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
2015-10-29赵娜裴艳明
赵娜 裴艳明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沈阳 110016)
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当代大学生当中有16%~2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其中10%的人处于极其危险的状况.作为大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校体育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最直接、最积极、最自然的作用,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但能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身身体素质水平,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易于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大部分高校对于体育工作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高校体育本身也忽视自身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媒介作用。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以体育锻炼为契机、参与群体体育锻炼为环境,利用体育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学体系。也没有一套成熟的、系统的按照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利用体育课堂教学为手段、参加体育锻。因此,笔者以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以高校体育教学为手段,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进行实验研究,探索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从沈阳药科大学2013级65个教学班中随机抽取6个班,按照实验前测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相当的原则,分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有95人(男28人、女67人);实验班有96人(男30人、女66人)。教学实验时间:2014年9月—2015年9月。
(2)测量工具。
身体素质测试主要根据新颁布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试行方案》的测试办法、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测定。其他测试选择运用了心理素质测量表、体育学习不良心理测量表、学习动机水平测量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等4种心理测量表。
(3)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测试,测试项目为心理健康水平、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统计完相关数据之后实施实验,实验班进行体育教学实验,对照班则按常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实验结束后,两班都进行后测,并收集整理相关数据。
(4)将调查的资料和测量的相关数据相继录入计算机,并用SPSS(11.5)软件对资料和数据进行数学统计分析。
(5)教学实验的实施。
①实验设计:按照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课堂设计,设置具体明细的心理健康目标,之后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最后进行整体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②实施课内外一体教学,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做到课堂中发现的问题课后进行跟踪辅导。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通、心理辅导。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小组教学法、团队练习法、锻炼体验法、游戏竞赛法等。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体育不良学习心理健康状况实验前后对比与变化(M±SD)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实验后心理健康各影响因子的比较分析(M±SD)
2 结果与分析
(1)学生体育不良学习心理健康状况。
从表1看,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实验前的体育学习的不良心理状况水平基本一致,做对比分析后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束后数据结果显示,对照班学生体育不良学习心理健康状况没有大的变化,而实验班学生所测六种不良体育学习心理健康状况以后明显好转,与对照班相比,达到非常显著的差异水平。从中可以证明:①实验教学能调控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变化,从而大大减少学生不良的心态,不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能够主动去掌握体育运动运动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②实验证明传统体育教学沿袭着相对保守的教学理念,不能帮组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动机。
(2)心理健康综合水平表2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心理健康9个影响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所反映出来的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同。通过实验教学1年以后测量收集的数据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相比,实验班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较大,如:躯体化、敌意、焦虑、抑郁、恐怖、人际敏感、以及总分、阳性项目数等,均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说明实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远远超过对照班。这充分说明了实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经实验后有了质的飞跃,进一步证明了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作用。
3 结论
(1)学校体育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上具有积极的作用,当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体系、体育教学理念、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促进效果是明显不同的。因此,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并配合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促进效果。
(2)在高校教学中,以高校体育为手段,通过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设计,改进体育课堂教学,以及课余体育活动等,即实施实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实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3)实验教学既是学生个体心理的构建,同时也是一种体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同时还是学校和社会为整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这就说明不能单纯依靠体育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需发动校园为的一切可以挖掘出来的力量,实现宏观上的教育,整体教育,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1]连长贵.大学生群体心理卫生四年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3):4-5.
[2]葛超.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M].广州:工商出版社,200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