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高职体育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调查与思考①

2015-10-29戴军刚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0期
关键词:顶岗岗位考核

戴军刚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2)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在完成文化理论基础课、学科专业课以及学校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推行高等职业院校与就业岗位实现“零距离”运行模式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浙江省高职体育院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改革和发展中取得许多可喜的成果,目前顶岗实习总体情况是好的。然而,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顶岗实习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目标和效果。顶岗实习工作的薄弱,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加强这一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因此该文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寻找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浙江省高职体育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切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浙江省高职体育院校顶岗实习的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通过中国知网、该校图书馆、该校顶岗实践平台、该校顶岗实习文件等资源对研究相关资料进行搜索。

1.2.2 访谈法

对顶岗实习的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指导教师、顶岗实习校内具体负责人、校内指导教师等进行访谈。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实习基本情况与存在问题

2.1.1 学生实习单位较分散,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不高

目前浙江省高职体育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方式主要有集中顶岗实习和分散顶岗实习两种。集中顶岗实习是学生在院、系与企业合作建立起的实习基地进行。分散实习是学生利用自身资源,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分散实习方式又细分成两类:分散的对口专业顶岗实习和分散的非对口专业顶岗实习。在调查的浙江省高职体育院校143名学生中有125名学生选择了分散实习,占了顶岗实习学生总数的87%。

表1 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分布情况

表2 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

对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分布进行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同一实习单位接收多名实习学生的情况较少,实习非常分散,学生分布企业的总体分布率为1.2∶1,即所有实习学生中平均1.2个学生分布在一家企业。分专业来看,运动训练专业是所有专业中实习单位最集中的,82人在58家企业实习,分布率为1.4∶1。体育服务管理专业实习最为分散,22名学生分散在22家企业进行实习,分布率为1∶1。

从统计数据表1、表2来看,顶岗实习的143名学生中107名学生岗位与专业对口,对口率为75%。从总体来看,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不高。按专业班级来看,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最高的是社会体育与运动训练专业,对口率为81%,其中一所学校的运动训练专业中学生对口率达到94%,班里仅有一名学生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最低的是保健专业,仅为61%。

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该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1]。因此,基于顶岗实习的性质,原则上学校应该要求学生顶岗实习与专业对口。但从调查数据来看,对口率偏低,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顶岗实习的质量,学生为期半年的实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1.2 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不够客观

目前,浙江省高职体育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总成绩基本由顶岗实习记录与总结报告评价(百分制)、实习单位评价(百分制)、校内指导教师评价(百分制)分别按30%、50%、20%比例换算而来。实习记录与总结报告评价主要由各专业带头人根据学生周记录次数、记录字体工整情况、记录内容项目齐全情况、记录内容重复情况、实习报告情况得出。实习单位评价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能力表现及工作纪律情况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或考核小组对学生实习顶岗实习行为做出评价。校内指导老师评价由校内指导老师根据每周与学生联系所掌握的情况,及实地检查情况做出评判。应该说评价方法比较科学,考虑到了多元主体的评价,但在具体实施中仍旧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企业对实习生的考核工作不到位的。企业对实习生的考核往往是简单应付学校要求,考核流于形式,指导老师只对学生实习情况简单评价,甚至有些企业连评语都没有,只确定等次就交差了。成绩统计时,发现近90%的实习单位给学生的成绩评价为优秀,这给顶岗实习小组最终成绩评定带来了较大的难题。

