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流通
2015-10-29王萱
王萱
13亿人口大国每日的菜篮子保障,一直是我国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国计民生大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农产品批发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开始从小到大、从大到强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枢纽和核心,承担着农产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成为大众菜篮子的有力支撑。
严把质量关 保障农产品供给
要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这些内容在不久前发布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有涉及。
就农产品流通而言,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表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要严把源头关,这就要求农业执法部门加强监督,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违禁农药,农药要有专门的渠道销售和进行用途管理,同时对农民使用农药进行技术指导,不能超量、超标。各种农药因其分解、消失的速度不同,以及作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不同,具有不同的安全间隔期。要指导农民在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与收获之间的时间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采摘收获。
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后,要有相应的追溯体系和把关机制,农产品市场要把好安全关,严查进场销售者的证件是否齐全、是否合法。这些证件包括原产地证明,也就是生产者的信息,以及相关部门出具的安全采摘期说明等,实现流程可追溯,责任明晰。此外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止二次污染。
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马增俊认为,一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减少损耗,这是相对提高农产品的供应量。二要加强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循环利用,提高其利用率。三要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农产品贸易合作,一些品种利用国际资源进行调节。四要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平台,通过宣传渠道对市场上出现短缺的农产品消费品种进行消费引导,降低消费量。同时利用协会的平台资源,促进产销对接,对短缺品种进行适时调剂。
智慧流通促进农业提质增收
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趋势和农产品流通领域研究多年的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于淑华表示,应将2015年作为农产品流通创新的重要年,让农产品流通领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由粗放式增长向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通过农产品智慧流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让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赢在起跑线上。
如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于淑华认为,能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因素很多,但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而言,能构成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方面(或是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赢在起跑线上的智慧),主要由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信息化、组织化、标准化、共同配送化、营销体系建设等构成。
信息化。加强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应用水平,是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趋势。我国农业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农业种植、养殖业已到了以市场需求信息为驱动的订单采购、订单种植养殖、订单物流、订单销售的时代,只有通过对国内外市场农产品供求信息的收集、筛选,并及时反馈和应用,才能引导农民进行有效果的农产品预测生产和再生产投入,节约不浪费,增加农民收入。所以,市场需求信息驱动的订单采购是避免农业盲目生产和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的依据,更是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赢在起跑线的大智慧。
组织化。在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的“双重挤压下”,如何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于淑华表示,有充足的农产品生产数量固然重要,但将生产出来的产品顺畅地流通出去,并有较高的价值更重要。所以,应支持创新三农制度,建设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和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通过建设多样化的流通专业合作组织,使小规模、分散生产的农产品在统一共用的设施下,开展共同选择、加工、储存、运销等。
组织化的具体途径:一是促进产地供货者组织化。将现有经纪人(各种有流通性质的专业协会、个体商贩等)组织化,让他们通过接受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的委托,代表农民的利益,将蔬菜、水果上市到产地批发市场或销地批发市场,或开展对接活动;鼓励农民合作社与供销合作社合作,成立蔬菜、水果上市流通组织;二是发展农产品委托代理交易。流通合作组织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产品供应链的基础和核心。通过该组织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生产产品组织起来,以委托方式带入国内外大市场,力争以最理想的价格与批发商进行交易,交易的主要收益通过流通合作组织回到农户手中,让流通合作组织与生产者、农产品批发商三者之间建立高度信赖的农产品委托代理关系。三是建设产销地对接组织体系。作为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发展的途径,通过产地流通合作组织与销地批发销售主体建立对接关系,实现产地与销地供需平衡的组织性对接,进而实现保供稳价的作用。
标准化。在组织化生产管理的基础上,使品种丰富且规模小的农产品实施标准化,尤其对百姓生活必需品种实行品种化、品牌化管理,并通过实施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使产销地实现安全、新鲜的农产品全程监管及产品对接。
共同配送化。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存在产销两头“一公里”问题,建设产销两地集配货中心,开展集约化交易,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方面的具体体现:一是在产地产品较集中产区或市场内,建设中小型农产品集货市场及集配货需求的共用性选果、选菜专用设备和预冷设施,实现主要农产品的经济性收购和生鲜农产品的保鲜、保质;二是在销地市场(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预冷设施和配送中心,以满足城市市场需求的快速分销和错季供应;三是支持产销共用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收获、冷藏、冷链物流配送及销售体系;四是应大力支持农产品的标件化建设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等。
营销体系。通过开展产销对接、批零对接、农超对接、团购对接等,实现现代农产品集散交易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支持建设在信息指挥下的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者三者利益共赢的供应链体系;支持发展农产品自贸区,培育和提高农产品边贸整体水平,提升和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于淑华强调,农产品流通横跨一二三产业,是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而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通过现代信息的应用,将中小分散农户生产的产品通过组织化、标准化、标件化、集约化、共同物流配送设施使用,在间接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也有利于低碳经济与环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