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015-10-29张亮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张亮太守党员干部

□张亮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张亮

喻梁/图

《诗经·大雅·荡》有句名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唐朝政治家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意思都是指,做人、做事、做官肯善始的很多,但能善终的却很少。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东汉的“四知太守”杨震和“一钱太守”刘宠,一个“赴任严拒黄金十斤”,一个“离任仅受铜钱一枚”,他们始终如一,可谓“来也两袖清风、去也清风两袖”。于成龙为官以廉能著称,平生三次被举为“卓异”,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卒后谥为“清端”,深受百姓爱戴和同僚敬重,也是因为其在20年的宦海生涯中善始亦慎终。

历史证明,能不能敬终如初,其结果迥异。唐朝的两代帝王颇具典型性。唐太宗李世民经常和大臣们讨论创业与守成的难易问题,始终纳谏如流,坚持改过迁善,政治清明,国势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励精图治,除旧布新,唐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史称“开元盛世”;后期却一改初衷,骄奢淫逸,宠幸佞臣,纲纪废毁,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唐朝从此一蹶不振。正如《史记·乐毅列传》所云:“善始者不必善终,善作者不必善成。”善于开创的不一定善于完成,开端好的不一定结局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反之亦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些高官应声倒地,一批小吏落入法网。这些蜕变为腐败分子的党员干部,大多数在创业之初,能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严守为官从政的底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有的职位升迁后,在赞扬声中放松警惕,在诱惑面前失去坚贞。涓流不止,溪壑成灾。当不再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就一步一步越过雷池、滑入泥潭,折戟沉沙,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成了善始恶终的反面案例。

反腐高压态势下,为什么有些党员干部不能慎始慎终,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究其原因,根子是不收心,源于公私不分。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欲善终,当慎微,让“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烙进骨子里、融在血液里,成为一种思想自觉、行为习惯。善始慎终是党员干部一辈子的必修课。焦裕禄、谷文昌、孔繁森、杨善洲等先进典型用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行动诠释了善始慎终的含义。当前,正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员干部理应保持定力,保持韧劲,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时时警戒、处处慎思、事事笃行,修炼“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境界,书写精彩人生。或许,这正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给我们的启发或警示。□

猜你喜欢

张亮太守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No.5 张亮和杨国福谁的“人设”更讨喜?
让子弹飞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彩虹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
张亮:扼住命运的结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