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工艺遗存初探
——以我国台湾达悟族与云南傣族的制陶工艺为例
2015-10-28詹黎明
詹黎明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工艺遗存初探
——以我国台湾达悟族与云南傣族的制陶工艺为例
詹黎明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陶器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明标志着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开始。制陶工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现代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中,快轮制陶成为人们使用最普遍的制陶工具。原始制陶工艺正逐渐突出历史的舞台,而在我国台湾兰屿岛的达悟族与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至今仍然完整的遗存着新石器时期的制陶工具及方法,从他们的制陶工艺中,可以更加了解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发展过程。
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达悟族;傣族
陶器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陶器始终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它的发明标志着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开始。①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工艺的发展经历了手制、模制、慢轮和快轮的漫长技术革新过程,距今大约7000年时,上古先民发明陶车,即慢轮。慢轮是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在学会用手捏制陶坯后,发明的最重要的一个制陶工具。②在现代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中,快轮因能人们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而成为使用最普遍的制陶工具,原始的制陶工艺、烧陶技艺被人们所忽略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而在我国东南地区的台湾兰屿岛的达悟族与西南地区的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曼斗寨的傣族仍然完整的遗存着新石器时期的制陶工具及方法,前者保留的是手制泥条盘筑法、模制法与露天平地堆烧的方法,而后者保留的是慢轮泥条盘筑法与棚内平地封泥薄壳窑烧制的方法。台湾达悟族与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这两种的原始制陶方法,使我们认识并古代制陶工艺与现代制陶工艺的发展过程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我国台湾达悟族的手制陶工艺与露天平地窑
台湾达悟族陶器是由成年男子来制作,达悟女人不能参与陶器的制作,否则会带来霉运,只有在去除土渣及捣碎土才可以帮忙。达悟男子制坯采用原始的方法,其制陶用土除了加水以外,不添加任何原料,以纯手工捏制,主要是泥条盘筑法与模制法。达悟族每年制作陶器的数量不多,大约三十个左右,主要用于补给日常生活中被摔坏的陶罐。
达悟族罐形器的制坯方法分为上下部分完成,罐形器的上部分,是运用围泥条的方法,在圆板周缘将扁土条首尾相接一层层盘绕并压紧接缝处,加高至罐形中部在慢慢缩小到口径,然后用手指挤压出罐子的上口来,把不平整及接缝处用手指加以整修。做罐形器的下半部分则使用模制法,如圆石、圆球或自己的膝盖皆可。取一块泥土置于模具上,用拍板拍打成均匀的半球形后便可取下陶坯,待罐形器的上半部稍干且不变形时,便可与器体的下半部衔接为一体,之后达悟族男人便左手拿着扁平的卵石在器内壁托着,右手握着木拍在外边拍打,双手配合一边转动一边将器体打匀实,之后再用拍板将其打到厚度差不多时停止,最后再用汤匙边加水边将器外壁磨平抹光滑。整个器形做好后可以用槟榔刀、火柴棍等在坯体上刻画些装饰图案。达悟族碗形器的制作比罐形器相对简单,用模具制作即可,碗的底部只需将陶土揉成圆柱状,用手在碗上折弯做成碗底。③所有陶坯做完后,需放入室内晾四五天,罐形器则需倒置放在室内阴干,以防器下体变形,待下体干燥得以支持上体之重量之后,再予以载起。
达悟族人会在烧陶前数日,将陶坯置于竹棚上下置放火盆予将陶坯全部烘干。④达悟族没有窑,是采用原始先民露天烧陶的方法。在烧陶前,先将已备好的木柴砍成长约四尺左右,用木柴在地上搭建一座“井字形”的木柴窑。先在地上排置两根粗木柴后,在这两根木柴上架两层密排的木柴,然后再用两根木柴为一层并作“井字形”反复叠加四层,将所要烧制的陶器以口向上置于“井字形”之中,放好后便可在窑架上用木柴封满盖密,同时在窑架四周斜挂些木柴,最后在窑架的顶部再加些茅草及树皮等易燃物。窑架建好后,达悟族男子便将窑架顶部的茅草点燃,火势由上渐及下部慢慢燃烧与薰熬,约四十八个小时后,柴火烧尽,便可用树枝挖出陶器移至他处,陶器即完成。由于达悟人制作陶器的外壁没有进行釉加工,不同质地的陶土所烧制出的陶器皆为黑褐色,在陶器冷却前需用柏油涂抹陶碗罐的底部以防止漏水,其冷却后便可将陶器置于篮内背回家放在仓库里以备用。
二、傣族的慢轮制陶工艺与棚内平地封泥薄壳窑
