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创业者银行贷款的动因与困境调查
2015-10-29阎竣陈传波
阎竣+陈传波
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实现农民工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转变,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特别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资金是许多农民工创办企业和扩大经营面临的最大挑战。
既然融资如此困难,农民工创业者为什么还要去贷款呢?他们贷款的动因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天真的问题”。因为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办企业、求贷款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似乎不值得深入研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办企业的确需要融资,当小企业积极寻求外源融资时,少部分是为了抓住市场机会扩大投资的规模,但更多的却可能是遭遇困境,需要融资维持企业生存,从对就业和民生的影响角度看,后一种情形更值得重视。
本文基于四川、安徽和宁夏三省的7个县市(金堂、渠县、仁寿、宁国、颖上、枞阳、银川、吴忠)百名创业农民工的融资口述史分析了他们的融资动因。
需求不足利润下滑导致内源融资不足
近年来,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融资成本均大幅度上涨。由于农民工所办企业多集中于饱合甚至过剩的市场,产品或服务价格竞争惨烈,很难将通胀带来的成本压力转嫁出去,一高一低导致企业赢利水平下滑,有的还因销路不畅,货款无法及时收回,导致盈利滚动式的内源融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对外源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需求增长。
现在原材料上涨,工资上涨,市场竞争都是以价格竞争,虽然我们以质量竞争,但是大家都在恶的环境下,有时候也只能做一点让步,这样资金就越来越紧张。
这种情形不仅出现在制造业中,也出现在服务业中,一位开办小餐馆的农民工创业者估计其毛利润在逐年下降。
人员工资和物价涨得,去年房租才7000元,今年涨到了10000元。2007年服务员才600元,今年涨到了1200元;凉菜师傅以前是1400~1500元,现在都2500元了,你还得时不时的撂一包烟啊。但是菜价浮动不是特别大,为什么呢?我们这儿的顾客消费水平、消费能力就在那儿放着呢,你要把菜价调高了,可能流失一大部分顾客。菜的分量也不能少,因为我已经在那儿开了五年了,老顾客特别多。
亏本经营防员工流失或融资购买设备替代人工
对做代工的小工厂来说,成本上涨了,但是订单的价位却没有相应上涨,在谈季他们甚至要亏本经营,以维持工人的稳定,等旺季时弥补亏损。自然,谈季亏本经营时就必须有外源融资来维持。王某是个外来农民工,在流入地成功创业、落了户并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他的制衣厂主要做代工,雇有200多名员工。
问:生意怎么样?
答:我们都是给人代工,订单几乎够,但价位不好,上半年亏了将近20万。
问:为什么会亏损呢?半年就亏了20万,为什么还要接单呢?
答:这两年工资涨的特别厉害,现在平均工资达到两千了,十年前才多少,三五百块钱。做生意你必须得有亏的态度,这个单子六块,他就五块钱给你,你不做,工人闲下来没有活做,一个传十个,十个传百个,就跑完了,不就坏事了吗。等人家给你十块的时候,也没有人给你做活了。
问:等有单了再临时去招人不行吗?
答:不行,工人不可能等你,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不是你想叫他来他就来,不想叫他来他就不来。你不做别人做,都是养工人。
由于劳动力的供求趋势逆转,过去学徒无偿为企业服务的潜规则已被打破,再加上工资快速上涨和技工短缺,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在一些人工可替代性强的企业,已开始用“自动化”机器替代人工,而购买设备需要大量融资,外源融资需求增加。
