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音乐(上)
2015-10-28谢佳音
谢佳音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音乐(上)
在南美洲东北角的委内瑞拉的旁边,有一个面积只有5000多平方公里、人口130多万的小国——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从名称上看,人们很容易把它认作是两个国家,但实际上,它主要由特立尼达岛和多巴哥岛两大岛屿组成,除两大岛屿之外还包括21个小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地处小安地列斯群岛的东南端,也是在加勒比海的东南部,它的西面是亚丁湾、东面为大西洋。
和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一样,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也是一个多民族混杂的国家。它的原住民为印第安人,现居民主要是非洲裔和印度裔两大族群,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其余的三分之一是混血种人及欧洲人、阿拉伯人后裔和华人。
事实上,笔者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并不熟悉,在搜索相关资料时,无意中看到了该国的国徽(见图1),当时还以为自己见到了一幅漫画。特多(笔者用此词指代国家名)的国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国徽给人的印象那种严肃、沉重,而是充满一种活力与自然:整幅图画在白色的背景下以鲜艳的红色和黄色描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只大鸟气宇轩昂地挺着胸、昂着头、伸展着翅膀,各抬起一只鸟爪扒在一块盾牌的两侧,似是要决斗又好似要共同守护那盾牌,充满了力量但也让人捉摸不透;其次,引人注意的是在盾牌的上方,还有两只扑闪着翅膀的小鸟正飞翔在一棵棕榈树的左右,它们仿佛是要各自飞向远方但又有些恋恋不舍……整幅图案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给人以生命的力量。
图1 国徽
当然,这只是笔者对特多国徽的直观感受,它的寓意到底为何?我们来看看官方对它的描述: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部为黑地上的两只蜂鸟,为该国的国鸟,象征着人民不畏强权、酷爱独立和自由的精神;下部为红地上的三支帆船,代表着1498年哥伦布抵达该岛国时的船队。盾徽上端为一顶头盔;头盔之上有一个舵轮和一棵棕榈树,象征该岛国海运业的重要性。盾徽左侧是一只朱鹭,鸟爪下为有三座山峰的山峦,象征特立尼达岛;右侧是一只火烈鸟,象征多巴哥岛。下端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我们共同追求, 我们共同获胜”……看到这样一枚国徽,可以让人联想到这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国家也一定是被自然、生命、活力、喜悦所包围的,对它的好感也油然而生。
虽然这个国家不太为人熟知,但提及它的两种代表音乐,却是如雷贯耳。一个是钢鼓乐队,另一个是卡利普索。
(一)汽油桶做的音乐
钢鼓(Steel Drum)(见图2),从名称上来看,是由钢铁制成的鼓,更确切地说这是由汽油桶做成的打击乐器。很难想象,汽油桶怎么能奏出音乐呢?不知读者朋友们是否知道一个乐团,叫做STOMP,翻译成中文就是“破铜烂铁”。这是一个把日常生活用品像锅碗瓢盆、扫帚、水桶、篮球、打火机、扑克牌等当做乐器,以打击乐的思维,把声音与表演者的肢体舞动、场景的变化与喜剧的表演效果结合在一起来表演的乐团。他们的这种演出方式使人们发现身边潜藏的艺术元素,重新聆听了“身边的声音”。
破铜烂铁乐团在1991年左右发行了一张叫做《破铜烂铁打着玩》 的DVD,其中有这样一幕:几个演出者将自己悬挂在高架上,按照律动敲打着各种塑料桶、铁桶、铁制的路标、废旧轮胎等,各件“乐器”发出的不同声响交融在一起,谱出了一段悦耳的音乐,留下了经典的一幕。如果看过这段视频,人们就会很容易地理解汽油桶缘何能发展成钢鼓乐器了。
