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让“语”和“文”同在

2015-10-27石银红朱瑛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5年7期
关键词:剪枝桃园大伯

石银红 朱瑛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从而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表达心理变化的词语,梳通全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最后明白剪枝的道理。课后自认为整节课设计巧妙,重点突出,以点代面,课堂高效。但在观摩了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教学视频后,我才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深深体会到:语文课,必须让“语”和“文”同在。

“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选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第138页)再进一步理解,“语”就是口头的语言运用,“文”就是书面的语言运用。薛法根老师教学《剪枝的学问》一课,充分突出了“在语义中写文字,在语用中品文本,在语境里学朗读”的教学理念,而我教学的《剪枝的学问》一课,自认为是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却已经丢掉了“语”,只剩下“文”,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就文本教文本,永远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语文人”。

一、语义中写文字

1.我的教学片断。

师:大家读得多认真啊,我们来检测一下读的效果如何?(出示)

挥舞 成熟 娃娃 脸蛋

夺  靠  番  不禁

师:“娃娃”这个词你读得不错,表示称呼的叠词,后一个要读轻声。我们一起读。(生齐读“娃娃”)

师:(生读“不禁”后)这个前鼻音你读得真准,这还是一个多音字呢,在这里,它读“jīn”。“jīn”还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情不自禁;禁不住;禁受。

师:有谁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

生:“jìn”。

师:谁会组词?

生:禁地;禁止。

师:谁再来读读这组词?(指名读)

师:请男生读读上一组词,女生读读下一组词。(男女生分组齐读)

师:同学们,本课的生字中有几个笔画较多,先看看这两个字:靠舞。

师: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生:我这样记“舞”,跳舞嘛,人很多,所以有四个竖。……(学生说出各种有趣的办法)

师:古人创造这个字时,像人执牛尾而舞之形。形声字,用足相背,从舛;無声。

生:靠,上面是个告,下面是个非,合起来就是靠。

师:靠,形声字。从非,告声。从“非”,表示相违背。本义相背。现在的意思有了变化。仔细观察一下,怎样写才好看?(生说,师范写,生仿写。)

我的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读准字间,认清字形,写好两个较难的字。而字的意思,并没有太多涉及。

2.薛法根老师的教学片断。

师:下面拿出本子,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能不能写对。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写在黑板上。注意,要听清老师要你写什么字。

师报词:鸡蛋 鸭蛋 脸蛋 写哪个字?(生:蛋)

师:哪个蛋不能吃?还有什么蛋也是不能吃的?

生:坏蛋。

生:混蛋

生:彩蛋

……

师:挥舞 跳舞 手舞足蹈 老师要你默哪个字?(生:舞)

师:依靠 可靠 来年就要靠它们结桃子喽 默哪个字?(生:靠)

师:第四个是要默一个词。桃园里的桃子成熟了。这个小伙子做事丢三落四,很不成熟。中国高铁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写哪个词?(生:成熟)

师指黑板:和他写的一样的举手。

师指“蛋”:这个字既要正确还要美观,这个字有个重要的笔画,就是这个捺,要舒展!这个字再念一遍。

师:这个“舞”也有一个笔画也很关键,中间的横要长,看看自己的字能不能写得美观。

师:“靠”也有一个笔画,要舒展,哪个笔画?(横)

师:成熟的“成”斜钩很重要。这个词再读一遍。(生读)桃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这里的“成熟”是什么意思?

生:生长期到了。

生:桃子可以吃了。

师:什么味道?

生:甜的。

师:那没有成熟是什么味道的?

生:酸,涩。

师:“这个小伙子做事丢三落四,很不成熟”一句,“成熟”是指什么?是指可以吃了吗?

生:长大,懂事

师:“高铁技术很成熟了”,这里“成熟”是指长大了?会做事了?

生:熟练、老练。

师:这是一个人吗?

