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针刺与中医“正气”及现代免疫学的思考

2015-10-28孙忠人李洪玲常惟智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28期
关键词:正气免疫系统机体

于 杰 孙忠人 李洪玲 常惟智 王 玥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3.哈尔滨市李洪玲中医外科诊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笔者近日拜读美国华裔陈昭妃博士(以下简称“陈 博士”)的采访,接触到若干较新颖的免疫学理念。 其中对笔者触动最深的是关于列举垃圾为例的一段阐释。陈博士认为,一堆垃圾因具有难闻的气味、污浊的空气等适应苍蝇生存的恶劣条件而招致苍蝇,人类便立即寻求消灭苍蝇的途径。然而当苍蝇得到充分消灭后,垃圾中相继出现蟑螂、老鼠、蚊子等害虫,如同计算机病毒一般永远出现在反病毒软件问世之前,该现象充分说明人类需要消灭的并非苍蝇等上述提及的一系列害虫。 因为它们并非是疾病的病因,真正的病因乃是这堆垃圾,消灭垃圾才是祛除病因,此乃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由此引发对免疫学、针刺、中医正气之间的思考。

1 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机体中固有的免疫器官如脾脏、扁桃体、盲肠、胸腺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事实上,因为某种原因将儿童扁桃体、盲肠摘除是不恰当的行为,机体的免疫系统好比作战中的各种军队,各显其能,抵御外来侵害,保护自身,识别是非敌我,因此摘除免疫器官从根本上破坏了儿童固有的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失调,不分敌我,无法抵御外来的病毒细菌等致病源的侵害,故患病。 为什么某个部位肿瘤在切除后又会出现其他转移病灶?为什么甲状腺结节切除后相继出现多发结节? 原因在于患者的内环境出现问题,对症治疗如同隔靴搔痒,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机体这种异常的内环境病理状态,陆续的疾病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或治疗。 目前接受化疗、放疗的肿瘤患者同时正在饱受这些治疗手段带来的强大副作用,正常细胞随着癌细胞被杀死的同时也一起死亡,严重破坏了人体固有的正常免疫功能。 至今,医学界仍然不能定论化疗能够治愈癌症。 部分免疫抑制剂及激素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存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原因在于,激素等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为非选择性、 单方向地进行免疫抑制,不分程度、单一地起效,由此导致患者的抵抗力随之降低,容易诱发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机体的免疫调节在抵御、 预防及治疗疾病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中医“正气”与西医学免疫

针对陈博士对免疫学独特的观点和视角,笔者颇受启发,联想到中医学的“正气”与现代医学的“免疫”之间是否存在相似之处。 中医学的精髓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天人合一,形神一体观;现代医学尽管在生物模式上有所转变,已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转变,但其主导思想仍注重还原论,倾向微观、形态、局部,以生物医学为前提。从上述层面分析,二者看似对立,但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表明,中医学很早就宏观地将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勾勒出来,体现出中医学的先进性,也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二者的交织融合[1]。

中医学“正气”与西医学的“免疫功能”的确存在诸多相似相通之处。《素问·刺法论》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评热病论》载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百病始生》说“逢热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中医学认为,正气是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功能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条件,正气强弱将直接影响机体是否患病,正气充盛,邪气虽然存在,但正气足以与邪气相争,故机体不发病;若正气不足,机体处于正虚状态,不足以与邪气抗争,邪气侵袭机体,故患病。在疾病的发展、转归及预后方面亦是如此,正气的充足与否决定了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恢复。现代医学的免疫调节功能主要包括三个功能, 即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及免疫监视。 正气能够抵御外邪的侵袭、祛除病邪外出、清除病原体,中和毒素,防止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相似于免疫防御功能;正气能调整阴阳,阴平阳秘,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病理状态向阴阳平衡的健康生理状态转化,从而稳定自身的内环境,自行调节、修复,相似于免疫稳定功能。正气分布到各个脏腑经络, 推动调节脏腑经络发挥各自正常的生理功能,并调节精、血、津液的生成、代谢、输布、排泄,气血津液运行正常,因此防止瘀血、结石、痰饮等病理产物的形成,相似于免疫的监视功能,清除突变或畸变的细胞,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机体容易诱发持续性感染及肿瘤的发生。免疫系统进行着排异和维持自身耐受状态的过程, 达到内外环境的协调平衡状态,与中医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完全契合。

因此,免疫调节功能如何,与正气的充足与否,二者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作用是极其相似的。中医“正气”与现代医学免疫调节功能在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方面发挥协同作用。 无论从中医学理论分析,还是现代免疫学角度出发,二者的作用基础均为机体的整体调节,其防病治病的基础均为达到机体自身的稳定与平衡,也由此成为中医“正气”与现代免疫理论的共同出发点。

