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走基层”活动在农村文化工作中的方法与意义

2015-10-28周江晶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工作者基层农村

周江晶

(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浙江江山324100)

浅议“走基层”活动在农村文化工作中的方法与意义

周江晶

(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浙江江山324100)

近年来,众多文化工作者开展“走基层”活动,深入农村基层开展调研,以提升基层文化建设能力,探索基层文化建设科学模式,解决基层切实的文化需求与难题。本文通过基层调研,就走基层活动对文化工作者的意义,文化建设对农村的意义,农村需要怎样的文化,如何建设农村文化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农村文化;基层调研;文化建设

近年来,各地文化工作者都在开展“走基层”活动,期待从农村乡土中汲取文化建设的新动力、新方法、新模式。笔者也带着“向乡土要能量”的期许,参加了一次“走基层·种文化·孕幸福”活动。开始前,笔者预设了几个问题:“这个活动对文化工作者有什么意义,文化建设对农村有什么意义,农村需要怎样的文化,如何建设农村文化。”正是带着这几个问题,在活动过程中笔者有所侧重地观察、思考。一个活动也许并不能给这些问题找到答案,但也给笔者带来了深刻的启迪。

一、走基层是文化工作者与基层文化土壤的一个双向交流,互促成长的桥梁

深入基层,是想在他处播种文化,是想为他人孕育幸福,但在这过程中,通过与基层村书记、主任,同基层农民的交流,也同样拓宽了自身的文化视野,丰富了自己的幸福体验。获得了众多文化建设情况之外的知识和感想。在机关工作的我们,虽然工作中也能接触到最基层的群众和工作,但始终与这方淳朴,踏实的土壤有着距离,不能深刻全面地了解基层百姓,了解基层文化工作。如果仅凭自己单方面的意志、构思、揣测开展文化工作,就如无根基基础的空中楼阁,不能走得高,走得远。

“走基层,种文化,孕幸福”活动,首先是让我们更直观,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了基层群众目前的文化建设情况;其次是让我们真切倾听基层的声音,了解基层群众最渴望的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文化工作才更好地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而在工作之外,与基层干部、群众的交流更是让我们体会到了基层工作内容的繁杂艰辛,工作方法的灵活机动,从基层汲取到了做人、做事的养分,提高了我们自身的工作能力与修养境界。这个活动成为了文化工作者与基层文化土壤的一个双向交流,互促成长的桥梁。正如大地为树木提供成长的能量,树木为大地改善土壤养分。

二、文化软实力,就在其能以柔克刚,于无形中形成潜移默化的改变

调研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话之一就是“我们村年轻人都出去了,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小孩,没人搞活动”。缺人已经成为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一个阻力,甚至有的村将其看做一个懒于开展活动的借口。年轻人外出工作,有经济上的原因,但也不可忽视文化的因素。一个地方最吸引人的是其独特、魅力的文化个性。文化是向心力,凝聚力。基层文化发展得好,能为当地留住人才,能为当地招来人才。

笔者所在的浙江省江山市,有个移民村清湖镇清泉村,村民在当地没有田地,多以打工谋生。在缺少传统乡情纽带维系的情况下,当地村两委以文化系乡民,以文化促和谐,发挥排舞队、活动中心的作用,让村民在舞蹈中,文体活动中拉近关系,加深感情,促进和谐。可见,文化有时候能弥补经济发展的不足,是社会和谐的助推器,文化的软实力在基层是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对社会发展、企业壮大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基层文化就要“凑热闹”

在走访过程中,很多基层干部表示当地村民干完活就在家里休息,打打牌,没什么特别的文化需求。然而排舞的盛行,腰鼓的红火,活动中心的一席难求,节庆活动的人山人海都表示着,基层群众对文艺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需求。每次有大型活动,老百姓都争相参与。

中国人的“爱凑热闹”性子在农村更加彰显。在农村广为流行的排舞队、腰鼓队及以老佛节为代表的节庆活动等都是气氛热闹,参与人数众多,通俗直白的活动。与城市不同,太过文静的活动在农村往往曲高和寡,难得到广泛推广。基层文化即以大俗为大雅,就要文化功能最直接、简明地发挥,就是要能“凑热闹”。

四、基层文化建设更需要“非主流”

基层有着最鲜活的个性要素,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文标识,发展基层文化不能一刀切,更需要结合特色,因地制宜发展文化,让每个乡镇、每个村庄的都因文化发散出“非主流”的光辉。走访中,江山特种变压器厂的员工自己为企业作词作曲,谱写了企业之歌;清湖毛塘村利用渔业资源发展钓鱼休闲游,吸引了一大批城乡游客;清湖祝家坂村利用租书店出让旧书的机会采购了一大批图书,充实了农家书屋;贺村耕读村充分利用当地能人的资源,吸引当地出身的企业家投资家乡绿化,将一个普通村庄建成了花园生态村,还打算进一步开发会所,发展生态旅游业;大陈乡大陈村利用当地大陈面品牌、古村落的优势,唱响了《妈妈的那碗大陈面》,更结合村歌平台,把合唱活动打造成了江山的文化特色餐。这样的鲜活例子数不胜数。

有特色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基层文化建设需要走个性化的不寻常道路。单个村域的特色结合起来才能有江山全市文化的丰富多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的农民已不再被田地束缚手脚,不再停留于对物质的追求,有了更多精神生活的需要。百姓的“不满足”恰是我们工作不断进步提升的动力。走基层,正是在乡村人的心田种下了一颗文化茁壮勃发的种子,洒下了一阵文化滋润的雨露,结出的累累硕果正是“幸福感”。

G 124

A

1005-5312(2015)20-0192-01

猜你喜欢

工作者基层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