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2015)》发布会及报告解读

2015-10-29

银行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银行业转型银行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由《银行家》杂志主编王松奇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著名金融专家欧明刚、刘煜辉等知名学者组成的实力团队共同研究撰写。评价报告自2005年首次发布以来,评价指标体系在科学性、权威性、公正性等方面受到业内外的普遍关注和认可。

2015年9月,该课题组十一次发布该项报告,本次报告以经济转型下的中国银行业为研究对象,以客观数据和事实为基础,运用更加科学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最终形成了包括主报告、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评价、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等部分所组成的《2015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报告全文将于近期出版。

2015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背景、竞争格局再次发生巨大变化,新出炉的“2015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对新形势下的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进行了全面阐释。该期“评价”继续秉承客观、中立、权威等传统,在掌握充分数据基础上,依凭先进计量技术和分析方法,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分析不同类型银行竞争力的优劣,以期真实追踪中国银行业成长的历程,寻找中国银行业稳健发展、高效率运行的最优模式,引导中国银行业选择最佳竞争路径。

专家解读

欧明刚:打造持久竞争力的几点体会

经过10多年的银行竞争力评价工作后,我有几点体会想与大家分享。

一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长期以来,大凡经营情况好、竞争力指标比较稳居前列的银行,大都表现为:公司治理比较好(主要表现为班子稳定、懂银行经营并以银行家为主要追求目标)、战略思路清晰并能得以实现、创新能力强、管理基础好、操作比较规范、人力资源丰富并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不一定表现为高货币收入)等等,最基本的就是能基于长远规划愿意做基础性工作和进行战略性布局。而有些银行长期表现不尽人意或者在某一阶段表现不如人意,具体情形则各不相同,有些是领导层不稳定、不团结,有些是基础太弱,有些是剑走偏锋而不因时而变,有些则没有特色过于平庸。

二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全球大银行的排名中,我们总是看到全球银行业的风云变幻和银海沉浮。八十年代挤身于银行前10名的那么日本大银行业不少已经销声匿迹。虽然我们对中国商业银行进行评价的时间还不太长,但从评价结果即排名表的变化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其中的变化。在早期,我们看到,股份制银行独特的竞争优势,而随着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股份制银行的体制优势渐渐不那么明显,国有银行管理基础好、信息技术投入优势却日益显现,从而带来竞争力后来的相对变化。从宏观的角度看,反映了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形成,银行业的整体活力在提升。从微观的角度看,则反映了不同银行战略、治理、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升的快慢或问题表现的多少。

三是打造百年老店任重道远。从多年的银行评价来看,一些不错的银行被打上了鲜明的领导人个人烙印。然而,领导人毕竟是有任期的、领导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因此,要想打造百年老店,成为具有持久竞争能力的银行,显然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某个领导人身上,这还是人治的银行。这就除了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之外,还有一套良好的独特的银行文化,这套文化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从中国目前银行业的情况来看,要实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当前的突出工作就是转型。尽管中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已经大有长进,但这些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来看于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初始的金融改革红利。对于银行家们说,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走向深水区,不良资产上升、盈利能力下降,银行面临的挑战可能要大于机遇,总之,银行必须依靠转型来应对挑战。

关于转型,我想说两个观点。一是转型要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的关系。转型是一场银行的内部改革,会涉及到业务模式、管理体制,当然会涉及到利益调整,会触及人的灵魂,难度非常大,操作不当,会对短期业绩会造成影响,甚至带来灭顶之灾,但如果不进行转型,则市场会被对手慢慢刮分。这需要对转型有良好的设计和精心的操作。

二是银行转型既要关注战略转型,更需要关注管理转型。关于银行转型,讨论得比较多的是战略转型,即讨论要放弃哪些业务、哪些客户和哪些市场,而重点进攻哪些业务、哪些客户和哪些市场。我认为这非常重要,因为战略失误是最大的风险。然而,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我认为管理转型可能更为重要。银行银行业竞争更加依赖产品、服务和管理的时代已经过来,银行更加依赖于管理技术。中国银行业此前由于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管理好坏的银行都在赚钱,银行也没有改进管理的动力和压力,不少银行却是最近20年内才成立,管理基础非常薄弱。不管如何进行战略转型,中国银行业轻松嫌钱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因此,管理能力则成为银行竞争力的核心了。因此,需要改革粗放的管理模式,采用精细化管理手段,加强培训,重视银行的管理基础工作,重视管理细节、注重成本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加强风险管理,这些工作虽然琐碎、耗时、短期可能没有成效,但我们不得不做,谁做得好、做得早,谁就主动,转型才可能真正成功。

获奖行代表发言

陈晓燕

《银行家》杂志这些年来始终如一坚持对银行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帮助大家共同分析所面对的市场,所面对的挑战以及大家共同研究探讨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和促进行业发展的平台。

关于新常态中的新的特点、新的挑战,我们工商银行也在不断地强化对它的认识,当然工商银行还是稳健和转型创新发展,保持了一贯稳健的经营风格,持续推进转型和创新战略的执行。2014年整个工商银行的业绩是非常好的,虽然利润增长率降到了个位数,但是盈利模式、盈利结构、盈利质量都在向好的方向发生变化。资产的结构和质量也在发生变化,客户的结构和质量也在发生变化,这正是应对新常态下持续推进转型和创新实际的效果,也是我们想追求的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对新常态下的新挑战还会不断地加深认识,整个社会经济的结构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不断的深化和发展,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同时也看到有挑战就有机遇,更应看到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机遇。

