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流如是
——试论姜文电影的叙事风格以及变化路线

2015-10-28姜雯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房祖名天鹅绒姜文

姜雯

(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风流如是
——试论姜文电影的叙事风格以及变化路线

姜雯

(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如果将中国第五代导演和中国第六代导演比较起来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一直行走在中国第五代导演和中国第六代导演夹缝里面的姜文,是一个非常具有精神的导演。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具备着个人身上的美学特征。本文从他的三部经典之作:《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鬼子来了》(2000)《太阳照常升起》(2007)来分析姜文从影生涯中的叙事风格以及其中的变化趋向,进而明晰他浓厚的个人性格色彩和价值取向。

姜文电影;叙事风格;变化趋向

在中国的电影史上,如果按数量来衡量,那么姜文绝对不是一个作品丰硕的导演。但是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展现出了独特的色彩。不管是从叙事的风格来看,还是对人性主义的探讨,都形成了姜文自身具有的韵味。他执导的电影中总是有“我”,充满浓烈的雄性荷尔蒙色彩和自我。他对自己的电影有着近乎固执的挑剔,这一点使得每一部作品都有着文化气质上的相通性与独立性。

一、《阳光灿烂的日子》

作为后新时期中国电影中异军突起的一匹黑马,姜文的执导的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便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这部电影改编自王朔的长篇小说《动物凶猛》。在这其中,姜文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影子。文革中的北京,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度过自己的青春,同样是有冲动、有爱情、有性、有幼稚、有失败、有冒险、也有成长。马小军的父亲常年在外,没人管教的他在大院里结交了一帮“哥们儿”,这当中有刘忆苦,有羊搞,还有后来出现的女孩余北蓓,当外面的世界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这群军人子弟却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阳光灿烂的日子。他同电影中那些在“文革”时期长大的孩子一样,有的都是青春炽热般的热烈渲染和在苍白残酷政治下的生命体验。也许王朔和姜文的童年并不相同,但实质上相距不远。这种回忆所带来的心灵上的触动和震撼会让每一个拥有青春的人百感千回,甚至是热泪盈眶。他们对童年的眷恋以及无限的怀念构成了本片的基本格调。而其中叙事风格上突出的特点就是意识流。“意识流”这一词汇源于心理学,用来表示意识的流动性。运用到电影中则是注重描绘人物意识的流动状态。这一特点,也是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不难看出,从这一部影片中,姜文便奠定了叙事风格上的一个基调,从现实主义入手,来反映现实生活,从而完成描写真切可信的典型人物的规范,这样就达到了内心与外界的统一反映。同时也从个体道德伦理来看,意识流的剧作手法也展示了乱世语境下世俗大众中存在着太多的暴力、自由、反叛等等。这些都隶属于启蒙意识的范畴。对于那个时代而言,这样的启蒙意识就是当下知识分子的生存感受,这种意识和青春想象相结合,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价值观。既寄予了对国家民族复兴和美好生活建构的渴望心里。又体现了姜文作为一名导演,所具有的社会担当和伦理情怀。意识流的形态作为一种贯穿全片始终的叙事风格,从马小军的角度将阳光照进文革那段黑暗混淆的年代,在时代刻画和叙事观点上独具一格,它没有表现出惯有的沉痛,而是以与政治上的疯狂相对而言较为平静的军属大院为背景,描绘了一群被危险激情燃烧的少年的生存状态。当整个国家的人民在投入革命的时候,他们却被其他烈火困扰着。当然,在今天的大背景下,从我的角度来看,它的价值并不在于那个年代,而在于它的真实、感人。将我们这一代并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都带入到了各自的青春的回忆中。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所在。没有生离死别的伤痛,只是个人简单成长的青春梦,这就足以震撼人心。本片对于人性的描写是真实的,在那个“冤”与“恨”压得人透不过气的年代,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却被未成形的情和欲霸占了所有空间.狡猾的心魔渐渐摸道上路,男性世界的粗豪和威武在绷紧的肌肉状态下开花结果。所有的一切在回忆中都是“里程碑”,将意识形态融入孩子细腻的心思里,让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了归宿。《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国电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面对这样的成功,姜文并没有就此停住探索的脚步,而是将现代主义继续发挥到淋漓尽致。