3 针刺与中医“正气”、现代医学免疫

针刺作为一种非物质的治疗手段,作用于机体的外界刺激,并非同药物一般进入体内,也不存在药物进入体内发挥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改变。然而,针刺在治疗过敏性鼻炎[2]、荨麻疹[3]、慢性疲劳综合症[4-5]、哮喘[6]、复发性流产[7]、慢性支气管炎[8]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等免疫疾病方面确实发挥了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色。 上述已提及正气与免疫的相通之处,故笔者提出针刺与正气和免疫之间是否存在某些联系的思考。

3.1 针刺与中医“正气”

中医学认为,针刺手法通过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和调节功能[10],使人体的气血阴阳得到调整而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的健康生理状态,在治未病与康复中发挥作用。 针刺将内在因素视为调整的主要对象,扶助人体自身的正气,即改善机体的内环境,联络脏腑肢节,沟通经络,疏通瘀滞的经脉,调节气血,气血运行通畅,则阴阳平衡,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即针刺的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和扶正祛邪三大作用的体现。 针刺治疗,以“神”为本。 《灵枢·本神》记载:“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灵枢·小针解》载有:“神者,正气也。 ”“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素问·针解》指出:“神无营于众物者……无左右视也。”神即正气,精神气血的内在变化,技术高明的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情、气血盛衰状况。 通过针刺补泻手法调节机体的正气,了解气血盛衰状态,审证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损之,结合经穴的配伍及经络阴阳的属性,以求气血阴阳的平衡,从而发挥防病治病的重要作用。

3.2 针刺与现代医学免疫功能

针刺不同于激素等免疫抑制剂[11],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作用劣势,恰恰为双向调整,特异起效,有选择性地抑制, 减少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11],免疫功能亢进疾病,针刺发挥双向良性调整的特异作用。 针刺不会单一地激活、也不会单一地抑制,而是选择性根据患者机体的病理状态、针刺补泻手法、腧穴的特异性[10]、针刺的时机、病变时间、心理状况、年龄、体质等条件发挥良性调整作用。 针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通过针刺可以起到保护、预防的调整作用。 针刺通过兴奋、抑制及保护,达到稳定机体自身内环境的作用。针刺能够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12],抑制亢盛的免疫反应,增强正常机体的免疫功能, 使异常紊乱的功能趋向协调和正常化,继而使机体免疫作用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和内外环境的协调稳定。 因此,针刺能够良性、双向、整体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针刺能够改善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对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也有明显影响,在防治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病因不清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先兆流产等发挥优势。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免疫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gE[12]抗体、调节局部紊乱的免疫功能、对参与发病的过敏性介质的游离产生拮抗或抑制作用有关,针刺能够活血化瘀,改善体质,从而改善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或消除鼻黏膜变态反应性炎症。 针刺通过调整组织中cAMP、cGMP[12]含量及皮质醇的含量,增加抗体的含量,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缓解哮喘症状。对于荨麻疹的治疗,可能与针刺对抗组胺、降低IgG、抑制递质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有一定的关系[13]。 临床研究已证实, 情绪失调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14],抵抗力降低,针刺能够有效改善焦虑障碍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15]。 汪瑜菡等[16]选取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变化作为观察指标,评价针刺鬼穴及五脏俞穴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效果,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卡咪拉等[17]认为针刺干预治疗可以改善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的四诊变化及甲状腺功能的恢复,甲状腺功能指标的测定(促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显示向正常趋势转变。 饶艳秋等[18]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针刺、耳压及口服赛特赞治疗,分别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发现针刺与耳压均能有效降低血清IgE 及白介素-4 的含量,明显优于药物组,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吴文忠等[4]选取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30 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及随机抽取的30 例健康人群作为实验对象, 治疗组给予针刺百会、气海、太冲等腧穴,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的含量及疲劳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显示,针刺后观察指标显著变化,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总有效率为93.33%。 郁慧杰等[19]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7 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急重症患者作为受试对象, 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取电针上巨虚及足三里、 针刺治疗及常规治疗,通过观察所有研究对象每天肠内营养(EN)的喂养量、初期、全部和加用EN 的各个比例以及EN 期间各种并发症的情况。同时选取3 个时间点(入院时、第4 天、第7 天)检测补体、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学指标,经过统计学分析,电针针刺能够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的免疫及胃肠功能的同时减少EN 的相关并发症,为EN 的实施提供必要有利的条件和前提。