2.1.3 企业“重劳动,轻培养”现象较突出

在与学生访谈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偏重使用实习学生顶岗生产劳动,轻视培养学生的问题。在有的实习单位眼里顶岗实习学生就是临时工,顶岗实习只是企业用人计划的一部分,部分企业将实习生直接或者经过简单培训后充实到空缺的岗位来应对用工短缺和日益上涨的用工成本。学校要求,顶岗实习学生必须有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企业导师进行指导。调查发现,为使学生能够胜任岗位要求,完成学校的任务安排,大部分企业能够安排员工给学生进行相关的实习指导。这些指导局限于使学生能够尽快上岗独立操作,内容一般都为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和岗位基本操作技能,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其技术含量不高,并没有与学校的培养计划实现对接,一旦学生能够上岗独立操作,这些指导随之也就画上句号,基本不再安排学生进行理论或技能学习。这些企业主要从生产需要出发,对于顶岗实习是否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如何提高学生技能和强化素质培养使其有利于学生个人长远的职业发展,缺乏热情和关注,只是要求学生必须遵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要求。在这些企业实习,顶岗实习的育人作用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有学生在访谈中指出,企业指导老师在指导时积极性不高,认为带实习学生并不是自己份内的事情。甚至于有的企业随意指定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也很少给予学生指导,没有发挥指导老师应有的作用。

当然,也有比较负责的企业会给实习生安排指导老师,但大多的企业只是落实了指导老师,但没有明确的制度、要求,也没有考核的方法,指导老师给实习生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则完全由指导老师个人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实习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就很难学到真才实学。

2.1.4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未能有效落实

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非常重视,为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与效果,大部分学校都成立了学院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系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的三级顶岗实习组织机构。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的工作做得比较充分,比如专门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组织举行招聘会安排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等。但是对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期间的走访调研、情况了解不太到位,在访谈中就有学生提到无法和老师直接进行交流的困惑和不满。

从调查中了解到学生顶岗实习中还有一个让学校和企业都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实习状态不稳定,访谈的43位学生在实习开始至调查的3个月期间共有6位学生换过单位,占总实习人数的14%,其中有3名同学换过3家企业。学生换单位有的是因为当初选择实习单位时缺乏对实习单位的了解,等真正上岗后发现与自己当初对工作的预期相去甚远,能力上也无法胜任,因此选择了换岗;有的是因为工作过程中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与企业指导老师、单位员工等无法和睦相处,因此只能选择换企业;有的是因为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工作负担一重,就觉得无法承受,总想寻找更轻松的工作;有的是因为攀比心理,总要和同学比较谁的待遇高,一听到别的企业待遇更好,就想法设法跳槽。虽然从总体来看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换岗人数不是很多,但是频繁换岗的学生不利于自身技能的提高和综合职业

素养的形成,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难度。对企业来说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秩序、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让企业对学校培养的人才素质产生了质疑,增加了今后学生顶岗实习的难度。

2.2 原因分析

2.2.1 学生实习单位较分散,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从浙江省高职体育院校的校外顶岗实习企业来看,大部分企业为健身俱乐部。虽然学校有一定的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但是已有的集中顶岗实习的岗位数量和类型并不能完全满足多种需求的学生。同时由于部分合作企业的待遇较低,在实习岗位和内容类似的情况下这些学生更愿意选择分散实习的方式到待遇较高企业进行实习。在非对口岗位上顶岗实习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类(1)在实习前就在一些非对口岗位兼职,因能力较强,被企业进行重点培养的学生;(2)依托一定资源已基本落实好工作,签好就业合同的学生。(3)对顶岗实习存在一定误区的学生。比如学生非好单位不去,尤其对于顶岗实习期间的薪资非常在意,视实习为打工,只有较高薪酬的岗位才愿意去实习,而不管岗位是否与专业对口。(4)另外少部分学生因为知识、能力缺陷等原因,主观上希望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实习,但客观上难以实现。

2.2.2 实习考核评价不够客观的原因

在设计顶岗实习考核制度时,学校考虑到了多元主体评价,专业带头人、企业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尤其突出了企业在考核中的主体地位,其考核百分比占了50%。对在同一企业进行集中型顶岗实习的学生而言,由于考核标准统一,其考核结果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但是由于分散型顶岗实习的特殊性,该制度在具体实施中还是会出现的问题。比如前面所说的90%的实习单位给学生的成绩评价为优秀,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在外实习认真,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评价结果不够客观,考核评价流于形式。究其原因可能是学校虽然对学生顶岗实习评价做出了相关要求,但没有对企业考核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再加上学生顶岗实习主要采用分散式实习,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评判没法像集中实习那样有同类学生做参考对象,再加上没有考核的具体指标,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出评价意见和成绩,只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没有出现严重失误,绝大部分的指导老师都愿意给学生成绩打个优秀。

