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多糖饮料的研究进展

2015-10-27韩瑨吴正钧高彩霞吴江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年8期
关键词:功能性饮料研制

韩瑨,吴正钧,高彩霞,吴江

(1.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6;2.上海乳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436;3.光明乳业研究院,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436)

功能性多糖饮料的研究进展

韩瑨1,吴正钧2,高彩霞3,吴江3

(1.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6;2.上海乳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436;3.光明乳业研究院,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436)

多糖(polysaccharide)是一类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类型单糖缩合而成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富含功能性多糖的饮料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肿瘤等益生作用。本文总结了最近20年功能性多糖饮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功能性多糖饮料;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肿瘤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在要求饮料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同时,更希望它们具有一定的益生功能来促进人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特定的市场诉求注定了功能性饮料火爆的市场前景。据统计,仅2003年一年全球功能性饮料销售额已达260亿美元,占世界功能性食品销售额的59%。而事实上,国内对于功能性饮料的探索已由20世纪80年代开始。碳酸型运动饮料“佳得乐”、能量型饮料“红牛”、凉茶饮料“王老吉”、营养素饮料“脉动”,这些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见证了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的崛起与成熟。功能性饮料的保健效果主要取决于饮料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如含有多糖的饮料在免疫调节方面对人体有积极作用[1],而添加了咖啡因的饮料则可暂时性地为机体祛除疲劳、兴奋神经[2]。多糖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地衣、海藻、动物和微生物中,以不同来源的功能性多糖为保健因子的饮料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推陈出新。本文主要从多糖来源的层面对国内功能性多糖饮料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

1 植物来源

植物来源的多糖主要包括膳食纤维、淀粉、果胶质、树胶、果聚糖等[3],其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皮、花果、种子等不同部位[4],通过特定的提取方法(热水浸提法、水提醇沉法[5]、稀酸稀碱提取法[6]、酶法[7]等),这类由相同或不同单糖以α-或β-糖苷键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从植物中被提取出来,并在临床上被证实具有免疫调节[8]、抗肿瘤[9]、降血糖[10]、抗衰老[7]等益生作用,因此,越来越多有关植物多糖的功能性饮料被深入研究,其中部分报道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有关植物来源的功能性多糖饮料的报道Table 1 Partial reports of plant derived functional polysaccharide beverages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是一类不易被人体消化利用、由特殊糖苷键接连而成的低聚糖,因其在通便、降脂、减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42]而受到消费者的普遍青睐,与糖、蛋白质、脂肪等传统六大营养素并列被食品界称为“第七营养素”。目前,有关制备DF饮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果蔬、麦麸、米糠、大豆等植物来源。

众所周知,苹果皮中DF含量较高,并伴有均衡的营养成分,以苹果皮渣为原料制备DF其得率可达60%以上。王丽等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子实验的方法,对饮料中苹果皮、柠檬酸、稳定剂、抗氧化剂、葡萄糖的用量进行了探讨,确定了苹果皮DF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43]。李宏高等研制出的山路菜、苹果复合DF饮料,为此类产品中功能成分的多样性作出了尝试[44]。郭健等发现,以小麦麸皮为原料提取的DF与脱脂乳混合后,接入乳酸菌发酵,经调配、均质,可制成一种新型的功能性麦麸乳酸活菌饮料[45]。章中的研究表明,挤压法可显著提高麦麸中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利率,进而以一定比例与橙汁等调配成营养与美味兼备橙汁饮料[46]。为了改善米糠纤维较粗而引起的口感和营养吸收方面的问题,郑煜焱等利用纤维素酶将米糠预先水解成可溶性片段,再与牛乳混合后经由乳酸菌发酵研制出富含米糠DF的凝固型酸奶产品[47]。玉米DF的来源相对广泛,因此相关饮料的报道比较全面,从乳饮料[48]、活性乳酸饮料[49]到果汁饮料[50]的制备工艺与配方均有较详实的论述。酒糟是酿造行业的主要副产物,其中含有大量酿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无法利用的纤维物质,王金华等通过乙醇沉淀与木瓜蛋白酶酶解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啤酒糟中的SDF,提取物与脱脂乳混合后由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共同发酵制成功能性乳酸发酵纤维饮料[51],而吴忠会等则是将白酒糟DF直接与发酵乳混合调配来研制相应的酸乳饮料的[52],这些都为酒糟的深层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与其他DF饮料相比,柿子DF饮料有两大特点:一、来源不同:主要来自果肉部分;二、制备工艺不同:制备时须经脱涩工艺来除去果实中大量的单宁类物质[53-55]。另外,大豆[56]、魔芋[57-58]、香蕉[59]、雪莲果[60]、柠檬[61]、杏[62]、甘蔗[63]、葡萄[64]等均可作为DF的天然来源应用于相关功能性饮料的制备。