生:发达。

生:……

师总结:是发展了,可以广泛运用,比较安全了,没有缺点。

所以,同学们,关键的词语要这样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再一起念念这些字,把它记在心里。(生读一个,老师擦去一个)

薛老师的课也是从词语开始的,只是,薛老师不只是听写汉字,而是结合具体的语义给出要听写的单个文字或词语。这就让单个汉字或词语瞬间铺开,成为一串词,学生虽然只写了一个字,实际上却会写了几个词。听写结束后,还有后续的立体设计,多种功能:(1)指导书写,抓住关键笔画。(2)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理解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教会学生同一个词在不同语义中意思是不一样的。

相比而言,虽然我出的词语多,但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少。虽然我讲到了生字的写法,但教两个,学生也就只会两个,学生不懂得举一反三。薛老师是抓关键笔画教学,让学生在以后写字时,就会有意识地去找关键笔画。虽然我教了两个生字的意思,是就文字教文字,缺少语义的支撑,这样的知识是不长久的。所以,像薛法根老师那样在语义中学文字,让“语”和“文”同在,这样的字词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法,学生习得的不仅仅是本课的字,还习得更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二、语用中品文本

1.我的教学设计:品读分析,交流感悟,感受“我”的心理变化。(1)快速读课文,找出“我”先后几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分别在什么季节?(2)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画出表示心情变化的词语。(3)体会“满怀好奇”,认识王大伯。①第一次,作者是——(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的。谁来读?为什么这么读?②“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③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远近闻名”可以换成什么词来理解呢?(4)过渡:“我”满怀好奇地走进了王大伯的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会“一脸疑惑”呢?①“疑”指(疑问)“惑”指(困惑),那“疑惑”是什么意思?②“我”为什么会疑惑?读读“我”问王大伯的话。③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指名读王大伯说的话)④什么叫“疯长”?(看起来,长得粗壮,好好的枝条,其实是没用的,不结果的。王大伯毫不犹豫地把它们剪掉了)从王大伯的这些话中你们知道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吗?(板书;减少-------枝条)⑤分角色朗读对话。(5)“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将信将疑)①“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我相信什么?怀疑什么?②是啊!耳听为虚,没亲眼所见,我当然会“将信将疑”啊。读(6)“我”经常挂念着王大伯的桃园,不知道剪枝后到底怎么样了。春天到了,“我”第二次走进了王大伯的桃园,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情景呢?①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想,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②欣赏图片。③看着这满树的桃花,此时作者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呢?(齐读最后一句)(7)夏天到了,该是桃子成熟的季节了。“我”迫不及待地第三次走进了王大伯的桃园,又看到了什么?①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欣赏图片。②“我”为什么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③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再读王大伯说的话。(出示王大伯的话)看来,剪枝里头真的有着大学问的啊!剪去了无用的枝条,保证了桃树有充足的养分,就能结出了更多更大的果实。减少是为了增加啊!(完成板书)

这篇课文的重点线索之一就是人物心情的变化,所以我开门见山,让学生直接找到表示心情的词,然后由这些词一一铺开整篇文本的阅读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自我感觉各环节衔接上的设计自然紧密,环环相扣。教学注重朗读的指导,朗读形式也丰富多样,充实了课堂朗读的氛围,提供了学生不断锻炼的机会。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最后理解并证实了王大伯的话,从而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2.薛法根老师的教学片断:整体把握,概括课文。(1)课文几次讲到“我”到王大伯家的桃园里去?分别是什么时候?(2)三次,所以读书要读完整。把三次表示时间的词画下来(老师板书相关词语)。(3)画的跟老师写的一样的请举手。一起读一读。(4)每一次去看的景象一样吗?去年冬天的一天,我看见______,春天到了我看见______,暑假里我看见了______。交流:①指名答:忙着剪枝。(师提醒学生赶紧把这个词画下来。)②第二次,春天到了,我看到王大伯的桃园里开了许多的花,课文里有个词写出了桃花开得很多,是哪个词?这个词是关键词,要画下来。③第三次,成熟了,还不够完整。“挂满了”是关键词,请把它圈出来。(5)现在谁有本领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段话。(6)学完课文要会概括,概括就是用几句话把课文的意思说清楚。概括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时间顺序,如果是早上、中午、晚上,这是什么顺序?这是一天的时间顺序。小时候、长大后、老的时候,这是一生的时间顺序。上课前、上课时、上课后,这是上课的顺序。按照顺序来说就说得有条理。(板书)读书就要注意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弄清楚了概括课文就很有条理。第二,要抓关键意思。用关键词概括的时候就比较准确。再读这个词“概括”。(7)“我”三个时间段去王大伯家,看到的景象不一样,所以心情也不一样。比如“我”在走进桃园之前,文中有个关键词语“满怀好奇”“好”就是特别喜欢,特别喜欢读书就叫——好读书,特别喜欢玩就叫——好玩,特别喜欢打乓球就叫——好打球。再读这个词。(8)默读课文,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理活动,像这个“满怀好奇”一样。师相机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读板书的词语。(9)心理活动就是有心里话,“满怀好奇”心里有什么话?心里怎么想?(在“满怀好奇”后板书:______)注意要联系上文。我对什么很好奇?还会怎么想?“一脸疑惑”怎么想?(板书:______)“将信将疑”在想什么?(板书:______)“又惊又喜”,惊什么?喜什么?(板书:______)(10)遇到这些词时,要想想这时候在想些什么呢?这样才能读到人物的心里去。(联系板书总结心理变化)作者的心理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读书要关注心理变化,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变化,比如昨天听说有个特级老师要来给我们上课,我们——“满怀好奇”,今天一看,这个老师长得不太好看,是个小老头,我们——“一脸疑惑”,课上到现在,我们——“将信将疑”(全场笑声),希望上完课后,能让你们——“又惊又喜”!我们写文章也要把心理变化写出来。

