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冰壶运动员投壶技术足底动力学特征研究①

2015-10-29马国东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0期
关键词:投壶冰壶运动员

马国东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

冰壶是一项技巧性、战术性强的冬季项目。因冰壶运动中没有任何对抗性的身体接触,所以比赛中运动员技术的稳定和成熟就成为实现战术意图并最终获胜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国内冰壶运动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特点的理论分析、身体训练方法的探讨和战术的运用等方面,而国外的研究主要注重冰壶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周期性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和战术创新方面的研究。但无论多么先进的战术都是以“打准”技术为基础,所以结合我国冰壶队目前的实际情况,从巩固和完善冰壶专项技术的角度深入研究其复杂技术链中涉及的生物力学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但遗憾的是,目前在国内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中,尚未见相关方面的深入研究。

冰壶的技术结构包括投壶和擦冰两部分。其中投壶技术占主导地位。因为投壶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因此,投壶技术是冰壶技术的重中之重。在投壶时,运动员从踏上踏板手持冰壶开始,技术就进入程序:踏板发力—滑行—占位—观察—出手—出手后姿势保持,每个技术环节都严格有序、连贯通顺,这构成了投壶技术的核心技术链。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和分析运动员的技术,还处于定性评价和经验分析的层面,目前还没有太好的方法对技术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更无公认的标准。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受力过程以及人体运动时对地面反作用力的影响。研究人与地面的作用效应:基本出发点应当是对作用力进行定量测量及分析。通过人体动力学分析可以解释运动学分析不能解释的人体运动生物力学机制,从而科学分析运动技术、评价运动技能。该研究采用德国Parotec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采集运动员投壶动作的足底压力信息,探讨投壶动作足底压力的动力学特征,以期为提高我国优秀冰壶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探索致胜规律和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参考和应用,力争为我国女子冰壶队取得更大的突破提供科研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家优秀女子冰壶运动员(均为国际级健将)。受试者膝关节均无明显损伤,运动员的自然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以投壶技术(分为投准和击打)采样分析。采用德国Parotec足底压力分布测量软件分析系统,采样频率100Hz,48个采样点。这种进口足部压力分布测试分析系统,接口实时反馈技术范畴内,通过该系统所得到的力学信息内容(包含动态参数和静态参数),能在一定精确度范围内分析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参数特征。这样就丰富并扩展了冰壶运动生物力学的应用实践。而且所有的分析参数建立在实时反馈信息上,参数的性质也是实时反馈,系统误差降低到可以承受和精确分析的范围内。通过对冰壶投壶技术足底压力分析与传导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冰壶训练与技术的深层研究。(见图1)

2 研究结果

投壶动作由前推、后摆、前摆组成,这一系列动作应该是有节奏、连贯的,没有任何停顿。根据足底压力分配比率指标,可以看出在投壶过程中对于不同运动员采用不同投壶技术时,足跟和足中区域所占比率有明显不同,足尖区域所占百分比没有明显差异。根据运动图像解析结果,在冰壶击打投壶动作中,足底压力峰值与体重的百分比越大,足底压力最大值集中于足中区域。对于冰壶投准投壶动作中,力量输出消耗分配足跟部分的百分比较大。在3个区域力值分配比较中,足尖部分所占百分比最小。从各部分的力值分配比率看,最小的足尖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

3 分析与讨论

从以往世锦赛、冬奥会的视频解析结果来看,我国优秀冰壶运动员普遍更重视战术的运用,相反技术不稳定的缺点较为突出。我国优秀女子冰壶运动员大多采用躯体水平向前的低姿势投壶技术,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这种技术稳定性及平衡性相对较好,技术的不稳定导致关键时刻的失误影响到战术执行。Millard等(1998)开展的一项针对飞行员的经典实验发现,足底压力与飞行员身体姿势的调节、手臂运动的控制、空间感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的关系极为密切。这对探索冰壶运动员不同技术非常有借鉴意义,因为上述因素对冰壶投壶技术稳定性至关重要。所以冰壶运动员在投壶阶段的足底压力特征对投壶技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影响非常有研究价值。

冰壶投壶前推时,先把壶沿着投壶路线向前推移,前推过程会增加动作的弹性及其连续,为之后的后摆动作提供支持。后摆是在前推动作完成后,不停顿把壶向后、上拉到起踏板位置时,冰壶体体已经离开冰面,并继续向后摆至膝关节的高度。前摆动作开始于后摆结束,此时身体与冰壶同时向前运动,这种向前的动力来源于腿蹬起踏板的力量。无论用多大力量投壶,真正的动力只能来自蹬起踏板。不同运动员不同足底压力特征体现了不同的技术动作风格,从而形成不同的运动效果。对于冰壶运动员投壶时蹬地摆动效果的改变,一方面是从技术训练角度出发;另一方面是从下肢力量训练角度出发。对于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如果不能在训练方式上有所突破,力量训练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4 结论

冰壶击打投壶动作中,力量峰值与体重的百分比越大,力量输出消耗分配越集中于足中区域。投准动作中,力量输出消耗分配足跟部分的比率较大。

[1]Reeser JC,Berg RL.Self reported injury patterns among competitive curl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pidemiology of curling injuries[J].Br J Sports Med,2004,38(5):E29-31.

[2]David GB. Periodized Training Program of the Canadian Olympic Curling Team[J].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2007,29(3):24-31.

[3]Keith AW. An Analysis of a Strategic Decision in the Sport of Curling[J].Decision Analysis,2005,2(1):58-63.

[4]Gottschall JS, Mills J, Hastings B. Integration Core Exercises Elicit Greater Muscle Activation Than Isolation Exercises[J].J Strength Cond Res,2012,26(5):1498-508.

[5]Oliver GD, Stone AJ, Plummer H. Electromyographic examination of selected muscle activation during isometric core exercises[J].Clin J Sport Med,2010,20(6):452-457.

[6]Lakie M.The influence of muscle tr emor on shooting performance[J].Exp Physiol,2010,95(3):441-450.

[7]Mukherjee M, Siu KC, Katsavelis D, et al.The influence of visual perception of self-motion on locomotor adaptation to unilateral limb loading[J].J Mot Behav,2011,43(2):101-11.

[8]Reschke MF, Bloomberg JJ,Harm DL,et al.Postur e,locomotion, spatial orientation, and motion sickness as a function of space flight[J].Brain Res Brain Res Rev,1998,28(1-2):102-117.

猜你喜欢

投壶冰壶运动员
冰壶书单
用藏品换投壶
在“冰立方”里推冰壶
投壶博弈 乐而不厌
——唐三彩投壶
找冰壶
“投壶”大作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青少年冰壶运动员投壶训练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