2 真菌来源

研究表明,真菌来源的多糖通常由β-糖苷键将单糖连接而成,此类多糖普遍具有生物反应调节物的特征,可作为天然的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激活剂应用于医药和保健食品领域。目前,在保健饮料中被广泛应用的真菌多糖主要有香菇多糖、银耳多糖、灵芝多糖等。现代医学证实,灵芝多糖是其发挥滋补强壮、扶正固本功效的有效成分[65],据测定,一款灵芝原汁饮品中的多糖含量可达456 mg/L[66],另有研究认为灵芝多糖的稳定性对灵芝-松茸功能饮料的功效与货价期至关重要[67],灵芝饮品的出现为此类名贵保健中药材的低端需求群体提供了消费的市场。金针菇是药食两用真菌,富含大量糖蛋白和赖氨酸,被称为儿童“增智菇”,李平作等利用金针菇自身酶系与热浸提法相结合来破坏菌丝体的细胞结构,可显著提高菌丝体中多糖与氨基酸的收率,制备成本降低的同时提高了多糖饮料的质量[68],刘洁等则运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制备金针菇多糖,并确定了制备多糖保健饮料最优工艺条件[69],这些研究为金针菇深加工技术提供了思路。以超声波破壁、微波破壁等方法从香菇的不同部位(子实体、香菇柄)中抽提出来的香菇多糖被证实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感染等临床效果[1],可直接调配成具有香菇独特风味的多糖饮料[70-71],也可辅以特定果汁(梨汁、杨桃汁)制得集营养、风味与保健于一体的功能性复合饮料[72-73],从而提高了香菇的生产效益与产品附加值。银耳多糖的特性与大豆多糖类似,在酸性条件下具有独特的蛋白质稳定性,其浸提液可作为一种现有人工合成稳定剂和增稠剂的替代品应用于调配型乳饮料[74]或发酵型乳酸菌饮料[75]中。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寄生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其多糖的抗癌作用已得到临床证实与广泛认同[76],武忠伟等对虫草深层培养的产糖条件进行了优化,优选条件下的多糖产量可达6 g/L,同时确定了虫草的最佳饮料配方为:发酵液:水=70∶30、蔗糖7%、柠檬酸0.1%、稳定剂0.15%,所制得的饮料呈亮红色、透明、清香无异味、口感浑然一体[77]。此外,以巴楚蘑菇多糖[78]、猴头菌多糖[79]、金顶侧耳多糖[80]、普鲁兰多糖[81]、真姬菇多糖[82]等为研究对象的报道为多糖饮料产品的多样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3 细菌来源

细菌来源的多糖主要以微生物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形式存在,这是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类糖类化合物,根据存在的形式的差异可分为荚膜多糖和粘液多糖。出于食用安全性的考虑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目前应用于饮料产品中的细菌性多糖仅限于包括乳酸菌在内的少数微生物,而乳酸菌EPS的抗肿瘤、降血脂等益生作用已获得广泛的认同(如图1所示)[83]。

图1 乳酸菌胞外多糖(EPS)的健康促进作用示意图Fig.1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possible health-promoting properties of exopolysaccharides produced by lactic acid bacteria.

由于乳酸菌EPS产量较低,如别嗜热链球菌(230 mg EPS/L~270 mg EPS/L),保加利亚乳杆菌(58 mg EPS/L~540 mg EPS/L)[84],因此,此类多糖目前只能保留于发酵乳产品中,很少被提取出来调制成其他形式的多糖饮料,而其相应的健康促进功能最大化只能通过提高乳酸菌代谢产糖效率来实现。吴荣荣等发现,保加利亚乳杆菌Y5在培养温度40℃条件下发酵果糖、鱼蛋白胨为主要营养成分且初始pH为6.0的培养基16 h,其EPS水平可达1 g/L以上,产糖水平提高的同时菌株的存活性与发酵乳的稳定性也得到了相应提升[85]。相同的结果出现在戊糖乳杆菌发酵乳中[86]。

4 展望

多糖(polysaccharide)是一类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类型单糖失水缩合而成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其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地衣、海藻、动物和微生物中,不但具有免疫调节、降血糖等生物活性,同时还兼有增加稳定性[20,87-88]、促进澄清[21]等加工性能,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多糖类保健饮料中。

不同来源的多糖应用于饮料时所涉及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制备多糖饮料的主要工艺流程Fig.2 The main processes of preparing polysaccharide beverage

