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单体育中心:中国街头篮球的圣地

2018-02-23杜婕

中国名牌 2018年1期
关键词:东单体育中心篮球场

杜婕

2004年“篮球之神”乔丹首次访华,计划亲赴北京东单体育中心与球迷见面,据估计现场聚集了约5000人。球迷们举着乔丹的海报,打着标语,许多人泪流满面,翘首以盼,有些甚至像蜘蛛侠一样攀在球场围网上,结果由于现场超负荷的球迷人数易造成安全问题而没能成行。当时,载着乔丹的商务车已经距离球场不到200米,“一步之遥”成了球迷们的一辈子的遗憾。

“你有多久没有这种感觉?喔,还不算晚,在每个星期天,篮球,城市,最地道的空间,看天空,我们约好的暗号,太阳落下,篮球升起。”

这是一个名叫“日落东单”的街头篮球夜赛的主题曲,集纳了一个发达城市必须具备的所有体育元素:北京城、周末、夜晚、星空、东单体育中心、激情、相约、篮球。

SUNDAY SUNSET,位于北京市长安街东单路口西南角的东单体育中心,在许许多多的篮球追风少年心目中,就是一个圣地。

寸土寸银之地

东单体育中心位于古老的长安街畔,繁华的东单路口,同东方广场隔街相望,是一座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化体育设施,在繁华的长安街上显得格外醒目。

三里屯、五道口、国贸、望京,是现在北京年轻人最爱逛的地带,但对于老北京人来说,东单、西单、东四、西四才是逛起来最有感情的地儿。东单大街又被称作为银街,作家冯唐在《万物生长》中提到:东单大街毗邻王府井,王府井寸土寸金,是金街,东单至少寸土寸银,地位也不俗。

所以一个以服务群众体育、全民健身为己任的体育设施立于神州第一街边这个寸土寸银的地界,本身就显得身份的不俗。

东单体育中心主任胡玉明向《中国名牌》介绍说,早先东单体育中心叫东单体育场,主要开展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

东单体育场从1950年代就是北京各路篮球民间高手以球会友的地方,尽管当时只是一片三合土场地,但已经是人们心中的篮球乐土。到1964年,东单已经开辟出了六块篮球场,此后涌现出了一大批野球奇人。直到若干年之后,这里才有了一块水泥场,还专供运动水平最高的专业队员,其他人都无权使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国家篮球队有个球星叫张卫平,后来他成了NBA比赛的著名主持人。这个15岁不到就长到1米85的少年,其篮球生涯从业余到专业的完成就是在东单体育场。

张卫平回忆说,第二十五中学位于北京灯市口附近,不远的东单有一个群众体育场,里面就是东城区业余体校。顺利考上名牌中学之后,他又有了业余时间来发展爱好,可以来这里继续接受正规的篮球训练。学校本身有篮球氛围,体校能提供不错的训练条件,身边还有一批同样高水平的小队友,使得他有了更多机会磨练球技,球打得越来越好。张卫平在那会儿就很有名气,许多人回忆起在东单体育场打球时都会提到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传入和开展篮球运动的国家之一,早在1895年,原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里就举行了中国第一场室内篮球赛,比篮球诞生地美国的第一场篮球比赛只晚了4年。从那以后,篮球运动始终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张卫平打球的那个年代也不例外。所以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国篮球人在这个同样拥有悠久历史的而且价值连城的场地上打球,一定有着别样的自豪感。

三对三篮球的发源地

到东单打一场球,是很多篮球少年的梦想。胡玉明对记者回忆说,有一次他发现篮球架下站着一对老夫妻,身边摆着行李箱。他趋前问,原来是他们一家人到北京旅游,临走前,孩子说非要到东单打一场篮球才肯上火车,这是他多年来的一个梦想,这次必须实现。于是一家人就来了,夫妻俩站在这儿安静地看儿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胡玉明还说,有一个女孩儿对他说过,陪着男友到东单打球,是件很浪漫的事。女孩儿就想看到男友驰骋赛场、英姿勃发,她会为他尖叫,并为此自豪好几天。

胡玉明还遇到过一个来自贵州的年轻人,在涌动的人群中,拖着一个行李箱,显得有点突兀。站在球场的铁丝网外,年轻人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片,发了个朋友圈——“打了这么多年篮球,今天终于来到了东单”。攀谈起来,年轻人说,他在广东从事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工作。从高中开始,他就是一个标准的篮球爱好者,大学毕业后,每周也会固定和朋友约上两场球。这次因为工作关系到北京出差,心里念念不忘的,就是到“日落东单”的比赛场地——东单体育中心篮球场来“朝圣”一下。他说:“虽然今年‘日落东单的比赛还没有开始,看不到现场和明星球员有点遗憾,但作为街球爱好者,能来看看场地,也是挺激动的了。”