二、《鬼子来了》

随着对现代主义的深入理解,姜文在2000年又将视角转向极力展示民族伦理集体无意识和个体伦理道德低劣上,以及对民族传统政治伦理的讽刺和批判。《鬼子来了》这部影片便是其典型的代表,它改编自尤凤伟的《生存》,小说中的情节既被保留也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尾,开掘出了与小说完全不同的寓意。《鬼子来了》讲述的是在川北抗战的故事,在那个叫作挂甲台的小村落里老百姓无知的固守着自己的善良。都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观众看,那么这部影片做到了,最后整个挂甲台在大火中消失。作为一部感情冲突激烈、隐喻性更强、政治色彩更浓厚的电影。其社会和历史意义远远超过目前国内所有反对压迫压制的题材。面对被禁的结局,姜文也是坦荡回应。如果光从大方向上来看,这是一部典型弘扬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电影,而从非典型性的表现上来看,姜文则用后现代主义的叙事风格和快慢紧密相结合的故事节奏,将摄像机的角度放低,并没有从全国的战争探讨战争的沉重性,而是从小人物的命运发展角度,来论证整个国家的命运都太过沉重。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姜文在讲述故事时一直保持不变的真诚,也可以从人物的言语和镜头的表达中感受到姜文在电影中所夹杂的黑色幽默荒诞式的风格。甚至可以说,《鬼子来了》另类的人性写真全新的历史写意是“一个关于我们民族性格和命运的寓言”因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所以“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一个人遭际同构于家国命运的民族主义叙事”。②这种几近写意的风格摆脱了意识形态中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殖民想象,而是从另一种政治视野来进入到民族的内部记忆中,让观众们感受到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与人民所经受的精神创伤。以及在饱受折磨的过程中体现出了的国家文化形态。但是姜文巧妙的故事结构模式中,只是借助一个小村庄表现老百姓在侵略者面前的精神状态和各种人性的反映:自私、猥琐、善良等。这些反应真实且触动人心。正是这样的闭塞落后才导致了人性的愚昧,才导致了国家的社会伦理道德丧失。也正是这种手法,现实主义在影片中的表现更加的明晰。但在被禁以后,这种类型的电影便面临着另一种新的考验。而加入了魔幻元素则是姜文电影事业上的另一个转折点。

三、《太阳照常升起》

谈及姜文的第三部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来,我感慨颇多。虽仅为一名大学生,但每次看这部影片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它混乱却又清晰,它浅显却又深厚。充满着魔幻现实主义的魅力。初次接触魔幻现实主义,是在外国文学课上对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学习。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这种手法运用在电影中也是有着格外突出的作用。姜文就将魔幻现实主义作为《太阳照常升起》的着眼点,来入手对现实生活进行刻画描写。电影已经完全摆脱了女作家叶弥的短篇小说《天鹅绒》中时空局限,事实上,姜文讲了一个“碰巧发生在中国的可能属于全世界的故事”,他用四个既独立成篇又互为悬念的故事定格人的欲望和命运制造了一个超越地域和时间的谜题。这样看来,姜文在酝酿许久之后,叙事风格转化的更为刁诡,打破了早已被传统情节片、商业片熏陶出来的大众常规审美品位。其故事的模式,已经接近昆廷·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相比较于后者的粗糙,姜文这部具有特别意象、极度诗意的电影,可以说是“高雅小说”。在充满新疆民歌、阿辽沙喀秋莎、天鹅绒的具象中,姜文讲述他的青春期艺术接收成果,以及张狂的梦想。四个独立又相连的故事,紧紧的结合又相互呼应。姜文也在其中的确运用着大量的隐喻和象征,这样的手法使得看似简单的每一个布景或者是道具,实际上都有着深刻的含义。

第一段“疯”。很像一首美好的狂想诗,画面精美,给人感觉讲故事的方法很特别。本段的隐喻颇多,电影伊始,则是一双女人的脚,这双不穿鞋的脚便连带着一串离奇的故事。那只说着“我知道,我知道”的鹦鹉和剪去人头的合影照。周韵饰演的“妈”以为把合影上亡夫的头像剪去就可以忘记不堪的伤心事,但在内心底又无法摆脱。鹦鹉是她的幻觉,也暗示着她心底里无法抹去的期盼。看似疯疯癫癫的她实际上在内心的深处是被感情所深深牵绊的,她的生命特征中充满了魔幻离奇的色彩,体现出了狂热的特点,她的一切都已经冰封在了1958年。

