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地区农户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5-10-28杨龙汪三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年10期
关键词:贫困线脆弱性

杨龙 汪三贵

摘要

农户脆弱性能够更为全面反映贫困地区农户的福利状态。采用预期贫困的脆弱性测量方法,在1 274 元和2 300 元两条贫困线下,首次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53 271 个农户微观数据对贫困地区农户脆弱性进行测量,描述了脆弱农户的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分析了不同地形之下汉族和少数民族农户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1 274 元和2 300 元贫困线下,农户陷入未来贫困的平均可能性分别为15.20%、49.49%。脆弱性测量和贫困测量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随贫困线标准提高,脆弱性测量与贫困测量的不一致程度增大。高度脆弱农户具有较大家庭规模、人力资本不足、病人数量多、抚养比高、资产价值少的家庭特征,且更可能分布在山区、革命老区县、陆地边境县和少数民族聚居村等特殊类型贫困地区。不同类型地区农户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但冲击性事件是主要影响因素。当年有建房或买房、有婚丧嫁娶大事、有子女上大学、有大病治疗情况、旱灾等冲击性事件是各个地区农户脆弱性的共性影响因素,家庭规模、人力资本状况和房屋价值也是影响农户脆弱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第一,应将贫困测量和脆弱性测量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贫困瞄准;第二,未来扶贫政策制定中更应关注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农户;第三,在贫困标准提高的情况下,减贫的同时还应注重降低农户的脆弱性,重点是减小冲击性事件对贫困农户福利的影响。

关键词脆弱性;扶贫监测数据;贫困线;冲击性事件

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5)10-0150-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5.10.020

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建立在全面了解我国贫困人口贫困状况的基础上。农户的人均纯收入是否低于国家贫困线是我国确定目前贫困人口的重要参考标准。但收入贫困测量方法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收入贫困测量方法仅能反映贫困人口在某一时点上的状态,不能反映未来的贫困状态;其次,以收入为福利指标的测量方法仅能测量贫困人口福利指标的均值,不能反映指标的波动情况。收入波动大的农户,容易受到风险和各类冲击的影响,从而容易陷入贫困。由于当前所采用的收入贫困测量方法不能有效的提供贫困状况更全面的信息,相关研究采用贫困的脆弱性测量方法,弥补收入贫困测量方法的不足。脆弱性是指农户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它能够一定程度上测量贫困农户未来的贫困状态,从而更有效地区分结构性贫困农户和暂时性贫困农户,同时也能将农户福利指标的波动状态包含其中。目前,已有Chaudhuri、Hoddinott、Ligon、万广华和李丽等多位研究者对农户的脆弱性进行了研究[1-5]。

贫困脆弱性及其测量方法更适用于贫困人口的分析。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贫困地区。我国农村贫困瞄准和监测是以592 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为基础的,但现有中国农村贫困脆弱性研究由于数据限制,并未做出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农户脆弱性的全面评估,这是当前农户脆弱性研究的不足之一。其次,缺少在不同贫困线下,尤其是国家新公布的农村人均纯收入2 300 元贫困线下农村家庭脆弱性测量的研究。Zhang和Wan认为在不同贫困线下,脆弱性农户与贫困农户的重叠比例会上升[6]。但当前关于中国农村脆弱性的研究中,使用不同贫困线以得到稳健脆弱性评估结果的研究还很少。第三,鲜有研究关注我国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农户脆弱性评估。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首次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2010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53 271 个农户微观数据,使用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 274 元国家贫困线和2 300 元国家贫困线,对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农户的脆弱性进行测量。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户脆弱性程度是怎样的?脆弱群体的家庭特征、社区特征是怎样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山区农户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回答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农户的贫困状况,为国家在农村扶贫新阶段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1脆弱性测量方法综述

在已有研究中,贫困脆弱性的定义主要有三种[7]:第一种定义,脆弱性被视为农户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即预期贫困的脆弱性;第二种定义,脆弱性被视为确定性等价消费水平的效用和农户消费的预期效用之差,即低效用水平的脆弱性。如果农户消费的预期效用在确定性等价消费效用之下,则此农户被视为脆弱的。第三种定义,脆弱性被视为农户遭受风险冲击时消费水平迅速下降,即风险暴露贫困的脆弱性。

脆弱性测量一般需要包含收入或消费的微观面板数据,但面板数据由于收集难度较大,往往很难获得[8]。因此本文采取了Chaudhuri等对脆弱性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即选取了第一种脆弱性定义——脆弱性是农户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并借鉴其利用截面数据对农户脆弱性进行估计的方法。

2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2.1数据

本文数据来自2010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调查对象是592 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的农户。此调查由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负责,每年调查一次。农村贫困监测调查具有全国代表性,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约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20%,调查涉及约5 300 个行政村,共计约53 000 个农户。由于中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在农村贫困地区进行,与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相比,该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贫困地区农户的生活条件和住户特征[11]。调查中每县随机选取6至15 个贫困村,每村随机选取10 户[12]。中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包含监测地区农户家庭的人口特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土地状况、种植业、养殖业、私营活动、务工活动、转移收入、日常消费支出、家庭资产等详细的生计状况。本文使用的2010年农村贫困监测的调查数据包括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等21省农户数据,共计53 271 个农户。这些农户数据为评估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农户脆弱性以及分析农户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贫困线脆弱性
区域生态脆弱性与贫困的耦合关系
基于PSR模型的上海地区河网脆弱性探讨
陕西省资源型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陕西省资源型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胶州湾海岸带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分析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俄罗斯贫的贫困人口
效率与公平视角下贫困线优化的哲学支点决断
贫困线是如何划定的
基于脆弱性的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研究
提高贫困线会让我们更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