不难看出,植物与真菌来源的多糖应用相对单一,往往需经不同方法提取(热水浸提、水提醇沉等)获得后,再经勾兑才能制成相应的多糖饮料,而细菌多糖的应用显得更灵活多变,既可通过离心、醇沉等简易分离手段从产糖发酵液中方便获得多糖后再深加工成相应饮料,亦可直接保留于发酵培养基中发挥特定的益生功效与加工性能;其次,鉴于微生物合成代谢的高效性以及所需培养基的广泛性,获得细菌多糖的时间和物料成本均远低于其他来源的多糖。尽管细菌性多糖优点众多,但目前应用于饮料的细菌性多糖种类较少,加之较低的胞外多糖产率成为此类多糖饮料大规模生产的最大瓶颈。

细菌来源多糖在饮料中应用率低的现状,说明其尚有潜在资源与空间可被发掘,未来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增加此类多糖饮料产品的多样性与功能性。一、筛选与应用新型高产多糖的菌株。如近几年刚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的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便是典型的右旋糖苷(dextran,多糖的一种)[89]高产菌株,研究表明,dextran具有增粘效果佳、稳定性高、乳化水体系以及持水性强等加工特性[90],而随着研究工作的日益深入,更多有关dextran生物活性的报道将加快明串珠菌多糖在功能性多糖饮料领域的应用。二、从产糖基料pH、底物浓度、发酵温度等方面对现有菌株产糖条件的进一步优化有助于获得更高的多糖产量。三、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菌株的多糖合成基因进行改造,进而通过同源或异源表达来达到改善多糖理化特性、提高多糖活性和产量以及改造多糖结构的目的。

[1]吕国英,范雷法,张作法,等.香菇多糖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学报,2009,21(2):183-188

[2]文剑,吴逸民.世界能量饮料市场动态[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30(9):83-88

[3]焦安英,李永峰,徐菁利.天然植物多糖的结构及应用[J].中国甜菜糖业,2008(1):33-35

[4]刁小琴,关海宁,侯静宇,等.植物性多糖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J].消费导刊,2009(3):210

[5]张智芳,林文庭,陈灿坤.植物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3):18-20

[6]许燕燕.植物多糖的提取方法和工艺[J].福建水产,2006,3(3): 32-36

[7]张换,曾艳,管于平,等.响应面法优化海带多糖的酶法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研究[J].食品科技,2013,38(5):197-202

[8]时春娟,周永达,张剑波,等.牛膝多糖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6):1330-1334

[9]赵国华,李志孝,陈宗道.百合多糖的化学结构及抗肿瘤活性[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2,21(1):62-66

[10]董英,张慧慧.苦瓜多糖降血糖活性成分的研究[J].营养学报, 2008,30(1):54-56

[11]周凤文,任茜,李强.新型饮料添加剂—绞股蓝的多糖分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1989,2(7):86-90

[12]张育松,杨江帆,肖贵平,等.绞股蓝干品,鲜品中皂苷,黄酮和多糖的提取条件及其饮料的加工工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5):532-536

[13]尚晓娅,钦传光,曹刚,等.绞股蓝多糖提取分离,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22(3):514-518

[14]刘志伟,李言郡.莼菜多糖保健饮料工艺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0(3):1-3

[15]王淑如,夏尔宁,周岚.莼菜多糖的提取,分离及某些生物活性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7,18(3):187

[16]屠幼英.绿茶饮料中茶多糖的构成[J].茶叶,2001,27(2):22-24

[17]张黎,杨艳.茶多糖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中国实用医药,2013, (16):255-257

[18]周峙苗,邹玲玲,李国兴.羊栖菜多糖饮料的试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1,22(3):60-62

[19]李杰女,汲晨锋,季宇彬.羊栖菜多糖药用活性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9,5(7):148-151

[20]龚加顺,刘佩瑛,刘勤晋.魔芋多糖在茶饮料中的稳定作用机理研究[J].茶叶科学,2004,24(2):141-146

[21]张倩,江萍钙,李祖明,等.大豆蛋白与魔芋多糖复合凝胶对发酵型辣椒饮料澄清效果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2):213-216

[22]林建维,钟进义.魔芋多糖对小鼠肠道吸收功能的抑制作用与机制[J].营养学报,2009,31(2):164-166

[23]贾建波.决明子多糖嗜酸乳杆菌发酵乳的研制[J].食品科学, 2005,26(1):142-145

[24]郭晓强,颜军,邬晓勇,等.决明子水溶性多糖的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8):205-208

[25]胡志和,韩宝丽,贾嘉,等.富含海带多糖的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9):364-368

