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的对策研究

2015-10-30林松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青年教师对策

摘 要: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文章对当前高校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时代要求进行了阐述,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精神“补钙”、品格“锤炼”、专业“充电”、地位“提升”四方面提出了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的策略。

关键词:青年教师; 职业精神; 对策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3.03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3-0120-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1]。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其职业精神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事业,也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未来,预示着大学的发展方向,事关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大学学生成分和教师队伍构成的多样化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精神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当前高校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时代要求

教师的职业精神,谓之“师魂”,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职业意识、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是对现实自我的自觉超越。其内涵体现为敬业精神、服务精神、仁爱精神、合作精神、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好老师”的“四大特质”,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其核心和根本就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和行为。

第一,爱国至上,精神振奋有信仰。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感,爱国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基础。高校青年教师要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胸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理想,时刻不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如詹天佑所说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用自己的学识捍卫国家的尊严,把精力奉献给学生,同时也要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大家庭中塑造国在家在、国强我荣观念,培养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第二,敬业为要,教书治学有追求。社会的发展不断对教育质量提出新要求,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专业化理念,秉持高度的敬业精神,视教育为神圣事业。潜心钻研学问、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掌握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并把自己的所学以准确、流畅、简练和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同时要对工作心生热爱、心怀尊重、心存坚守,增强职业认同、培养职业情感,克服内心浮躁、力戒横攀竖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青年学生,既有学高为师的奉献能力,又有甘为人梯的奉献意识,把知识、力量和青春奉献给学生,积极维护教师职业发展和教育系统的健全稳定。

第三,诚信处世,立德树人有担当。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素质,以真诚之心秉持为人师表的意识,坚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准则,立师魂、树师德、铸师表,知行统一,以强烈的责任感教书育人,切实担当,用崇高的师德、良好的师风影响学生、熏陶学生、激励学生。[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第四,友善为师,耿介做人有操守。多元文化的教育背景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具备深切关怀大众、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品格。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友善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基本条件和魅力所在。高校青年教师必须以高度的人文关怀,与生为善,对学生倾注爱心责任,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思想,与学生做朋友。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尊重、谦让和宽容,以正直做人、光明磊落为底线,坚守住自己的人格操守。

二、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缺失的因素分析

面对时代要求,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主流值得肯定,但隐忧不容忽视。个别高校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茫,存在着理想信念缺位、价值追求移位、行为方式错位等现象,表现在:职业使命感弱化,师德认知与行为水平不一致;职业奉献精神缺失,功利化倾向严重;职业认同度低,职业情感认同反差明显;职业激情消退,职业倦怠现象严重;职业信念淡漠,职业幸福感落差较大。究其原因,有以下因素:

第一,理想信念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移。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职业使命感是理想和信念的精髓,是战胜困难、奋力开拓,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的强大精神动力。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青年教师的成长多强化个体的智育意识,而道德素质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和冷落。个别高校对青年教师重业务能力提高,轻职业道德培养。特别是由于社会大转型、时代大变革,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多种社会思潮正通过功利性冲击影响着高校青年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夺对教师职业精神的主导权。尽管青年教师价值观的主流在本质上没有发生改变,但职业精神却在悄然不觉中发生变化移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中心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大有市场,表现出重视物质、重视金钱等一系列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

第二,职业要求与岗位现实反差。教师是对个体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都很高的职业,学高为师,说的是除专业知识外,对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文学和历史学等都有要求;身正为范,说的是正确的引领,强调的是职业精神。传统的教师“蜡烛”精神希望教师都能达到自我牺牲的理想状态,这种观点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缺乏现实性,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认同和内化不利,打击了教师对工作的热情,甚至这种要求使部分青年教师产生敬畏感和惧怕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第三,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落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行业、职业间的收入差距明显拉大,社会对职业的评价标准也向经济地位倾斜。受高校内部和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利益和金钱时刻拷问着尊师重教存在之理由,影响了教师社会地位的认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尊严感和荣誉感,高校教师职业逐渐失去其对社会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进而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高校教师的劳动报酬不高,经济地位还有较多的提升空间,这使得他们心里失衡、困惑、甚至失落,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青年教师对职业产生动摇。