傣族制陶历史悠久,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傣族的陶器全部都是由傣族妇女世代相承,傣族人认为男子不能参与陶器制作与烧制,否则陶器会烧裂,傣族男子只能帮忙运送陶土、准备烧陶燃料及陶拍的制作。傣族制陶技艺最突出的特色为慢轮手工制作,其制作最多的是用于盛水的圆底陶罐与烹煮食物的平底陶锅,器形多为窄口宽腹。傣族人制作的陶器不上釉料,烧制成的陶器多为土红色。
傣族制陶用的粘土,须经过晾晒后才能使用,然后用脚碓舂成细土,再用直径只有2.5×3毫米筛眼的筛子过筛,直至将粘土变成细小的粉末后便可和泥,傣族人会在和泥时渗入一定比例的沙子,用于改善陶器的性能。傣族人为增强陶泥可塑性,和好泥后,需经过四小时的发酵,再用来制作陶器。
傣族人制作罐形器与碗形器都在慢轮上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在制作陶器的底部前,在陶轮上先撒一点草木灰,然后取一块练好的泥团置于轮盘中央,左手转动轮盘,右手拿木拍将泥团拍打成泥饼。取一块陶泥搓成长条,在轮盘上,右手持泥条,左手掌做依托,同时左脚趾配合沿着顺时针的方向拨动轮盘,在泥饼上将泥条一层一层并首尾相接地进行盘筑,边盘泥条边要用手指把器内壁抹平,当器壁够高了以后,便可做口沿。器物盘筑完成后,边用脚转动陶轮,边左手拿卵石衬在器壁内部,右手拿木拍拍打器身外壁,使泥条之间粘合地更加牢固,最后用粗布蘸水抹光,稍停五六分钟便可将这半成品的陶坯从陶轮取下放置太阳下晾晒。⑤
陶坯半干后,用竹刀将陶坯内外壁刮平整,然后用陶拍蘸水拍打陶坯。待陶坯八成干左右,器体的颜色变浅并变硬,便可用木板工具给陶坯拍印出竖纹、方格纹、花形等傣族传统的装饰图案。最后将陶坯自然阴干。
临装窑前,先把已经晾干的陶坯,置于高约80厘米的竹制方格烘架上,在陶坯上盖上席片进行烘烤预热。在烘架下面燃放木柴,架上温度约达摄氏70~80度左右。⑥
傣族人烧陶所建的窑十分特别,都是平地起窑,被称为“平地窑”或“薄壳窑”。烧陶前先在空地上用柴根据陶坯的数量铺出窑床的大小,然后将陶坯都置于高约80厘米的竹制方格烘架上并盖上席片,下面燃烧柴火将陶坯预热。然后再把陶坯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侧放在窑床上,摆放好后,便用稻草将所有陶坯覆盖覆盖起来,然后将和好的稀泥用双手从半腰起由下及上地将整个稻草的表面窑全部涂抹上泥土,直至将四侧的稻草拢于顶端,在窑的下方找一个地方开一个小洞口将火点燃,然后在窑体的顶部及四周用手或木棒戳出5~10出烟孔,出烟孔的位置并无固定,根据判断窑内的燃烧程度而定,如果各个通风口冒出的烟均匀、连续,则证明内部已经在均匀燃烧,最后泥封闭点火口。烧窑两小时后泥皮就会全干,之后的燃烧会使泥皮逐渐坍塌开裂。四十多个小时后,窑体全部燃烧完成,温度降到烫手的程度便可拨开草灰取出陶器。
三、结语
(一)达悟族与傣族在制陶烧陶工艺上的相似性
泥条盘筑法是原始先民发明陶器后最初使用的一种方法,是新石器时期使用最为广泛、时间最为长久的一种成熟手制成型方法。达悟族与傣族在制陶中都保留了这种最为原始的由泥条首尾相接的一层层向上盘筑的方法,这两个民族在制陶烧陶工艺上,还有许多的相似性:其一,达悟族与傣族做好陶坯后,都是用左手拿卵石衬在器壁的内部,右手拿木拍拍打器壁的外部,使泥条之间更加粘合以及器壁更加均匀结实,拍打完后,都会用水将器外壁磨平抹光滑后再拿去晾干;其二,达悟族与傣族在烧陶前,都会将要烧制的陶坯置于竹棚架上,然后在烘架下燃烧柴火将陶坯彻底烘干,且他们所有的陶坯不上任何釉料,都是素烧;其三,达悟族与傣族都没有固定的窑炉,都是在烧陶前搭建,并且只能使用一次,他们所搭建的窑床都呈“井字形”,窑床的大小可根据陶坯的数量来控制;其四,达悟族与傣族所处的地理环境虽有所不同,但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都相对封闭、偏远,并且天气炎热,交通不便,以及人口居住相对较少,加上泥条盘筑与慢轮制陶的技艺十分简单,取料与烧制都很方便,同时也能满足族人生活的需要。因此,这种古老的制陶技艺的方法便都得以保留下来。
(二)两民族存在的区别
达悟族与傣族虽有许多的相似性,同时也存在这许多的区别,由于两个民族宗教信仰的不同,达悟族的制陶工作只能由男人完成,而傣族的制陶工作只能由女人完成。从制陶工艺与烧陶技艺的过程来看,傣族比达悟族更具先进性。如从陶土的和泥上看,达悟族除了加水以外不再添加任何原料,而傣族会在和泥时渗一定比例的沙子来改善陶器的性能;从制陶上看,傣族人已经会用慢轮制作陶器,这使得制作而成的陶器器形更加规整美观;从搭建的窑来看,二者搭建的窑的方法虽极为相似,但傣族会在窑体表面用泥土全部涂抹封闭,这使得柴火燃烧得更加充分,陶坯在烧制过程中受热也更加均匀。然而这两民族正是代表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由手制法向轮制法过渡的早起形态,以及由无窑向有窑过渡的初级形式。
在现代的制陶工艺品中,始终包含着史前人类在制陶技艺与工艺方面的智慧与创造,同时也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先人们不断创新的成果。关于这方面的探讨与研究,这有助于我们对古代传统制陶发展起源的早起工艺有所认识,并且处于现代的文化环境下,对于这种工艺的认识,有可能促进及推动我们现代设计思路的发展。
注释:
①②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2.
③夏本奇伯爱雅(周宗经).雅美族的社会与风俗[M].台湾:台原出版社, 1994:222.
④荣文薰.兰屿雅美之制陶方法[J].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1957(11),第九、十期合刊:149~152.
⑤张海超,徐伟兵.人类学文化整体观中的西双版纳慢轮制陶技艺[J].文化遗产,2011(01):120~126.
⑥傣族制陶工艺联合考察小组.记云南景洪傣族慢轮制陶工艺[J].考古,1977(04):251~256.
J527
A
1005-5312(2015)20-0017-02
詹黎明(1990—),女,福建三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