2.2.3 企业“重劳动,轻培养”的原因分析

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近几年发展很快,但与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文化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因此让我国的企业像发达国家的企业一样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目前有一定难度。

经过几年的努力,浙江省高职体育院校与企业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也在积极建立新的合作企业。但现有的合作还缺乏一定深度、不够紧密,校企合作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校企双方没有找到利益结合点,学校与企业没有形成“双赢”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企业为获得自身利益,在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时并不是出于承担社会责任、参与职业教育,而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对于其本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则基本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因此,部分企业在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时会出现“重劳动,轻培养”的现象。

2.2.4 过程管理未能有效落实的原因分析

校内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教学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校外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由学院委托顶岗实习单位指定人员担任。校内指导教师一般由学校委派参加顶岗实习的班级班主任担任,师生比例较悬殊。同时,每一位教师经验、专业知识水平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不一定都能深入掌握。在该种情况下,指导老师很难做到针对每个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难以满足学生对实习指导的迫切需求。再加上学生顶岗实习多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进行,实习生分散在不同企业进行实习,实习指导教师只能巡回指导,不能全程跟踪,对一些不认真实习的学生,教师也难有有效的约束措施。所以有时学生擅自变更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却不能及时掌握造成管理上的真空。虽然指导老师与学生交流的途径很多,比如电话,网络等可以进行交流,但缺少指导老师面对面对的深入交流很容易造成学生误解,有些具体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没有足够的校内师资力量安排到实习指导教师岗位,依赖于企业为学生进行有关实习指导和管理是相关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

在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但又是管理的主体。学生应当根据学校以及实习单位的规定和要求,严格、规范的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并进行自我管理。但事实上,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存在偏差,不少学生离开学校,走进企业开始顶岗实习时就一下子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出现了擅自变更实习单位等一些影响其正常开展顶岗实习的行为和决定。学生顶岗自我管理能力差,在岗位上所产生的种种不稳定现象,充分说明学校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方面的教育还需要加强。

3 建议

3.1 增加校内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数量,毕业论文指导与顶岗实习指导工作有效衔接

按照教育厅规定,学生必须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相关课程才能顺利毕业。目前,毕业论文环节学校一般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平均每位老师指导3-8位学生,论文指导老师的数量远远高于校内顶岗实习指导老师的数量。因论文指导的特殊性,指导老师必须在顶岗实习期间一直保持与学生的联系,以利于论文工作的开展。由于毕业论文环节设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部分学生离开杭州回老家实习,而论文指导老师很少兼任校内顶岗实习指导老师,所以论文指导时,很多老师不了解学生的状况,会发生老师联系不上学生,与学生沟通产生障碍,双方产生误解等情况。为完成论文指导工作,论文指导老师往往会寻求学生的校内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即学生的班主任)的帮助,虽然最终能解决问题,但过程颇繁琐,耗费了多位老师的精力,工作效率不高。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可让论文指导老师兼任校内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让毕业论文指导和顶岗实习指导工作有效衔接起来。在学生落实实习岗位后,校内指导老师及企业导师及时给予指导,尽可能要求学生结合实习工作岗位需要,真题真做,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进行论文选题,通过半年的实习工作,完成质量较好的毕业论文,并解决实习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改革不仅解决了指导教师数量少的问题,还解决了教师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当然学校让老师承担顶岗实习工作,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职责,应该是鼓励其积极参与,而不是强制要求参加,应给予一定的津贴,并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上给予一定倾斜政策。

3.2 加大职业指导教育的力度

职业指导教育应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从学生入校起,学校就应引导学生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表现自我,调整自我,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其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媒介适时引导学生端正对校外实习,对社会,对企业,对专业的认识。根据专业的特点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培养职业感情,锻炼职业意志,让学生主动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激发学生树立从事本专业的自豪感。