[26]王秀娟,梁久伟,詹冬玲.海带多糖饮料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7):93-95

[27]邱宏端,朱斌.酶水解海带多糖与饮料配方的优化策略[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4(3):66-70

[28]张洪建,杨琳,李劲平.海带多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09,24(4):217-219

[29]李小林,孙晓燕.大豆多糖及酶改性磷脂在食品,饮料及酒类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1:237-241

[30]张朝燕,刘承初,王锡昌,等天然紫菜多糖复合保健茶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887-2888

[31]李新明,张永茂,熊善柏.红枣多糖饮料的研制[J].粮油食品科技, 2012,20(1):46-47

[32]梁静,刘晓宇,邓碧云,等.红枣粗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J].食品科技,2012(1):177-181

[33]方丽.菊花多糖饮料的研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9):53-55

[34]陈榕,陈晓清,苏育才.路边菊多糖提取物抗菌活性初步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9,26(2):22-23

[35]惠秋沙.玉米须保健饮料中多糖含量的测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8):103-105

[36]朱亮,石海春,罗强,等.玉米须多糖的提取,组成和生物活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31-637

[37]张岚.马齿苋多糖运动功能饮料抗运动性疲劳及提高运动耐力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48-3949

[38]周桃英,袁仲,崔东波.莲藕多糖保健饮料抗疲劳活性试验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1):329-330

[39]林文庭,廖冬冬,陈达妙.浒苔多糖功能饮料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3-96

[40]贾建波.含活性多糖发酵乳的研制[J].中国乳品工业,2002,30 (6):19-21

[41]陈刚,郭晓蕾,宝丽.银耳,麦冬,燕麦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吸湿保湿性能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001):212-214

[42]马霞,贾士儒.膳食纤维及其生理作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 22(4):46-48

[43]王丽,甘宏义.苹果皮膳食纤维饮料的研制 [J].饮料工业,2006, 9(7):23-26

[44]李宏高,王艳,孙宏民.山路菜-苹果复合膳食纤维饮料的研制[J].食品科学,2010,31(6):306-309

[45]郭健,汪江波.麦麸膳食纤维乳酸饮料的研制[J].中国商办工业, 2001(9):40-41

[46]章中.挤压法制备小麦水溶性膳食纤维及饮料开发[J].饮料工业,2008,11(12):32-33

[47]郑煜焱,曾洁,李新华,等.米糠膳食纤维酸乳饮料的研制[J].粮油加工,2010(4):93-95

[48]李华丽,魏仲珊,邓萍.玉米皮膳食纤维乳饮料的研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9(5):232-234

[49]王林山,帅行明,杨玉娟.玉米膳食纤维乳酸饮料的研制[J].食品工业,2007,28(3):46-47

[50]李侠,刘振春,李倩,等.果汁膳食纤维复合饮料的研究[J].农业机械,2011(4):127-129

[51]王金华,郭健.啤酒糟膳食纤维饮料的研制[J].粮油食品科技, 2003,11(3):18-19

[52]吴忠会,刘清波,王艳,等.膳食纤维酸乳饮料的研究[J].饮料工业,2007,10(11):11-14

[53]吕桂善,黄伶俐,杨志伟.柿果膳食纤维饮料的研制[J].饮料工业, 2002,5(4):35-38

[54]杨正兴,吕桂善,黄伶俐.柿子膳食纤维饮料加工技术研究[J].广西园艺,2002(6):5-7

[55]杨正兴,黄伶俐,吕桂善,等.柿子膳食纤维饮料加工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3):83-88

[56]郭利美.大豆膳食纤维饮料的研制[J].山东食品科技,2004,6 (10):4-5

[57]陶兴无.魔芋可溶性膳食纤维饮料的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4,25(4):97-99

[58]黎鹏,袁萍,徐雁翔,等.蓝莓味魔芋膳食纤维固体饮料的研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8(12):54-56

[59]陈军,徐云升,宋维春.香蕉皮膳食纤维饮料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3):132-134

[60]陈思奇.膳食纤维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J].饮料工业,2011,14(8): 27-29

[61]李宇,孙钟雷.柠檬膳食纤维功能饮料的研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6):3677-3678

[62]李梁,滕硕,刘超,等.杏皮渣膳食纤维固体饮料的研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2,35(4):317-320

[63]曹惠华,李浩洋,聂梅,等.蔗渣膳食纤维固体饮料配方研究[J].饮料工业,2013,16(7):27-29

[64]李凤英,刘素稳,赵希艳.葡萄皮可溶性膳食纤维饮料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8):56-59

[65]李荣芷,何云庆.从灵芝扶正固本有效成分灵芝多糖的发现讨论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思路和途径[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7,19(6):431-434

