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015-10-31杨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概念图效率融合

摘要:本文从融合与深究两个方面,以概念图与微课两种类型来探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概念图;融合;微课;精神;效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0-0130-02

目前,课堂较为前沿的信息技术或设备有微课程、未来教室、ISpring(交互式课件制作工具)、电子白板、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其中微课程的开发涉及对Camtasia Studio等专业录屏软件的使用,未来教室涉及对StarC系统的掌握,概念图则需有对Inspiration、iMindMap、MindManager等软件的操作。软件林林总总,教师究竟该如何走出迷雾,找到一种适合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灵感创造人——设想一种广义的概念图融合教学

概念图(concept map)被引入教学活动是教育科学化、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对教师来说,概念图能帮助理清教学知识点,构建知识脉络,扫清知识盲点,做到既有重点又不遗漏。同时又是一种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且能有效地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教学策略。因而,对学生来说,概念图除了能清晰地呈现出知识网络外,更能在知识连接处给人以宝贵的启发。而这十分符合概念图所常用的软件Inspiration的含义——灵感。

概念图是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所以其初衷应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学能力,培养学习创造力。如果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制作学科知识概念图或思维导图,那么在学生的知识整体性和创造性方面,都有很大益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概念图(狭义上的)似乎在对理科的教学中运用较为方便和有效。而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在运用概念图方面似乎受到的束缚和限制较大。在这里,就需要教师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略加辨析,并正确看待二者的关系。

康奈尔大学的学者诺瓦克博士认为:概念图是使用节点代表概念,使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知识组织和表征工具。思维导图则围绕中心主题展开,不会偏离中心主体的内容,中心主题分支处节点,节点再分支出子节点,并以此发散,节点不断增加。思维导图所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学习者能够借助其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概念必须是清晰的、有条理的,而思维可以是甚至必须是灵活的、发散的。在辨析清楚二者关系之后,我们再回到语文教学的框架中便会发现,思维导图非常适合作文教学在写作思路上的引导和激发,能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又始终不偏离中心。而概念图则对文言文知识的梳理非常有帮助,它可以让学生在整理知识脉络时思路逐渐明晰。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概念图更适用于工具性的学科或学科中工具性的一部分。但同时也应该发现,正因为概念图只是罗列概念,呈现关系,有更多的可能性被隐藏在其中,等待教师和学生去开发,所以创造性与开放性较强。如果Inspiration能与Mind Map融合在一起,那么这样的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也许能发挥更大效能,姑且称之为广义的“概念图”融合教学吧!

当然,由于软件的兼容与融合,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已经逐渐融合在了某一种软件中,但两种思维的各自优势仍是很分明的。那么在具体操作上,学生如何使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来提高学习效率呢?是否只能依靠教师的制作和引导呢?其实,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理念与方法早就存在于教学生态之中了,学生无需借助专业软件,只需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就可完成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可以说,这正是其作为信息技术的内涵。

深究微课——为翻转课堂的革命贡献热血

1.反思与明晰

尽管国内基础教育界对翻转课堂诟病颇多,在理论层面予以挞伐,在实际操作上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进行抵制,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翻转课堂正在并已经掀起教学改革的大波澜。翻转课堂指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中听课,然后在课堂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想要彻底颠覆教与学的主被动关系,意欲革传统课堂的命,成为新的教育主宰者,但是求新、求异、求变并不是翻转课堂的目的,它要求的是教师在思维深处生出一种革命精神,只有在这种全新精神的引领下,课堂教学的改革才有可能真正发生有价值的变化。

教师只有在思维深处明确了这一点,制作微课才能真正具有意义。笔者以为,微课有两副面孔:一是利用软件或手机制作微视频;二是明晰制作微课的根本原因。在笔者看来,第二副面孔是不易被觉察的,但恰恰是最重要的,教师只有明白“为何”“怎样”才有意义,才可称为微课的精神。

具体操作上,微课在理论上可以使用各种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Quick Time、Screen Flow等,结合Office软件、概念图软件或电子白板等进行录制,也可以使用手机直接拍摄上课内容。就实际应用情况看,录屏软件以Camtasia Studio使用得最为广泛,也是各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推荐使用的。从技术层面上说,录制微课的难度并不高。笔者认为,尽管微课的推行时间不长,但是已然出现了一些可怕的定势思维。例如,①由行政部门规定知识点,而不是由微课的主体学生决定。②规定微课时间不少于多少分钟,而不是由知识点决定。③出现了翻转课堂的公开课,要知道课堂都翻转了,还怎么展示呢?④微课制作方式单一化、模式化,一般采取“Camtasia Studio+PowerPoint”的二元形式。为什么说这些定势思维可怕?因为微课只是翻转课堂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必要方式。翻转课堂最核心的是其革命精神和颠覆力,一旦人为地做一些规定,微课就必然被我们传统课堂的泥潭所淹没,教师和学生也将沦为牺牲品。

2.学生如何使用微课

目前还没有进行实质探讨的是教师耗费大量精力制作出微课后,怎么办?有一种做法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将教师的微课集体上传至一个网络平台,学生登录此平台观看视频。从顶层设计来看,按照课文序列设计微课,这固然很好,井然有序。如若这一平台完备了,只要体制允许,我们的课堂就可以不再讲解新课,而只需要答疑解惑了。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各类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的存在,新授课是一定会存在的,所以实际的微课制作只能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来专门设计。那么,教师是否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微课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是否需要观看视频、观看多少次的具体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教师是否可以自行建立网络平台,针对自己的学生设计专门的微课呢?如果可以,效率必然最高,操作性也更强。而事实上,我们确实可以自行建立平台,如方便易用的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可以将微课上传至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数据终端观看微视频,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小结

信息技术种类繁多,发展瞬息万变,但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深刻理解信息技术背后的精神内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生态。

参考文献:

[1]马成燕.概念图在“内环境与稳态”一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5(4).

[2]曹亚楠.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辨析[J].俪人:教师版,2014(19).

[3]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M].刘婧,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4]杨阳.论“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14).

猜你喜欢

概念图效率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慢”过程 “高”效率
刚柔并济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破次元
融椅
概念图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