前些年学徒工第一年是没有工资的,但是这几年没有工资是不行的。现在人力紧张,靠人力行不通了,为保证加工能力和产品合格率,就必须进行设备更新。现在我们主要用数控车床进行加工,只要输入程序,设备就会自动操作,这对普通操作工来说技术要求降低了。这几年主要是设备耗资比较大,去年通过财政担保在农村合作银行贷款140多万,主要用于添置设备。
建筑承包商多,垫资才能揽到业务
由于近年来建筑行业的高歌猛进,一些地方的摊子铺得太大,导致资金紧张,拖欠严重。上游企业(如房地产公司)作为发包方处于垄断地位,而下游的建筑商过多,相互间恶性竞争,为获得业务,通常需要垫资经营,增加了融资需求。
建筑工地全国都一样的,拖款非常严重,有的开发商做的大,这个地方还没做起来呢,那个地方又开始了,资金很紧张。合同现在都只能约束卖方不能约束买方。每天起来的任务就是找钱。今天借他的钱到期了,明天借他的钱到期了,到了时间就算借高利贷也得给还上。有时候着急了五六分七八分的利息咱也拿。
资金特别难,我这个行业趋于饱和,一饱和就恶性竞争。我要去说服发包方,这个生意由我做,旁边几家企业也来竞争,谁条件优惠了谁干。我们要先垫资干,两层以后才首付款,主体封顶后还要拖欠,太难太难了。
贷款购置土地
近年来,土地价格、地租房租价格都在不断上涨,快速上涨导致出租方不愿意签定长期租赁合同,企业面临着租地经营的不稳定性。再加上土地使用权证可获取银行抵押贷款,以及土地升值预期等考虑,许多企业都加入到竞拍土地的行列,造成资金紧张。
这几年基本上每年搬一次厂房,要么是别人不租了,要么是条件好一点自己就想搬。今年在工业园区定了一块地,交了10万定金,其中9.7万是用信用卡透支的。现在每月要还款4000多,期限是两年。我在搞这个的时候,资金实在是不行了,一分五的民间融资10万;信用社借10万,利息是八厘左右。现在土地证还没办下来,都运作了十个月了还没有批下来。
一些地方政府用于出让的土地可能没有获得国家的批复,无法发放土地使用证,或者政策对土地抵押贷款的一些限制条款,使已获取土地的企业暂时无法获得预期中的银行贷款,因透支购买土地挤占了企业正常经营资金,一些企业因此离开了实业经营,走上了持地待涨的炒地皮之路。
农民工、小企业一下子搞很大块地,就要很多钱,没有那么多钱就只能融资,融资后风险就更大了。其实很多人一开始想办企业,但他的钱本来没法做这么大项目,资金链断了或项目失败后,他就等土地升值后卖地,就变成炒地了。
政府要求上规模上档次
有的农民工创业者参与地方政府扶持的项目,在这类项目中,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往往倾向于追求项目“上规模上档次”。超越企业资金实力上项目,导致资金紧张,需要依赖贷款。
搞设施农业就讲两句话,“上档次、上规模”。必须要达到一千亩,还必须要用机器,这才叫上档次、上规模,要不然就不行。我是从一个蔬菜大棚起步的,发展多年有了6亩葡萄大棚,2000年时租了政府的50亩大棚。流转了1050亩地,土地租金是680元每亩,新建成520个大棚,总投入达2800万元。自筹400万,政府各类补贴约900万,包括农机补贴400万、农业综合开发70万、农超对接30万、其他政府项目200万,银行贷款800万,民间融资600多万。实际上,政府的补贴我拿不到手,社员的土地租金在补贴里包着呢(流转土地的头两年,政府补贴款先留在镇上,作为地租支付给转出土地的农民),到了第三年我才需要向政府交地租,这时该扣的都扣完了。
上述情形绝不是孤例,除了种植业中企业配合政府追求“上规模上档次”之外,养殖业中更为常见,要进入地方政府主导的园区,就得达到领导的标准。要达到标准就得超越自身积累能力增加投入,相应增加贷款需求。
管委会的标准太高了,但一开始又没给我们统一图纸。等我们就自己设计施工,建到半途,管委会领导来了,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一米见方的水泥柱子,领导说不行就不行,我们只得用吊车又把480多个墩子重起,重新打建。本来按我的预算,600万就可以完全建起来,现在600多万投进去,才建了三分之二,还有一半资金短缺。还有饲料棚和饲料储备,办公设施等资金,都打问号。我正着急,管委会领导又督促我9月初就要投产,现在牛还没有进来,饲料也没有储下。
结论
农民工更易把握的商机多与土地、劳务及满足农民自身需求相关。绝大多数集中于传统行业,很大一部分创业仅着眼于维持全家生计,并不谋求企业扩张。正常情况下,依赖于经营积累便能滚动发展,并不需要外源融资。但在通胀导致的原材料、人工成本和地租等快速上涨的情形下,因农民工所创办企业多处于过剩行业和产业链条的终端,产品同质性强,附加值低,又主要依靠价格竞争,面向老顾客,难以随成本上涨而提价,利润下滑便导致内源融资不足。此时若缺乏外源融资,就很容易倒闭。
(本文受到世界银行项目“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271,71073164,71003101)以及北京市科委科研水平提高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