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贫困线会让我们更有面子
2011-07-15晏扬
晏扬
1985年,中国将人均年收入200元确定为贫困线,2009年贫困线提高到1196元,24年增长约5倍。而在此期间,中国的GDP总量增长约42倍。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沈雯在提案中称,太低的贫困线让上亿人口“被脱贫”,建议现有贫困线提高至2400元以上。
中国的贫困线较低是一个老生常谈问题,也确属客观事实:横向比较,目前我国的贫困线为年收入1196元,而按照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日均消费低于1美元即属于“绝对贫困”这一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可能达到1.5亿;纵向比较,1985年至2009年我国的贫困线增长约5倍,远低于同期的GDP增速、居民收入增速以及物价上涨速度。
当然,中国有自己的具体国情,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作为发展中国家,要集中更多财力搞建设,贫困线不一定非得“与国际接轨”。但同时应当看到,1196元的贫困线,相当于一个人月收入100元就已“脱贫”,而100元能做什么呢?平均每天3元多,光吃米饭够了,但吃菜呢?除了吃,还有穿、住、行、用,还有教育、医疗……无论如何,年收入1196元是无法维持一个人正常生活的,这个贫困线确实太低,需要逐步提高。有人建议将贫困线与GDP增长、CPI增幅挂钩,保持同步增长,这样的建议值得参考。当然,比提高贫困线更重要的是加大扶贫力度。
贫困线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扶贫力度的大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面子问题。有些人或许认为,提高贫困线,会导致统计意义上的贫困人口增多,贫困人口太多,会让政府的面子不好看。这种想法显然失之片面。提高贫困线确实会增加统计意义上的贫困人口,但不提高贫困线,实际的贫困人口依然贫困,实际贫困人口的增减与扶贫力度有关,但与贫困线标准并不关联,靠较低的贫困线“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无异于掩耳盗铃。
由于贫困线较低导致统计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较少,这样的“较少”看上去有面子,其实这个面子是虚的。与此同时,贫困线太低本身就是一件没面子的事。反之,提高贫困线导致统计意义上的贫困人口增多,这不是什么没面子的事情,恰恰相反,这说明我们有正视现实问题的勇气,有解决贫困人口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预示着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将扶贫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彰显了政府的实事求是态度和政策的人道主义关怀,表明中国人正在努力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这么多的意义加在一起,难道不是很有面子吗?
统计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越少并不一定越有面子,贫困线越高才越有面子。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一个与大国形象和自身实力相匹配的贫困线。在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财政收入超8万亿元的背景下,提高贫困线,加大扶贫力度,让更多贫困人口真正脱贫,更多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不仅是政府应该做的,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鲁玉泳荐自《嘉兴日报》)
责编:小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