目前在针刺与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占主导地位,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之间具有较复杂的网络关系,且呈双向的联系。 免疫系统[12]通过释放免疫活性分子或激素样的物质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作用,同时,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活动进行调控,这种调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完成,即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因此,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形成一个同时在功能和结构方面相互联系、影响的网络调节环路。 针刺刺激腧穴后,经过感应、传导,进入经络系统,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发挥调整影响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和免疫活性物质的释放及相互作用,即在影响神经系统发生变化的同时引起了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免疫系统的变化再反馈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双向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机体内外环境协调平衡,调整脏腑阴阳气血,稳定内环境,增加免疫防御功能,提高免疫稳定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由此出现了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12]的提出,即以针灸学的理论为前提,利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作用机制为途径,深入研究针刺与免疫的机制。另外,至今经络系统的实质并未阐明,未形成公认、一致的观点, 通过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的研究也许会对经络系统的实质研究有所启迪和指导。张阔等[20]认为针刺从刺激穴位局部到发挥整体调节的过程中, 包含着针刺-神经-内分泌-免疫的网状系统结构,穴位承载着将针刺刺激由物理信息向生物信息转换的关键角色,穴位周围微环境的应答状态也在针刺与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于正等[21]提出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研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针刺有效调节细胞及体液免疫,可能通过调整自然杀伤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白介素-6 及调节性T 细胞(一类具有负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发挥作用。吴小华等[22]分别选取基因敲除型小鼠(Cx43+/-鼠)、野生型小鼠(Cx43+/+鼠)各18 只,将其随机分针刺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三组,每组各6 只,针刺组和模型组均采用注射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抑制模型。分别观察干预前后Cx43+/-鼠和Cx43+/+鼠中各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变化,同时测定脾脏T 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数 (CD3+%、CD4+%、CD8+%),结果发现Cx43+/+鼠中,针刺能够提高免疫抑制鼠的各项观察指标,提高免疫功能,而Cx43+/-鼠中,针刺治疗丧失调节免疫的作用,针刺效应随着Cx43 基因的敲除而消失,故提示Cx43 可能与针刺调节免疫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在信号通路传导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由此可见,针刺、祖国医学“正气”与现代医学免疫功能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针刺能够激发机体正气,改善内环境,双向、良性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中医“正气”与西医学免疫调节在治未病中发挥协同作用。 现阶段认为,针刺与免疫调节的机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密切的关系,已深入到神经递质、免疫细胞受体、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双向的网络调控环节中,达到分子调节行为和环路的水平,但若多层次、全方位地推动针刺与免疫的发展,还尚需进一步的完善与梳理,寻找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尤其是在针刺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中,寻找关键的信号通路,在关键的信号通路中发现能够调控基因转录的关键信号分子,直线式地明确针刺与免疫之间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循证依据、开拓新思路,为实现针刺理论现代化及针刺免疫学的形成奠定夯实的理论基础。

[1]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7-18.

[2] 司慧芳,姜爱平,王兵.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现状述评[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2):125-127.

[3] 车建丽.针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 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3):158.

[4] 吴文忠,陈益,章亚成,等.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3,45(10):58-59.

[5] 张越林.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8 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1):17-18.

[6] 冉君,尹磊淼,王宇,等.针刺抗哮喘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9):875-878.

[7] 冯晓玲,邱嫔,陈志宇,等.针刺疗法对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9):30-31.

[8] 梁燕,李丽春,周玮,等.针刺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变化[J].山东医药,2014,54(5):34-35.

[9] 张艳敏,廖辉.针刺抑喘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和体液免疫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2):80-83.

[10]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11] 董勤,王萍,仲远明,等.针刺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对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3,23(12):705-708.

[12] 骆永珍,张燕华,周荣兴.针灸与免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17,185-186,344-345,355-358.

[13] 李坚将,刘辉,陈狄,等.针刺背俞穴加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及对其血清白细胞介素4、γ 干扰素和免疫球蛋白E 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A):3292-3294.

[14] Arranz L,Guayerbas N,Siboni L,et 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the immune function impairment found in anxious women [J]. Am J Chin Med,2007,35(1):35-51.

[15] 黄文琴,周奇志,余曙光,等.针刺调节焦虑障碍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6814-6816.

[16] 汪瑜菡,陈立伟.针刺五脏俞穴、鬼穴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对照研究[J].四川中医,2012,30(3):114-116.

[17] 卡咪拉,杨学智,李海燕,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针刺干预作用和四诊特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7):1938-1940.

[18] 饶艳秋,韩乃沂.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及对血清免疫学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26(8):557-560.

[19] 郁慧杰,朱建刚,沈鹏,等.针刺对危重症病人胃肠及免疫功能作用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1):16-23.

[20] 张阔,陈波,赵雪,等.穴位是针刺信息传递的“放大器”[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166-167.

[21] 于正,吴巧凤,梁繁荣.针刺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探讨[J].针刺研究,2014,39(4):333-336.

[22] 吴小华,黄光英,杨雅琴,等.针刺对免疫抑制的Cx43基因敲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7,32(5):291-295.

猜你喜欢

正气免疫系统机体
身体的保护伞——免疫系统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正气方天祥
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肿瘤-免疫系统的定性分析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保护好你自己的免疫系统
Staying healthy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