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前枣梆戏艺术初探

2015-10-28董凤雪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场梆子小生

董凤雪

(河南省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 濮阳 457000)

台前枣梆戏艺术初探

董凤雪

(河南省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 濮阳 457000)

台前县枣梆脱胎于山西上党梆子,上党梆子昔年习惯同台演唱“昆”“梆”“锣”“卷”,“黄”五种声腔,枣梆承袭传统亦能兼唱。对传承民族历史、弘扬戏剧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枣邦;唱腔;角色;价值

一、历史渊源

枣梆戏形成于17至18世纪之交,最早源于山西上党地区的上党梆子,18世纪末从山西上党传入当地,用当地语言演唱山西的曲调,学唱者又多为本地人,所以被当地人称之谓“zhao梆”意即为“本地的山西梆子”。谐音“早梆”,后来因其以枣木梆子击拍,最终定名为“枣梆”。20世纪30年代初,艺人杨永德、陈永迪等多名枣梆艺人到台前县清水河传授戏艺,收徒三十余人,从此台前县成立了两个“枣梆窝班”,于次年开始外出演出,主要活动在冀鲁豫地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和欢迎。20世纪90年代后,部分原枣梆剧团的演员和乐队人员组织在一起,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断演出,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参加一些集市、庙会、祝寿等庆典活动。2003年以来,著名枣梆艺人汪怀彬等组织起了一批枣梆艺人,常年活动在豫鲁交界的广大地区,深受这一地区人民群众的喜爱,为枣梆戏的传播、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基本内容

1.枣梆唱腔、板式。枣梆最初用的丝弦乐器为:头把、二把、三把。头把又名“锯琴”,杆似板胡而稍短,椿木制筒,前后粗细不同,用梧桐板覆蒙,羊肠制弦,发音高亢尖亮,与山东梆子的“二弦”、莱芜梆子的“提琴”、章丘梆子的“胡琴”相似。二把的式样与头把基本相同,但筒子前后一般粗细。陆续增添了板胡、二胡、三弦、琵琶、低胡、笛、笙等伴奏乐器。打击乐器与山东流行的其他梆子大致相同,只是“锣经”中的[小锣浪头](出场时用的),略有差异。丝弦乐器演奏时,有时配加霸王鞭伴奏,在其他剧种较为罕见。

枣梆的板式,共分二十多种,在所有板式中,[二板]、[二八铜]、[流水板]和[尖板]是它的主要板式,也是它的基本板式。

2.曲牌。枣梆的曲牌,就现在收集记录下来的弦乐曲有[大救驾]、[三字开门]、[降香牌]、[大金钱]等十四个。唢呐曲牌有[慢欠场]、[滴溜子]、[打拉虎]等十七个。这些曲牌,绝大多数同豫剧和山东梆子的曲牌。

3.主要伴奏乐器。枣梆的乐队(也称场面),有文场(也称软乐)和武场(硬乐)组成。全套打击乐在山西的戏山东化的过程中,早已换成了同于山东梆子和京剧的打击乐。这里主要介绍一个枣梆文场中老三即“头把”、“二把”、“三把”。

(1)头把。头把也叫锯琴,即“唧”、“唧”、“唧”似高胡,但比高胡略细,杆似二胡,但比二胡杆短且粗。用桐木板装,里外弦都用皮弦。千斤至码约十八公分。

(2)二把。二把衡似二胡(圆形),杆也似胡,但比二胡短而且略粗。用桐木板蒙。里外弦都用老弦。有时外弦用老弦,千斤琴码约二十二公分。演奏者戴金属指帽,四度调弦。三把即坠胡,这三种乐器古今书籍没介绍。

4.枣梆角色。枣梆过去班社成员很少,一般只有十六、七个人,演出时,一人要兼演几个角色。“丑”行没有单独划分。如果唱的是红、黑脸为主角的剧目,唱小生与老旦的演员就要扮演家院或“把子”即(跑龙套的)。只是近几十年才有了明确的行当划分。

生行:分老生、小生、武生、穷生。穷生,多戴三角巾,扎腰,扮饰寒酸楚。如《珍珠塔》中的老家员。其小生、老生、武生与四平调行当中的小生、老生、武生相仿。

旦行:分老旦、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和婆旦。与豫剧的旦行体制相同。净行分大净、二净。

大净:脸谱较简单,扮地位较高的官臣人物,讲究气度,派头庄重威严。

未行:在枣梆剧团,一般统称侯人的家员为未,如《珍珠塔》中的老家员等。

丑行:分小生丑和富小生丑。小生丑,鼻际略画一豆腐干或桃形扮诙谐滑稽的男生。

三、相关乐器和作品

枣梆戏与其他戏不同的唯一特点是挂彩戏是该戏的绝活,像开铡、开膛、钉人,。因此月芽彩铡、假腹皮、弓字钉是该戏自制的专用道具,也是枣梆戏的绝活。枣梆戏乐队为文场和武场:

(一)文场

(1)弦乐:锯琴、二胡、板胡;(2)弹拨乐:扬琴、琵琶、三弦;(3)木管乐:笙、竹笛、唢呐。

(二)武场

战鼓、板鼓、二钗、小钗、大锣、小锣、梆子。

主要演出剧目有《徐龙铡子》、《蝴蝶杯》、《彩仙桥》、《珍珠塔》、《天波楼》、《连环计》等。

四、基本特征

枣梆脱胎于山西上党梆子,上党梆子昔年习惯同台演唱“昆”“梆”“锣”“卷”,“黄”五种声腔,枣梆承袭传统亦能兼唱。唱与白中的尾音均带具有浓郁山西语言特色的“咦”字,后随俗演变已不多用。表演粗犷豪放,如“甩袖”、“甩发”、“抖须”、“搓手”、“顿足”、“跌坐”,均有自己的特色。

五、主要价值

枣梆戏是中国古老的剧种,也是最稀有的剧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仅丰富完善了中国戏剧史,对整个戏剧界也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为我国戏曲的研究将提供资料与佐证。

J825

A

1005-5312(2015)17-0164-01

猜你喜欢

文场梆子小生
飞雪漫天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广西文场传承现状与对策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
——广西文场队伍人才培养研究
广西文场传承人庞建宁个案考察
京剧行当——小生
公羊爸爸
俗说俗物
当家“小生” 试驾北汽绅宝X35
广西文场活态保护研究
——以荔浦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