所以,下一步工商银行首先会坚定信心持续做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工作,用转型创新的方法持续优化存量的资产结构不断创新服务、优化资产增量的质量,要更加锻炼出一副火眼金睛,持续推动新的产业升级创新和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让金融的“活水”更好地浇灌于实体经济,这是下一步一定要坚持的战略。

第二,会持续进一步地推动创新和服务。大家热议的互联网金融,工商银行会持续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去推进创新、改善服务,让工商银行提供的服务更好地契合客户的需求,契合市场的发展变化,以更低的门槛、更高的服务、更优的效率广泛的服务于我们的客户群。

第三,作为大型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会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推进银行的综合化、国际化中下更大的力量,让已经走向国际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本土客户的同时融入全球的金融服务市场竞争,在开拓更广泛的金融市场上发挥作用,同时要在综合化上发挥作用。国际化和综合化分不开,我们不仅仅是服务传统金融,更要为更多创新型金融服务,比如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等,提供更广泛的综合金融服务,支持我们的客户、支持国家战略、支持中国资金走向市场。下一步工商银行会坚持既定的发展战略,让战略实实在在的落地,成为全球、全集团的行动,为中国金融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演讲者系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总监)

申学清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不收费评比项目,《银行家》杂志建立了一套客观、公正的评价模型,确保了评价结果的独立、权威。

对于郑州银行来说,能够获得此项荣誉的确来之不易。郑州银行发端于1980年成立的隶属于人民银行的城市信用部,可以算是城商行系统的一名老兵。历经改制更名,从郑州城市信用联社、郑州城市合作银行、郑州市商业银行,到今天的郑州银行;从1998年发生严重挤兑,几乎丧失支付能力,几近面临“退市”,惊动党中央、惊动国务院,到浴火重生并逐步跻身到城商行系统的第一梯队,甚至开始谋求香港H股“上市”,乃至得到今天这样的荣誉。套用股市上的一句话,郑州银行实现了“V”型反转,进入了“主升浪”,这应该也可以算是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不仅得益于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得益于我们的监管当局、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还得益于各位专家学者、兄弟金融机构的帮助和支持。

近年来,郑州银行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商贸物流城建设,突出个性化和特色化,立足商贸物流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专家和精品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全力推进转型发展,努力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一直在追赶老大哥先进行的发展步伐,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与在座的“老大哥行”和兄弟城商行来比,我们仍有较大的差距。

所以今天有幸领到这个奖项,我认为不仅是我们郑州银行的荣耀,更是代表着整个城商行这个群体的荣耀。这个群体曾经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只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而今天整个城商行系统资产规模已经达到20万亿,接近全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的十分之一。一些城商行在规模上已经超越了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一些城商行在综合化经营方面已经展开的积极的尝试,一些城商行在本地市场份额已经位居前列。尤其是在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方面,多数城商行走在当地金融机构的前列。今年上半年,全部16家A股上市的银行中,除平安银行外,只有3家城商行(北京、南京、宁波)净利润增长达到两位数以上。可见,城商行的发展对于支持国民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优化中国的金融体系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就城商行系统自身而言,整体发展还处于不均衡状态,也存在一些短板。一是规模实力不均。既有超万亿的“大个头”,也有百亿左右的“小个子”,更多的城商行仍然是在夹缝中生存。我们郑州银行资产规模虽然已经达到2000多亿,但仍然属于一个小型银行;二是发展空间受限。跨区域发展上受到政策制约,本地发展上受制于当地经济总量。三是业务功能不全。受制于自身实力和所处地理环境,科技投入不足,高端人才缺失,开发能力不强,业务品种相对单一。资格准入受到限制,尤其是综合化经营步伐较慢,在金融日益脱媒的现状下,缺少足够的应变手段。四是体制机制不适。多数城商行仍类同传统国有企业监管,人事管理和薪酬管理不能体现市场化原则,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利于人才引进。

所以,时至今日,我们感到不仅是郑州银行,包括整个城商行系统,仍然面临一些瓶颈亟待“破题”:

第一,在市场准入上。现有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在当年的区域性银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说明城商行同样具备这样的发展潜力。因此,城商行能否与同类同质银行机构实行同一监管、准入标准,而不单纯以出身加以限制;是否可以制定相应的标准,在机构、业务准入方面放宽政策,允许一部分城商行先试先行。

第二,在发展模式上。能否推动部分城商行进行综合化经营试点,如开办互联网金融公司、物流金融公司、保理公司等专营机构,发起金融租赁公司、基金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发起设立或参股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以帮助商业银行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应对金融脱媒现象。

第三,在体制改革上。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目前多数城商行仍然是以国有成分为主体,由于隶属于地方政府管理,与其他国有企业又有所不同,因此在改革的措施上也可能存在行业差异。城商行如何跟上改革步伐,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改革措施,需要我们更为积极的探索。

第四,在转型发展上。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商行应当制定不同的战略规划,确立不同的战略目标,锻造相适应的能力,全面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但是做好转型发展,城商行面临着人才和科技两大“洼地”。这需要城商行建设更加科学的用人和薪酬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信息和技术共享。

这些问题,我们正在积极探索解决。但是,有些问题仅凭自身力量是难以一蹴而就的。我们也恳切的希望在座政府、人民银行、监管部门领导给予帮助和指导,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给予关注和研究,希望“老大哥行”和兄弟金融机构给予关心和支持。

(演讲者系郑州银行行长)

猜你喜欢

银行业转型银行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转型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