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农村小学语文课
2015-10-28梁永传
梁永传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广大的教师长期形成的“教师主讲,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猛一下子,去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怎么接受得了?所以,不少教师是口里喊着跟着新课程走,实际上教学活动还是老传统。在广大的农村小学,面临的情况就更严重了。农村所处的环境,再加上农村师资力量又相对薄弱,为新课程的实施更增添了难度。但我们也要看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它的优势在于学生的生活天地宽广,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力较强。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发掘当地的自然优势,编写乡土教材,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以便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语文课呢?
一、 课堂教学要求真、求新、求活
“求真”,就是要求教师要真实地呈现出文本思路,真实地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不论在基础知识的教学、阅读过程中的教学,还是作文中的指导,只有把“真”展现出来了,而后又去引导学生体现“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允许做的,什么是有悖道德和法律的,这样,在学习中才能真正地健康、快速地成长起来。
“求新”,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探究、体验、交流等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强大学习动力,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课堂上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性、人文性、审美性巧妙地融合起来,给学生体验真情实感的课堂,使课堂教学中的真与实得到和谐的、完美的统一。
“求活”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幽默外,还需要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生活,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二、课堂教学要体现情感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能感动人的课。充满情感的语文课,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充满情感呢?
首先要立足教材,提倡读中感悟。以教学《鸟的天堂》为例,笔者首先让学生先读读赞美大榕树的段落,然后问:“你是如何体会到的?学生划下自认为美的句子,并注上旁批。全班交流时,边读边品:“卧”字好在哪儿?“近看”“远看”都写出了榕树的什么?“不可计数”指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说品读课文精彩片断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只有读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读出来,最终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其次是要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而这也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记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激发他们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第三是要在教学中注重“融情”。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有时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情感融化学生、用自己的心唤醒学生的心。
三、课堂教学要与农村生活相结合
农村中大多数学生都需要参加劳作,作为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从中学到的有关生产知识与语文学习贯穿在一起。如让学生编写生产常识小手册,收集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小窍门,如柑橘的保鲜方法,花生、地瓜的下种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对学生来说,非常实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劳作,而且还为写作提供了素材。我们与其不遗余力让学生去抄背那些所谓的优秀作文,不如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事物,去写属于农村孩子自己的生活。或许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城里孩子的精彩,但比那却更有用。
农村的教学条件虽然欠缺,但老师们也可以因陋就简,发掘教学资源。比如,在教授《夕阳真美》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夕阳的美丽,可以在傍晚放学的时候引领学生观察夕阳,并让学生动手绘画出自己心中想象的夕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的教学目标。又如在《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田地或花园中寻找一些常见的昆虫,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观察昆虫,从而使得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的热情的教学目标,而这些都是城市学生不能比拟的。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