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舞蹈演员“表演个性化”的思考
——分析演员缺少个性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015-10-27梁婧瑜
◎梁婧瑜
对舞蹈演员“表演个性化”的思考
——分析演员缺少个性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梁婧瑜
摘要:中国的部分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都缺乏属于自己特有的表演个性。本文具体分析演员缺少个性的原因,并结合自身感受,对如何帮助演员发挥表演个性化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
关键词:舞蹈演员 表演 个性化
众所周知,舞蹈是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现其内涵的一种艺术形式,演员则是演绎不同艺术角色的载体。究竟什么样的舞蹈演员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舞蹈演员乃至舞蹈家呢?是要有绝佳的技术技巧,还是要有卓越的表演天赋,或拥有极高的智商以及天生强劲的肌肉素质能力呢?
一、举例分析“表演个性”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在现如今的中国,从事舞蹈表演行业的人成千上万,但是,真正能够创造出经典人物形象而让人铭记于心的却是凤毛麟角。首先,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身体条件与身体素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舞蹈表演个性”。在这里,所说的“个性”特指舞蹈演员在进行舞蹈表演时自身独具的个性魅力,这是一种蕴藏于每个人身体里独有的东西。然而,多数舞蹈演员所欠缺的正是这种“个性”,舞蹈表演多流于一般化、模式化、类型化。我们知道,舞蹈演员的挑选是非常讲“条件”的,但是如果舞者的先天条件有所欠缺,但独具自己的“表演个性”(单指舞蹈表演时人物刻画的独特性,是在舞蹈规格及传统舞蹈审美范围之内,而不是无边无际任意发挥),他或许可以成为一名有价值的演员。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舞蹈欣赏者已经不单单像以前那样需要的只是视觉上的感官享受,他们要的是视觉上与心灵上双重的熏陶与审美,欣赏者懂得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欣赏作品,欣赏演员。
舞蹈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学科。华夏大地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自然条件、人文习俗,不同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不同的民族性格、审美情趣,形成了不同的舞种,各舞种本身就具备不同的个性与风格。所以,演员应先对所跳舞种进行深刻认识和了解,再对其进行个性化发挥。
杨丽萍就是一位具有“表演个性”的舞蹈家,擅长傣族舞。当然她的成功与她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是息息相关的。首先,作为生在云南、长在云南的白族姑娘,她对傣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其次,她对傣族舞蹈也有全面的了解与认知,更懂得运用她自身的条件,如那两只会传情达意的手臂和全身灵活的关节;再加上她努力找寻自身独特韵味以及对舞蹈不断追求的精神,使得她对舞蹈的诠释有着独到的见解。在舞蹈《雀之灵》中,她把孔雀演绎得自成妙趣,自得“天机”,出神入化,精灵得有如“成仙得道”了一般。在她的舞蹈里,你几乎看不见任何舞种的生硬掺杂,也不是我们惯常所见的或侧重于性格的刻画、或侧重于情绪的渲染、或侧重于习俗的再现、或侧重于纯朴舞蹈风情展现的民间舞,而是一种富于自己独特个性的民间舞。就是这部触动人心灵的作品,让所有观众为之震惊与折服,靠的就是她独特的舞蹈魅力,这实在是发扬舞蹈表演“个性”的一个非常好的范例。
二、具体分析演员缺少个性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问题已经显露出来:当今舞蹈界新的舞蹈演员层出不穷,可为什么都像过眼云烟一般转瞬即逝了呢?真正的原因就是当代许多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独特的“舞蹈表演个性”。因此,我们需要分析演员缺少个性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在这里,我仅从平时训练这一方面来探究此问题。
(一)课程设置对学员“表演个性化”的影响
目前,许多的专业舞蹈院校都有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案,应该说已经日趋成熟。我们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演员,首先应当具备身体协调性、柔韧性、肌肉素质能力、舞蹈的风格定型以及表演的基本素质与修养等,这些都是需要靠专业的舞蹈院校按照专业的舞蹈教程培训出来的,因而特别是对于那些先天条件不够理想的学员来说,这点尤其重要。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固定模式的课程与训练可能会在无意中磨灭一些学生身上独有的东西。而一名演员的成功是来自多方面的,完成身体基本能力的训练仅仅是成为演员的前提,若没有“舞蹈表演个性”,那他一定不能算是一名好的舞蹈演员。
首先,就学校的剧目课而言,此课程的关键是要通过学习舞蹈剧目来培养学员舞感等综合素质。可许多学员一般只能完全去模仿原有剧目,无论是动作、表情还是情绪,所以就算跳得再好,也只能说是模仿得像而已。当然,学习剧目首先是要模仿,但模仿只是第一步,最终的剧目是要在每个人独具特色的演绎中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韵味。
另外,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基训课。对于一个舞蹈专业学员来说,他们从入学至毕业几乎每天都接受着同一套训练,当然,这是舞蹈专业训练的基础,是必须的。可是,日复一日规格要求高度一致的反复练习可能会对学员造成某些不良后果。例如,有些学员做动作表现得与其他人不一样,就会被教练认为是比较“另类”、比较“怪”之类。但我认为,只要是从属于一定舞蹈规格和风格之内,这或许就是学员表演个性的萌芽,此时教练就不应该强制学员完全改正,而应该正确引导,让学员更好地释放自己的“个性”。当然,在这里并不是说教练对学员身上的毛病不予改正,置之不理,而是要求教练对每个学员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辨别何为“毛病”,何为“个性”。