薛老师的课上得相当扎实,即使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有板有眼,精益求精,绝不从简!从圈画表示时间的词开始,就为后面的概括埋下伏笔。说说“我看见______”,从这句话开始,学生读文本、找关键词,接着分别说三句话,用上关键词,然后连在一起说,仍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在一步步的语言运用中,一次次地阅读文本,回忆文本。读文本,是为了用语言。而对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薛老师的处理方式更是凸显“语用”,深入剖析不同的心情分别在想什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入人物内心。在此过程中,薛老师一再强调要“联系上下文”,在文本阅读中进行语用,体现了“语”和“文”同在。

相比而言,我也引导学生抓表示心情变化的词,但比较孤立,读书也好,理解也好,都是为了让学生读懂文本,而不是像薛老师这样——注重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正如薛老师在交流中所说:“这篇课文很简单,通俗易懂。那么,像这样的课文我们教什么?完全可以当作一个读写例文来教,通过课文学习读与写的方法,以此增长学生的读写能力。”做到读写同在,“语”与“文”同在。

三、语境里学朗读

我的教学将朗读放在一个一个的句子或段落里进行,是碎片式的;而薛法根老师以整篇课文为背景,从整体入手,在语境中指导朗读,且独立成块。

薛老师教学片断:

1.学到这,课文基本读懂了,可是这样还不够,要把这些人说话的不同语气读出来,自己练练。

2.指名读。学生读得比较夸张,不够自然。老师点评并板书:叙述语要读得自然流利,如果这样读(老师故意夸张抒情,感情十分充沛)你觉得怎样,这样读叙述语就会显得阴森恐怖。哦,这样的桃园你还敢去吗?

3.评价:对话语要读出人物的角色和变化。“王大伯年纪大了”,你再读。评:你再读,要流利,一流利就不恐怖了。……“将信将疑”那句读得最好,这句不是叙述语,是心里话,放在心里,不能让别人听见。心里话要读得轻声细语。(板书:叙述语——自然流利对话语——角色变化心里话——轻声细语)

指导朗读到底该如何指导?这句读轻点,那句读重点,这篇学完了下一篇学生还得从头开始跟着老师学朗读。薛老师的朗读指导,抓住板书的三句话,每一个学生都明白了,读起来立刻显得更自然了,更有变化了!最关键的是,等到这篇文章学完,等到学生连课文内容都遗忘掉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清楚地记得朗读的叙述语该怎么读,对话语怎么读,心里话该怎么读。这就是方法,这样的指导才能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PK”完毕,虽然我完败,但是败得心服口服。薛法根老师的“语义中写文字,语用中品文本,语境中学朗读”的教学理念,带给我很多思考。是啊,“语”和“文”本为一体,在教学中,我们只有让“语”和“文”同在,相辅相成,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

◇责任编辑:王天杰◇

猜你喜欢

剪枝桃园大伯
雨后桃园补救管理措施
人到晚年宜“剪枝”
基于YOLOv4-Tiny模型剪枝算法
桃园建植时品种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
泰然处之
修伞
修伞
桃园寻梦
“室”外桃园
剪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