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思行来”
—— 近访中国音乐学院马秋华教授
2015-10-28高倩
高 倩
“学问思行来”
—— 近访中国音乐学院马秋华教授
芳草青青的六月,借沈阳音乐学院举行首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之机,有幸采访到中国音乐学院马秋华教授,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带头人,作为资深教师与专家,马教授在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教学及学科建设等各方面都深有造诣,访谈中她将自己多年的经验与积累毫不吝惜地与大家分享,对广大民族声乐师生而言可谓是惠益良多。
一、关于民族声乐教学
记者:马老师您好,当前是民族声乐教学繁荣发展的时期,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一艺术门类,您长期从事民族声乐的教学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以请您谈谈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能够充分掌握多样性的作品演唱能力的同时又兼具自己的演唱个性。
马秋华:对于民族声乐教学而言,其实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性格特点,为学生的演唱学习进行定位。其实对于一名学生而言,并不是每一个作品都适合他演唱,教师应该根据作品的不同风格、特色为学生选取适合的作品。所以对教师来说,对学生的教学思考应该是多方面的,并且思考是教学的关键。
记者:您一直在中国音乐学院从事民族声乐教学,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请您介绍一下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学的特色与优势。
马秋华:中国音乐学院的声乐专业最开始是两个系,但是按照周恩来总理的要求,完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培养人才的任务,将两系合一,改为声歌系,从而更多地让美声歌唱艺术体现出洋为中用的艺术价值,把外来的艺术形式服务于中国的艺术建设,发展中国的音乐文化。
我任系主任期间一直提倡美声民族化,要继承我国民族音乐传统,成立了声乐教研室、表演教研室、中国声乐教研中心。为声乐专业学生开设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民歌、曲艺等课程;并且规定研究生开音乐会最少不能少于12首(曲目数量的一半)为中国声乐作品。这些举措对于美声专业的教学很重要,现在中国音乐学院的美声教师都在演唱我国各时代的歌曲作品,美声学派要东学西渐。
二、关于民族声乐演唱
记者:马老师的声乐演唱技巧民美兼通,请您为全国广大民族声乐的师生们提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建议。
马秋华:我认为,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思考是根本,“学问思行来”,这是我对学生的要求。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思考,但是不太善于发现问题,老师给什么就“吃”什么。比如歌曲《小苹果》既没有技术含量又没有艺术性,为什么能唱红,这是一种群众娱乐、群众文化的结果。而同样作为流行歌曲的《嗨歌》就是艺术性较强的,它既有艺术的含量,又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下年轻人对爱情的那种直接、奔放的情感。所以师生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多选择兼具艺术性与时代性的作品进行学习与演唱。
三、关于民族声乐创作
记者:现在的民族声乐创作中呈现出很多现代化的元素,您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
马秋华:中国音乐必须符合中国传统大众的审美需求。现在很多尤其是一些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作曲家创作的作品非常现代,一段乐谱中有多个变化音,这是不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习惯的。我认为对于民族声乐作品来说有两点很重要:首先要符合人的发声器官的要求;其次,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我觉得一流的作曲家写出来的东西都是深入浅出的,不仅朗朗上口还容易流传。
四、关于国内声乐比赛
记者:国内的各类声乐比赛层出不穷,其中产生的很多歌手新星,但是却都没有长久存留在公众的视线内,您认为这反映出怎样的问题?
马秋华:目前国内的歌曲选秀节目很多,很多人想通过选秀活动一夜成名,但是艺术是需要沉淀的,做学问、做事业都不能一夜成名。很多人没有艺术的积累与沉淀,只是靠一首或两首歌曲红起来,在这个舞台上是站不久的。总的来看,各种选秀比赛娱乐了人民大众,普及了音乐知识,但是却导致了很多年轻人想一夜成名的浮躁心态。
五、关于中国声乐事业
记者:“金戈铁马”是马老师与金老师被大家都非常认同的头衔,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领军人物,您将如何更好地引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马秋华:“金戈铁马”也好,“泰山北斗”也罢,这都是大家给我们的荣誉,实际上这些称呼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使命、责任。金老师年纪很大了,他从事教学52年,但他依然很有思想,特别有前瞻性,现在他思考的都是中国声乐的未来应该是什么前景。我跟他在一起生活,他对我来说是一个榜样。我一辈子都在从事声乐的演唱与教学,干自己最爱干的事,所以童心一直都在,我现在快六十岁了还是感觉心态特别年轻,我不仅要把中国民族声乐事业引领好,做好带头人,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向同行学习,向年轻人学习。人不学习真的会落伍,金老师一直有这种精神,这是我们的福气,等我们老了也要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平台,让中国声乐事业有更多更好的人去做贡献。
“勤学、善思、践行”,马秋华教授就是这样一位严于律己、思虑深远的学者,她不仅孜孜不倦地战斗在教学第一线,踏踏实实地从每一个学生的教学做起,而且在演唱上不断要求自己,从未离开过自己深爱的舞台,更为可贵的是她在爱人金铁霖教授的影响下,共同将目光放在了民族声乐艺术未来的设计与谋划上,为中国声乐学派的发展尽心尽力,深谋远虑,他们是我们音乐人心中德高望重的师长,更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榜样。让我们祝福这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 吴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