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见已是另一番模样

2015-10-27许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东单菜市商贩

◆本刊记者 许芳

探访异地重张的东单菜市场

▲东单菜市场旧貌

1997年,商业巨擘李嘉诚拿下位于长安街上,毗邻天安门广场和故宫的顶级地块,建立了标志其进军内地房地产的“东方广场项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拆迁的众多建筑中,北京最古老的菜市场——东单菜市场也在其中。2015年9月,阔别18年的东单菜市场异地重张。虽然新址选在东城区的和平里西街,但市场外却仍挂着写有“东单菜市场”字样的老牌子。从外面乍一看,重新开业的东单菜市场非但没有一点儿“菜市场”的影子,反而看起来像个“超级市场”。不远处,一位前来忆旧的老人看到此情此景,不禁发出“彻底变了”的感叹。

北京最老的菜市场

东单菜市场也称“东菜市”,与西单菜市场、朝内菜市场、崇文门菜市场合称“北京四大菜市场”。始建于1902年的东单菜市场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菜市场,在四大菜市场中建成时间最早。它的旧址位于东长安街的东单路口西北角儿,南边儿是外国的使馆区——东交民巷,崇文门外国侨民住宅区与教堂;西边儿是北京商业的中心——王府井大街;往北不远就是繁华的闹市——米市、灯市、东四牌楼。地理位置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地理位置“成就”了东单菜市场。

由于东单菜市场旧址距故宫和早年的外国使馆区东交民巷较近,其周围居住着的又大多是王公贵族、外国使者和驻华机构的办事人员。居住于此的人不仅生活消费水平高,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很大,一些小贩看到了商机,就到此地做起了买卖。没过多久,这里便商贩云集,摆摊成市,形成了小市场。1902年以前的东单菜市场销售的农副产品品种就很丰富:鲜肉活鱼、干鲜果品、各种蔬菜、土特产,应有尽有。此时的东单菜市场不仅是经营蔬菜、鱼鲜的市场,也是北京最大的舶来品集散地。一些外国的新鲜玩意儿,也成了菜市场的一部分。

据《历史久远的北京菜市场》记载:“京市菜市向无组合,前清虽有市集,而小贩浮摊任意设置,鱼馁肉败都无禁防,甚非所以便民重卫生也。”“东菜式”的人流量大,却没有一定的规矩约束买卖关系,也没有专人监管农副产品的质量,商贩更没有固定的摊位。为此,官方首议设置菜市场。

《北京志·副食品商业志》上还有关于东单菜市场成立之初的一些记载:“民国内务部职方司首议于东单牌楼建筑‘东安菜市铁棚’,北洋政府于1916年6月投资1.14万元(兑换券)建成铁棚式菜市,拨归市政公所。其所花经费,由公所陆续拨还。拟定《棚规》,招商承租。自同年11月20日开办,居民称便。菜市招租各摊,限于果品、蔬菜、鸡、鸭、鸟、猪、牛、羊肉、杂货、鱼类等。”由此可知,东单菜市场最初的官方名称是“东安菜市铁棚”。

几经变化的东单菜市场

说是铁棚,其实并没有那么“高级”,只是一个简易的草棚。“东安菜市铁棚”是L形格局,东北是拱形的小门,大门开在南山墙上。其东南角开始为空地,后改为食堂,与市场是相互独立的。有了固定的经营场所也并不是人人有位,仍有小贩在棚外做买卖,顾客同样不少。“东安菜市铁棚”建成几年后,法商看到这里利润很丰厚,就插手了集市的管理,设英文名“East Market(东菜市)”。1928年以后,“东安菜市铁棚”由北平市社会局派专员管理,同时更名为“东单菜市场”。菜市场场内摊位分三级,共132段。经营的铺商50家左右、摊商70余家,全场总面积为1亩9分3厘,约合1286平方米。抗日战争开始后,北平的外国人日益减少,东单菜市场也因购物人群组成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了纯粹的菜市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单菜市场内景

▲老东单菜市场内的鱼类水产售货部

1939年前后,东单菜市场进行了整修工作。东单菜市场原来的草棚被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木质结构建筑,建筑上方有大顶,四周还筑起了围墙。除去外貌上的变化,小商小贩也受到了严格的管理。商贩根据所有产品被分为几类,同类商贩聚集在一起,每家占地不得超过五尺。菜市场内东侧的商贩主要经营副食调料,南侧是鸡鸭鱼鲜买卖,西侧则是卖牛羊肉的商户,北侧的十余家商贩是经营猪肉的,位于场内最中间位置的便是蔬菜水果商户。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在菜市场内的商户又被称为“坐商”,而在菜市场外没有固定位置、没有字号的摊贩,地位要比坐商低一等。