第四,工作压力与生活负担沉重。高校分配制度不尽合理,缺乏分配政策的有力保障,青年教师的收入有限。同时,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空间存在广延性,工作内容复杂、要求较高、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法通过自身的奋发努力和超额超量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另外,青年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努力钻研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要克服家庭、事业等多重困难。身体和心理压力、工作和生活负担等问题越来越困扰青年教师。

第五,主性与主体精神缺位。高校的政策和制度对青年教师权力的倾斜十分有限,缺乏让青年教师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学校事务以及表达自己思想的规范性渠道和有效途径。青年教师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受到学校内部和外部其它权威的限制,一方面要服从体制,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基于专业做出相应的判断,造成明显的角色冲突。教师发展的职业晋升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也多有缺陷,教师的选任、考核、聘任和流动等环节缺乏有序的竞争机制。青年教师学习深造的机会不多,发挥才干的平台不够,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有限。在目前大学管理制度下,不仅不会激励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反而会诱发教师的过度竞争,最终会影响教师的职业精神状况。

三、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的对策

第一,精神“补钙”,培育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常补精神之“钙”,防止得“软骨病”。高校青年教师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和根本要求,常补精神之“钙”,使理想生命之树常青、信念精神支柱挺立。要占领阵地,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主导作用,培育高校青年教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办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崇高的职业理想。要学好理论,紧紧围绕大局、大势、大事开展理论学习,为培育职业精神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深化高校青年教师必备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文道德修养的学习,坚定当好社会主义大学人民教师的自信。

第二,品格“锤炼”,培育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师承担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必须要师德垂范。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教师自我修养,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要崇尚敬业,把是否敬业作为教师价值要求的重要尺度,建立专门的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管理部门,教育他们克服艰苦、辛劳、清贫和寂寞,保持稳定的职业意向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努力成为本行业的专家,以良好的思想、行为、作风和道德品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要高扬“师魂”,进一步深化《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5],广泛开展“强师德、树师风、铸师魂”活动,使青年教师恪守师德禁行行为边界线,潜心治学、用心教书、为国育人并敬业成才,使人民教育事业得以传承与发展。

第三,专业“充电”,培育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积极适应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强调终身学习观念。紧跟时代学,顺应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紧跟工作学,注重工作对教师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教学手段及科研能力等提出的标准要求,对某一学科某一专业应力求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6]创造条件学,让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教师培训及教学大赛,不断充实内涵、提升素质。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各种平台,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安排教师留学深造。[7]

第四,地位“提升”,培育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提高高校教师职业认同度和内化水平,切实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增强岗位吸引力。强化政策支撑,政府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高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和教学体系,在进修、晋升、住房和子女教育方面充分考虑青年教师的需要,从制度和政策上保证他们无后顾之忧。扩大用人范围,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于使用,如果不为所用,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或外流。[8]要公正的启用有思路、有办法、有气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青年教师,在专业、学科、课程建设等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委以重任,使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强化精神激励,关注青年教师的个性和内在需要,注重表彰宣传,使其在教书育人和践行职业精神的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职业幸福感。注重生活关怀,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现状和生活情况,坚持慰问帮扶,理解解决他们的物质利益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逆境、挫折和困难,推进心理咨询建设,不断创造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使青年教师以阳光的心态、仁爱的胸怀体验职场成功,感受快乐、享受生活、收获人生。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教师节给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R].2013.

[2]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光明日报,2014-09-09.

[3]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EB/OL].[2013-03-17].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

2013-031171c-115055434.htm.

[4] 何伟,敖四江,朱必法.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4):34.

[5]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R].(教师〔2014〕10号).2014-09-29.

[6] 赖青.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建设之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2(6):144.

[7] 梁惠茵,杨素娟.现代教师职业精神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13(31):77.

[8] 林松,张伟,林艳.浅析胡锦涛的人才思想[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44.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青年教师对策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