最后,认真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动员工作。学校可以组织相关讲座,开展多方面的宣传教育,针对实习的目的、意义、重要性以及成绩考核等进行详细的解读。同时总结以往几届的经验教训,将实习期间学生容易发生的问题归纳整理,提出解决方案。特别要教育学生在与企业有关部门和人员在工作等方面产生意见分歧时,要学会采取理性和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同时请往届毕业生根据自己典型的实习案例,告诉学生积极面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会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冷静分析和处理问题。针对以往因待遇、攀比而影响学生自我管理的情况,讲座人员应着重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经济待遇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学校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主要目的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实习单位发放学生少量的生活补贴乃至不发都是合理的。

3.3 坚持集中顶岗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的原则

坚持集中顶岗实习为主的实习方式,对于实习单位的落实以学校推荐为主。学校对有意愿招收实习生的单位进行一定的审核,主要考量企业有无与本校毕业生专业相对口的岗位,管理规范程度、企业领导对产学研是否支持以及企业是否诚信等因素。在选择相对稳定的实习合作企业方面,可根据实习生的评价以及企业的社会声誉等情况来确定,并选择管理规范、需求量较大的单位。学校必须在这方面狠抓落实以便规范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当然,在学校无法通过推荐的形式落实所有学生的实习单位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可以通过家长、亲友以及自身的资源选择更有发展前景的实习单位进行自主落实。对于分散的对口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学校应给予支持。在取得就业劳动合同或签订就业协议的前提下,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对待实习岗位,允许少数学生从事与本专业不太对口的实习,服从就业大局。对于一些不规范、娱乐性为主的实习场所,如酒吧、歌厅、洗浴中心等,学校必须严格把好审查关,坚决杜绝。

3.4 细化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标准

为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就应构建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学校的考核评价主要以企业评价为主,因此细化企业对实习生评价标准就成了当务之急。结合学校实际,参照兄弟院校的做法,企业可以主要从常规考核、技能考核和绩效考核三方面对实习生进行考核评价。

为引导、督促学生尽早融入企业的真实环境,提高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主要采取顶岗实习来培养实习生,并对其出勤率、工作态度、合作态度、纪律制度遵守等常规考核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为使学校更准确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常规考核结果定期(可为每月一次)反馈给学校。

技能考核的观察点以实习生的岗位任务、技能水平等指标为主,要将技能发展作为重点评价对象。为体现学生技能的动态性发展,企业在顶岗实习开始就要对学生理论知识、技能水平等做出客观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技能发展的参照。企业还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技能和素质的发展等状况作记录,写好实习日记,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参考企业正式员工的考核方法进行绩效考核,应充分考虑实习生的技能能力和身心承受能力,将重点放在完成的岗位任务数量和工作质量,而在绩效目标上必须因人而异。

3.5 积极推进校企深层合作

为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参与共建实训基地,除政府在推进校企合作中采用的减免税收等政策外,学校也要提供各种激励政策。可通过认定并命名优秀顶岗实习企业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优秀企业指导教师评选,聘请企业导师来学校授课等方式进行鼓励。同时在企业需要时可派优秀教师给予企业技术支持,达到双赢合作。

对符合学校要求的,对本校学生有需求的优质企业,学校可与该类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往往会更愿意与学校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企业会呈现出积极性和责任心,很多在其他学生实习的企业中难以落实的事项在这里可能很容易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也会更加规范。

[1]杨惠琼.对“2+1”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的一些看法[J].经济师,2012(1):156-157.

[2]吴君,陈开考,谈黎虹,等.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4-56.

[3]龚江南.高职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2(3):49-51.

[4]张久雷.高职机械制造类分散轮岗顶岗实习探索[J].机械职业技术教育,2012(1):18-20.

[5]许建军中职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王惠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一以张家港市某职业高级中学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陈玲.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徐礼丰.校外实习质量及其对策研究——以广东白云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http://w w w.51qikan.com/jyx/9070.html.

注释

① http://baike.baidu.com/view/609536.htm.

猜你喜欢

顶岗岗位考核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