第二段“恋”。一所大学里,黄秋生因“摸”了一下女人的屁股而受到审查,最后,黄秋生自己吊死在一个水塔上面。他的死安静又壮烈,其中所暗含的东西和导演想表达的都是时代感所激发出来的人的行为举止。看似离奇的事件都能导致死亡,凸显的极为荒诞可笑。

第三段“枪”。姜文拿着黄秋生给他的枪与妻子孔镱珊一起下放到那个云雾缭绕的村子,他们到达村子的那天也是疯妈周韵消失的那天,而接他们的正是开拖拉机的房祖名……在那座周韵为房祖名盖的白宫里,白宫里灯火撩人,姜文听到自己的老婆跟房祖名说:“我老公说我的肚子象天鹅绒。”第二天姜文在水田边上端着枪指向房祖名的脑袋,但是房祖名却带着一脸的疑惑问姜文“什么是天鹅绒”,为了让房祖名明白这件事,姜文远离村子四处寻找天鹅绒,然而,房祖名找到了天鹅绒,并且说了一句,“你老婆的肚子根本不象天鹅绒”。姜文的猎枪响了。房祖名笑着倒下了。

第四段“梦”。这其实是整个故事的开头。新疆民歌。落日映红天空。戈壁滩上有两个女人骑着骆驼在走,姜文的老婆和怀着房祖名的周韵。两人在一个叉路口分开。一边,周韵来到一个没有尸体的停尸间里,对着她的男人的一堆遗物说话。另一边,姜文在地平线尽头抱着未来的老婆,陶醉地说:“你的肚子象天鹅绒”。抱着女人的姜文朝天上开了一枪,这一枪打亮了世界,热烈的歌声响起,篝火在山坳里一片野外帐篷中熊熊燃烧,一群青春四溢的年轻人为这两个人举办一场狂欢的婚礼。载歌载舞的人群中,黄秋生正被姑娘们拥来推去,一个被火点着的帐篷升上了天空,火光照亮了一辆火车,怀孕的周韵在火车上把房祖名出生在开满野花的铁轨中间。巨大的火屁股从空中飘过,它把房祖名出生时的笑容,和姜文与老婆的婚礼一起照亮。在每一个片段中,有许多不同的意象,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都带有姜文主观的情感,是心理学的意象在姜文电影中的呈现。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意象串联起来,就构成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元素,演员疯癫的行为和可笑的社会事件结合起来,酿酒了一出又一出的悲剧。想必这也是姜文所想要表达的。就像姜文自己所说的“好像是上帝捏着我的手在写”,这一句话足以体现出电影的精神与姜文思想的契合度。

四、结语

作为一个精神意识非常强的导演,姜文的三部电影是非常能够刺激观众的眼球,并且最终因为吸引观众的眼睛从而被观众永远存在自己的心里的。无论是早期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中期的《鬼子来了》,以及《太阳照常升起》,里面都是有着姜文非常强烈的精神意识,姜文是用自己非常强烈的精神意识来一以贯之自己的这三部电影的。

在这三部电影里面,我们不难看出,姜文所强调的精神是其中的最高任务,而现实与超现实则是其中的贯穿动作,在电影当中姜文正是运用这种现实与超现实的贯穿动作,从而最终来完成自己电影当中的最高任务——自己精神的充分表达的。从意识流到现代主义再到魔幻现实主义,姜文都没有忘记作为男人的英雄主义的体现,风流如是,姜文做到了。

[1]李萍.质疑与颠覆——关于〈鬼子来了〉去意识形态倾向的分析[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2]韩琛.民族寓言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与抗战电影的历史演变[J].艺术百家,2008(01).

J905

A

1005-5312(2015)20-0115-02

猜你喜欢

房祖名天鹅绒姜文
姜文国:身残志坚 笑对人生
幻城(油画)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姜文妻子周韵:刚柔并济“降服”混血继女
课间小游戏
纸醉金迷
既监狱,何必“天鹅绒”——介绍米克洛什·哈拉兹蒂著《天鹅绒监狱》
傲娇天鹅绒
房祖名弃美籍做真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