(二)适时培养学员正确运用“个性化”编创
舞蹈演员想要发挥自己的“表演个性”,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演员要学会编舞。从舞蹈本体论来说,只有舞者本人去演绎他所编创的舞蹈,这样才能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舞蹈艺术的最高境界应当是创作在表演中完成,编导与表演合为一体。
(三)从心理学方面分析如何培养学员表演“个性化”问题
从心理学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授课中,教练应当对学员采取鼓励式训练,让学员对自己充满自信,这一点对培养学员的个性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懂得,每个人在某些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看能否很合理、很恰当地表现出来。在众多学习舞蹈专业的学员中,天生身体条件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学员可能在某些地方存在不足;有些学员则是因为自身的潜力还未完全开掘出来。这类学员的表现可能就会不尽如人意,或学习新动作比较慢。这样他们内心会相对的不自信,做动作放不开,内心情感也不敢释放,这样怎么能激发出自己内在的“个性”呢?此时,教练就起着关键作用,应该从积极的正面鼓励他,耐心地教导与帮助,培养他的自信心。就像前文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特点,可能很小也可能还未发觉,这就要求教练善于抓住学员一点细微的与众不同并给予肯定,让他看到自己也有比别人好的一面,这样学员自己能逐渐地恢复自信,形成良性循环。发掘出来的这么“一点点”,可能就是他以后与众不同的“个性化”。
另一方面,学员自身也要努力培养自信心,不要认为在课堂中与人表现出不同的东西就是不对,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这种“不同”,可能就是自己内在“个性化”的显露。自我欣赏、自我发掘很重要。
(四)重视想象力的发挥
剧目课是最容易找到与发挥自己个性化表演的一门课,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不同类型的舞蹈剧目来学习,在边学习边表演中激发出自己的表演个性,甚至可以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加以自我创造,不受原版剧目中表演形象的束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地释放自己,使节目演绎得独具个性。想象力是超越现实的设计,是新发现、新创造的端倪,是推动事业前进的源泉。想象力越强,对事物的反应就越灵敏,求知表演欲望就越强。因此,要使学员具有独特的表演个性,与培养学员的想象力也是分不开的,不仅仅是在剧目课中,在任何的舞蹈训练课中,都是如此。教练授课的内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要使之完美地展现出来,需要教练用简单的知识性的语言对学员进行启发,让学员在理解动作或短句乃至作品的基础之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更加高质量地完成它。尤其在处理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情绪与情绪之间的转换,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完成得尽善尽美。艺术想象的这一特点,是教练所不能代替的,然而却可以由教练加以培训训练,同时也需要学员的自我感觉,自我体验,给动作以丰富的内涵,寄无限于有限之中。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他们能够为学员表演个性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舞蹈演员只有在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中,在对表演个性的不断追求中,才能永葆演员的创造活力与艺术青春。
三、结论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感受、人生觉悟、人生意趣和人生睿思都是完全不同的,所经历的人和事也各不一样。这么多的不同,即使是去诠释同一个舞蹈角色,也应该是各具特色。这就说明,其实每个人自身都有着潜在的“个性”,就看如何去培养与发挥。如今的舞蹈界新人辈出,我们想要观众永远喜欢我们记得我们、前辈艺术家认可我们,在舞台上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表演。就像中国的舞蹈文化在世界舞蹈史中长久屹立不衰,不就是因为中国的舞蹈艺术有着她独特的魅力与“个性”吗?当然,我们每一个人在充分发挥自己“个性化”的同时,也要明白,舞蹈是一种传统文化,我们毕竟是根植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厚土壤中。所以,我们应该在继承前辈们所创造出的中国固有的传统舞蹈文化根基上,去发扬与拓展自己的“表演个性化”,让自己的舞蹈生涯更加绚丽多彩,让中国的舞蹈表演艺术走得更坚定更深远!
参考文献:
[1]舞蹈形态学[A].舞蹈评论教学[C].北京:北京舞蹈学院.
[2]于平.舞蹈表演教学[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1998.
[3]资华筠.舞艺舞理[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4]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赵国纬.舞蹈教学心理[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刘冬杨)
作者简介:(梁婧瑜,女,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国家二级指导;研究方向:舞蹈演员的表演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