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会换种形式又何妨

2015-10-27郑文庆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5年7期
关键词:科任教室班级

郑文庆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对话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但一些学校在做这项工作时流于形式,乃至异化为“成绩发布会”“任务布置会”“后进生批评会”等等。那么,如何创新家长会形式呢?

温馨式邀请函

每逢召开家长会之前,许多学校或班级都会分发给每位家长一张通知,虽简洁明了,但过于刻板。我们可以把传统的《通知》设计成《邀请函》。如:

尊敬的××家长:

您好!贵子女在我班学习已经半个学期,您对他(她)的表现满意吗?您对班级有什么好建议?欢迎您光临本周三晚上7:00在四(3)班教室召开的家长会。我们期待着您的高见,盼望着与您交流!

××小学四(3)班 ××年××月××日

看,稍微变变脸,这样的邀请函是不是更人性化呢?既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又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情感距离,让家长感到温馨、愿意说话。

汇报式家长会

每当宣布召开家长会的时候,看着部分学生愁眉苦脸的样子,我的脑海里不禁回想起童年的一首歌谣:“小呀嘛小儿郎,背上了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呀,没有学问我无颜见爹娘。”此时此刻,学生们像童谣里的小儿郎一样,盯着正在讲台上布置家长会事宜的老师,教室里安静得只有老师一个人的声音。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之所以觉得他(她)表现一般或不好,是因为他的闪光点没有被我们发现。于是,我大胆地改变了家长会的形式。提前几天,我在班里宣布:“每个同学准备一个最拿手的节目,召开家长会的时候表演。”学生们张大了嘴巴,似乎听错了似的。召开家长会当天下午,等值日生打扫完卫生,我认真地在黑板上写上几个大字:“爸爸妈妈,我是最棒的!”学生看到这行字,不禁喜形于色。

会前,教室门口安排两名学生充当接待员。他们身披绶带,面带微笑,欢迎家长的到来。之后,由一名引导员领着家长参观教室里的各个展区,如习作展、书画展、预习笔记展、读书笔记展、优秀作业展等。

等到家长会开始,我先让每个学生夸夸自己半个学期取得的成绩,接着,把写有每个学生在校主要表现的小纸条分发给每位家长,再举行汇报表演,或唱歌,或跳舞,或写字,或绘画,或朗诵,或小品……最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请家长代表为孩子颁发各种奖状或奖品。看到这儿,我想:今天该不会有孩子被父母埋怨了吧?

曾经,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是对孩子期末莫大的荣誉和奖励,而奖励的名额总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同学也只能在一旁羡慕甚至嫉妒。时逢期中,我们适时来个阶段小结,让每个学生都能捧着一张“大奖状”回家。如,“书写最工整”“作业正确率最高”“最乐于助人”“小小思考家“班级长跑冠军”……奖项名目繁多、五花八门,让每个学生从奖状中“读”到自信。

互动式家长会

在我的印象中,家长会总是这样一幅场景,家长坐在下面,老师在上面不停地说教,仿佛唱主角的永远是老师,而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总是停留在家长会以后的一段简短时间内。

父母都有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的愿望,开家长会要给家长一个正面了解学校和侧面了解孩子的机会。家长会上,科任教师除了要让家长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班级学科要求外,还要注意角色互换,让家长当回“主角”。上讲台分享教育心得的不能局限于“优生”家长,要让更多有一技之长的家长也能谈谈如何让孩子全面发展。

因为在众多的家长中,总会有一些家长在家教方面较有经验。让他们上台“现身说法”,更易引起共鸣。当然,会上也可以让家长就教育子女的某些棘手问题,如,“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进行讨论、质疑、辨析、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引领式家长会

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着误区:重视智育,忽视德育;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问题;重视知识获取,忽视能力提升;期望值过高,过分宠爱,等等。因此,科任教师或邀请当地知名教育人士甚至外地教育专家,为家长“望闻问切”,显得十分必要。有时,科任教师也可在会前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家长的意见,了解家长本阶段时间内普遍关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引领。如上个学期,我班召开了一次引领式家长会。当每个家长步入班级教室的时候,发现每个座位上都摆放着一份《学会欣赏你的孩子》的学习材料。这次家长会,旨在向家长传递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

聊天式家长会

家长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对儿童成长有着持久、稳定和不可替代的影响。作为教师,仅仅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凝聚每一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上进心——班级QQ群就是实现科任教师和家长零距离沟通的一座桥梁,为提升教育合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你看,晚上8:00,QQ上准时出现了杨丽文家长的留言:“为了提高孩子读书的兴趣,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其次,再做必要的引导。”接着,黄嘉怡家长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要想让孩子提高阅读兴趣,家长也要读书,给孩子带好头……”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针对孩子的阅读时间、阅读书目、阅读方法、阅读评价分享着各自的经验与想法,QQ群中出现一片热闹的景象。这是我们班级QQ群之“相约星期三”家庭教育论坛。在闪动的文字中,家长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家长“跑得快”,还怕孩子成长慢吗?“相约星期三”已经成了我和家长之间的共同约定,为我们铺筑了一条梦想之路。

倘若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把家长会开成茶话会、座谈会也未尝不可。

只要家长会开得轻松一些,有效一些,换种形式又何妨!

◇责任编辑:徐永寿◇

猜你喜欢

科任教室班级
科任教师的课堂纪律,谁维持?
一拉二挂三点赞,让学生爱上科任教师
“313”教室
班级“四小怪”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