1942年左右,一些坐商的买卖越做越大,有些还开始招揽伙计、包大买卖。有的买卖做得大到市场内搁不下,就在市场附近的胡同内找房子存放货物。此时的东单菜市场买卖兴隆,在北京城内名气很大。以卖菜的商号为例,货案上的蔬菜绝对是四季常青的。老百姓们评价东单菜市场的蔬菜有两大特点,一是“鲜”,二是“全”。黄瓜顶花带刺儿,西红柿红得匀称没裂口儿,土豆皮儿薄淀粉少;每逢秋季,葱头、洋白菜、红花莲蓬、白花藕、鲜蘑、鲜菱、鲜黄花等蔬菜品种近百。不仅如此,此时东单菜市场还有一些专门经营特稀产品的商号,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专营“东赵记”。在“东赵记”,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能买到香椿、香菜、豆苗、韭菜、菠菜等少见蔬菜。

但是好景不长,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规”的现象。有些商贩做良心买卖,但有的商贩为了赚钱,开始以次充好,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在竞争中,有的发展成暴发户,有的则破产倒闭。抗日战争胜利后,经济萧条,市场冷落,东单菜市场内的商贩也日益减少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东单菜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东单菜市场获得新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营蔬菜的增至53家。据原东城区档案馆1990年的资料《历史最悠久的菜场——东单菜市场》记载:“1955年市场按行业成立了联营组,1957年进行正式的公私合营。”计划经济时期,群众凭本、凭票够菜,东单菜市场人气恢复旺盛,人挤人排队选购是常有的事儿。

1958年,政府加大了对东单菜市场的投入,进行了多次修建。第一次修建时,郭沫若先生题写了“东单菜市场”牌匾,悬挂于南门上。很多老北京人都对东单菜市场独特的建筑印象深刻。在他们的记忆中,东单菜市场是一种大开间、高立柱的空间布局,看上去很像欧美火车站的设计。这种建筑风格完全满足了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的要求,也适应了聚集人流的需要。

1984年,为改善市场内整体环境,菜市场与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建立“军民共建文明菜市场”的协议。两方共建工作开展后成果显著,东单菜市场也多次受到了市级、区级的嘉奖。

1988年6月,菜市场进行了一次大修和内外装饰,旧貌换新颜。经营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菜市场的商品品种从原来的1700多种增至2600余种,名特优新副食商品多达900多种,极大满足了顾客的购物需求。此外,蔬菜经营更加灵活。菜市场相继与云南、福建、广西、四川、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甘肃、辽宁、黑龙江等16个省(自治区)的国营企业建立了固定的供货关系,南方蔬菜和各地多种食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北京市场,使首都市民的菜篮子得到保证。为提高服务质量,还设立了送货上门、代客加工、顾客缺货登记、失物招领、提供针线包、方便筷等30余个服务项目。

1993年初,东单菜市场再次改头换面,本着迎合顾客需求的最终目的,再次增加售货品种。“活、鲜、高、快”品种从3000多种增加到5000多种。海禽有鱼、虾、蛇、鸡等;蔬菜有芹菜、冬笋、荷兰豆等;肉案上的猪、牛、羊讲究现剔现卖;至于高档洋酒名烟、礼品精品、时鲜干果更是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1997年东单地区拆迁,东单菜市场也遭到了“无情”拆除,曾经在此矗立了近百年的老菜市场就这样从大众的视线里消失了。附近的居民一时无从适应,有些人还向政府反应了情况。然而当“东方广场项目”建成后,整个北京城的目光都聚集于此,无不被其设计华丽的现代化建筑所震撼,无不被商场内的高档奢华品牌所吸引。在此服务过百姓近百年的东单菜市场似乎并不是被取代了,而是被遗忘了。

猜你喜欢

东单菜市商贩
爱情日记
巨頭圍剿 菜市場能否借「上線」殺出重圍?
买半斤齐白石的虾
摄影作品选登
东单体育中心:中国街头篮球的圣地
菜市
5号线东单站
商贩出售罂粟壳欲当火锅调料获刑8年半
推 销
爱情这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