猪的固有行为:包括猪的感觉、身体结构、群体和社交行为、活动行为、以及对生活环境的要求;2)舍饲养猪的行为:包括活动时间变化、群体大小和季节对猪活动行为、争斗行为、异常行为的影响;3)猪的行为利用:应选择群养方式,合理设计躺卧区域,利用福利性设施避免环境单调、利用定点排泄行为保持舍内的环境清洁。

本刊:空气环境、水环境和空间环境对猪的健康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我们平时对空气环境和水环境谈及的比较多,不知您对空间环境是否有做相应的研究?

施正香:如何保证猪只基本生活空间的需求也是这几年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以前我们理解的空间需求主要理解为饲养密度的。其实真正的空间需求,需要从侧卧空间、俯卧空间、站立空间尺寸和采食、饮水宽度以及群体大小等方面全面考虑。从本质上来说,动物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包括静态空间、活动空间和社交空间,在实际生产中,尤其是群养条件下,动物之间的交流更为复杂,不同空间之间具有交叉重叠。

对猪只来说,一定要满足躺卧、采食、饮水、排泄的基本生活空间,猪只一天中70%~80%的时间都在睡觉,如果每头猪没有足够的空间,那么这只猪肯定是不幸福的。对于活动空间来讲,由于活动方式不同,所用空间也不一样,比如群养时会存在同伴之间交流或玩耍,这就要求至少是两个以上同伴的空间,如果单独饲养,只需考虑单独站立或行走的个体需求。针对不同阶段的猪群应该怎样配置它们基本的生活空间和活动空间,从理论上对每头猪的空间需求应该是多少,这些我们都应该去弄的很清楚,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为后期圈舍的设计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对于猪只的空间需要,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A=k×W0.666,其中A代表面积(m2);W代表猪的体重(kg);K代表不同姿势需要的面积系数(m2/ kg),站立、俯卧、侧卧、社交时分别为0.02、0.02、0.05、0.11,不同阶段的猪只的理论空间需求参见表1。

本刊:这是不是说明只要空间足够大,猪只的幸福指数就很高?

施正香:你的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当所有的空间需求达到要求时,还需要良好的功能分区,这样才能保证舍内各个部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良好的功能分区是要依靠设备来实现的。比如,我们研究提出猪的舍饲散养工艺模式中,为了能充分满足猪吃喝拉撒睡的功能,在猪舍内,躺卧区设降温猪床、调温地板、暖床等;排泄区可设专门猪厕所;活动区可设置大圈栏、自由式分娩栏、福利性设施玩具;采食饮水区要有自由采食槽、自动饮水器等。这些设备设施都是基于猪的生理和行为需求配置的。

本刊:有没有一些试验数据做支撑?

施正香: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有做相关的试验和探讨。母猪饲养方式分为限位栏、小圈饲养、隔栏分饲小群饲养、精确饲喂系统大群饲养,由于限位栏存在猪只生活面积较小、无群居环境等问题,所以良好的空间环境需求无从谈起。研究表明,母猪群养时,要使圈栏面积符合欧盟每头猪2.25 m2的最低要求,最小的群体不能小于8头,这样才可以获得合理的饲养密度和生产效率。具体结果见表2。

除此之外,我们还做了群体大小对母猪行为和生产的影响试验。在每头猪饲养面积不变的况下,通过改变群的大

表1 考虑两个体交流下猪的理论空间环境需求        单位:m2

表2 妊娠母猪不同群体规模的空间需求          单位:m2

猜你喜欢

猪只养猪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养猪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