早在几个世纪以前,随着非洲黑人被殖民者贩卖至加勒比地区充当奴隶,非洲人民所擅长的各种节奏打击乐就在慢慢传播,人们用手边的各种材料制成乐器,敲打出节奏,传递信息、相互交流。
图2 钢鼓
1900年,在特立尼达岛上西班牙港的郊区就有人把竹竿当作敲击乐器来使用。年轻人用手或棍子敲打各种长短、粗细不同的竹子,发出高低不同的声响,在节日狂欢时表演,也在演唱民歌时伴奏。但是,在战乱的年代里,乐器可以用来娱乐,也可以成为武器。不同的帮派之间厮打不断,竹竿很容易就变成了棍棒,不同的竹鼓也很容易将刀藏入其中。为了安全起见,二次大战之前,当局政府就明令禁止使用这类乐器了。
1945年夏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特立尼达岛上的群众们倾城而出,涌到了西班牙港的街道上,欢呼、雀跃。伴随着激动的心情,人们随手拿起了饼干桶、垃圾箱盖、白铁桶甚至是玻璃瓶子来敲打。丁零当啷、清脆悦耳的声音混合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乐爱好者们由此受到启发,开始了新乐器的实验。
开始,人们尝试用饼干桶盖来做乐器,后来又找来了一些废弃的金属罐,最后人们发现,二战之后美军撤离时所留下的一些废弃的空的汽油桶是制作这种乐器的优质材料。于是,那些40~50加仑左右容积的汽油桶就成了制作钢鼓的材料。
当然,钢鼓的优越之处并不在于它是用汽油桶制成的,而在于它可以在一个桶底面上敲击出若干个不同音高的声响,这在世界乐器宝库里是不多见的。因为按照乐器音响学的规律,一根棒状体或是一块平面体都只能发出一个音高。但是也有例外,像我国古代的编钟,就可以在一个钟的不同位置敲击出两个不同的音高,而且还精准到相差三度。钢鼓也是一个例外。
在探索中人们发现,当把金属盖敲得凹陷变形时,反而能发出更好听的声响。于是人们进一步地实验:用大锤把汽油桶的底面敲成凹陷的锅形,然后把锅面凿成若干个面积、厚度、斜度不同的区域,在各区域之间用一道道浅沟隔开,但是并不使整个桶面断开,这样就形成了几个可以发出不同音高的音区,面积大的发音低,面积小的发音高。然后把汽油桶的桶身切割成不同的高矮,高而粗的桶身共鸣体大,发音低;矮而细的桶身共鸣体小,发音高。最后再将这些汽油桶淬火处理,进一步调音后就可以当做乐器使用了。
1947年的狂欢节上,一支全部由汽油桶乐器组成的钢鼓乐队亮相了,乐手们的精彩表演让人们欢呼不断。自此以后,钢鼓乐队和钢鼓音乐的发展一发而不可收拾,音乐爱好者、普通大众和政府官员都积极地推动它的发展,这俨然成为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的一种社会运动。现如今,钢鼓音乐已经成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代表艺术,在世界范围里蔓延开来。
几十年的发展中,全世界钢鼓乐队的数量数不胜数,一支钢鼓乐队由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组成。大型的钢鼓乐队基本上形成了高中低不同的八个声部的乐队:其中的七个声部全部由大小不一、高矮不同的钢鼓组成,演奏低声部的最大的钢鼓叫做贝斯彭(bass pan);演奏中间声部的、担任和声伴奏的钢鼓分别叫做吉他彭(guitar pan)、切罗彭(cello pan)等;演奏高声部旋律的最小的钢鼓叫做厅诺彭(tenor pan)。第八个声部则是由各种鼓、棍、棒或者是其他日用品组成的节奏声部。一个训练有素的大型钢鼓乐队,堪比一个交响乐队。1980年,特多赫赫有名的全星钢鼓乐队来华演出,表演了著名的《塞维利亚理发师》歌剧序曲,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2013年我国领导人出访特多之际,还欣赏、参与了钢鼓音乐的演出,让人们津津乐道。总之,钢鼓音乐可以说是20世纪器乐音乐领域重要的发明,它的出现和发展是世界音乐领域一道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 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