[66]何国亮.灵芝饮品中灵芝肽多糖含量的测定[J].营养学报,1998, 20(1):102-104

[67]白晨,王淑珍,高雁,等.灵芝-松茸功能饮料中活性多糖稳定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2001(3):43-46

[68]李平作,孙希雯.金针茹多糖及氨基酸发酵饮品的生产工艺[J].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1998,4(3):1-2

[69]刘洁,王文亮,徐同成,等.金针菇多糖保健饮料的工艺研究[J].饮料工业,2011,14(10):20-21

[70]常学东,朱京涛.香菇柄膳食纤维饮料的研制[J].食品工业,1996 (1):44

[71]葛英亮,王玉宝.香菇多糖保健饮品的研制[J].饮料工业,2012, 15(3):32-35

[72]陈东海,张谦益,宋宏光.富含香菇多糖的功能性梨汁保健饮料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5,26(1):135-136

[73]王忠合,林伟宣.富含香菇多糖的杨桃功能性复合饮料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10(9):270-272

[74]崔蕊静,李凤英,李春华.银耳多糖的提取及其在饮料中的应用[J].中国食用菌,2004,23(2):39-41

[75]赵君峰,马丽萍.银耳多糖在蕃茄乳酸菌饮料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科技,2005,21(3):106-107

[76]宋林霞.冬虫夏草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87-3388

[77]武忠伟,王振河,赵现方,等.冬虫夏草液体发酵产多糖条件优化及饮料研制[J].食品科学,2007,28(2):205-208

[78]张娜,侯旭杰,胡建伟.巴楚蘑菇多糖果汁复合饮料的研制[J].食品科技,2005(5):45-47

[79]孙红斌,刘梅森.猴头菌多糖保健饮品的研制[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0,16(3):31-32

[80]徐晶,夏光辉,姜瑞平,等.金顶侧耳多糖—松仁复合饮料的研制[J].食品科技,2011,36(9):92-96

[81]韩俊华,王贵龙,韩倩.普鲁兰多糖-胡萝卜乳酸菌饮料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0,35(7):141-144

[82]杨雯雯,师俊玲.真姬菇液体培养的过程放大及其多糖饮料研究[J].中国酿造,2009(3):170-173

[83]RUAS-MADIEDO P,HUGENHOLTZ J,ZOON P.An overview of the functionality of exopolysaccharides produced by lactic acid bacteria[J].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2002,12(2/3):163-171

[84]FRENGOVA G I,SIMOVA E D,BESHKOVA D M,et al.Production and monomer composi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s by yogurt starter cultures[J].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2000,46(12):1123-1127

[85]吴荣荣,王敏,朱会霞,等.保加利亚乳杆菌胞外多糖合成条件的优化及其在发酵乳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08,36 (2):8-12

[86]孙晓畸,张秀丽,王松,等.戊糖乳杆菌胞外多糖合成条件的优化及其在发酵乳中的应用[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9(5):212-217

[87]袁海燕,常忠义,高红亮,等.大豆多糖与常见稳定剂复配在酸乳饮料中的应用[J].大豆科学,2008,27(2):347-350

[88]敬思群,刘军,杨海燕.红枣粗多糖对巴旦木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酿造,2009(11):48-49

[89]MONCHOIS V,WILLEMOT R-M,MONSAN P.Glucansucrases: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s[J].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1999,23(2):131-151

[90]KORAKLI M,VOGEL R F.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of homopolysaccharide producing glycansucrase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heir synthesised glycans[J].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6,71(6):790-803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Polysaccharide Beverages

HAN Jin1,WU Zheng-jun2,GAO Cai-xia3,WU Jiang3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airy Biotechnology,Shanghai 200436,China;2.Sha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airy Biotechnology,Shanghai 200436,China;3.Dairy Research Institute,Bright Dairy&Foods Co.,Ltd.,Shanghai 200436,China)

Polysaccharide is a type of high-molecular carbohydrate composed of single or several different monosaccharide(s).Beverages rich in functional polysaccharide with claimed health-promoting benefits such as immune regulation,anti-oxidation and anti-tumor are popular in the market.In this article,the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polysaccharide beverage in last 2 decades was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perspective is also predicted.

functional polysaccharide beverage;immune regulation;anti-oxidation;anti-tumor

10.3969/j.issn.1005-6521.2015.08.031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28B07);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13GB2C000153)

韩瑨(1980—),男(汉),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乳品科学。

2013-11-06

猜你喜欢

功能性饮料研制
“0卡0糖”饮料真的健康吗?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饮料换装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分发饮料
少喝饮料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