是的,在这个地方可以遇见众多来自河北、天津、沈阳、西安等全国各地的篮球爱好者,也可以遇见来自世界各地的篮球迷。

这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并不是一天形成的。在东单体育中心已经工作了22年的胡玉明说,这是一个各种因素汇集、日积月累的过程。而其中三对三篮球的兴起是重要原因。

1996年,东单体育场更名,新的东单体育中心建立开业,并成为北京市第一个收费的体育活动场所,付0.5元便可以打一天球。不过对于当时习惯于免费的市民来说,这点钱也成了一道坎。

为了推广全面健身、群众体育,为了吸引体育爱好者进场打球,东單体育中心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三对三篮球。

胡玉明说,当时有几块篮球场地不标准,偏小,如果进行正规的五对五比赛有困难;而且来打球的人并不容易凑齐十个人,在人数不够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比赛便成了问题。

东单体育中心和篮协的专业人士经过仔细研究,制定出三对三篮球的比赛规程,并在具体比赛中逐步修改完善。尤其是其中“接拨”规则的设置,刺激了男孩子们的肾上腺:每次比赛打7个球,谁输谁下场,换一拨人上场向赢者挑战。车轮大战,看谁能霸场。

这种新颖的方式一下吸引了各路好手前来挑战,东单体育中心的篮球场便名气大涨,开始出现人潮。随后他们又组织了北京市三对三篮球邀请赛,把这种比赛方式推广到了全市。此时,全国各地的场馆纷纷过来取经,索要规程,三对三开始蔓延至全国。endprint

现在,三对三篮球成为了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胡玉明说:“我要告诉大家,三对三篮球是从我们这里发源的。”对于篮球运动,尤其是民间体育,街头篮球,这是一个技术创新,正是技术创新奠定了东单体育中心的日后的辉煌和地位。

篮球明星荟萃之地

最近让东单体育中心在社交媒体上又火爆了的是凯尔特人的球星、号称地表最强175的小托马斯的造访,他与中国街球代表人物吴悠在场上对决。比赛火药味十足,并且通过网络现场直播获取了大批围观。最后阶段闫帅和小托马斯的肢体冲突更是刷爆了网络。

今年是东单体育中心与耐克合作20年,在耐克的运作下,每年都有NBA球星造访。早在2004年乔丹就准备亲赴此地,但是由于现场超负荷的球迷人数易造成安全问题而没能成行。当时,载着乔丹的商务车已经距离球场不到200米,“一步之遥”成了球迷们的一辈子的遗憾。

最奇葩的一次东单之旅当属2009年的纳什,当时他正值竞技状态最佳之年,是NBA的常规赛MVP,谁知他并没有选择篮球,而是在一网之隔的足球场上过了一把瘾。

科比、詹姆斯、杜兰特、韦德、安东尼、保罗等NBA球星也都来到过这片亲民的场地与球迷们愉快玩耍。胡玉明透露说,非常敬业的詹姆斯在北京时,连续两天在他们的篮球馆里训练,每次训练到深夜。

国内篮球的名人也常常出现,姚明、易建联、闵鹿蕾、张云松、朱彦西、常林等等都来这里同篮球爱好者们互动。

北京的洛克公园

有了技术创新和名人加持,想不出名都难。所以很快有人将东单体育中心比作纽约的洛克公园,胡玉明说,他那年去了纽约而没去成洛克公园,是他的一大遗憾。

洛克公园(Rucker Park)是世界著名的篮球场。位于纽约曼哈顿附近的哈林区,在155街和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大道旁。在洛克公园中打球的许多球手都因他们高超的球技而家喻户晓,其中不乏后来进入NBA的球员。

洛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一个让纽约人骄傲的地方,对于那些痴迷于黑人文化、纽约文化乃至美国文化的人,这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

洛克公园是美国街头篮球和文化的缩影,东单体育中心则是中国街头篮球和文化的缩影。这一点体现在“日落东单”街头篮球夜赛的组织者的意境中:“每年5月—7月的每周日晚上,注定是属于北京街头篮球的,在这块被赋予了无数光环的东单篮球场上,各路好手齐聚于此,不是为了一场比赛,而是为了将篮球还给自由。在这里,几乎没有规则的限制,也没有教练的战术指导,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随心所欲的释放你的激情,将汗水洒在这片街头篮球圣地——东单篮球场。这就是日落东单的比赛,你可以随着节奏感超强的音乐‘舞动起来,这里是最纯粹的篮球,是每个篮球爱好者最向往的地方。”

胡玉明介绍说,“日落东单”街头篮球夜赛是2012年开始的,是北京市民快乐周末篮球系列的一部分,也得到了耐克的合作。它是在三对三篮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变成了四对四的对抗赛。每次比赛设计的都很“街头”,休息期间有扣篮比赛,有花式篮球表演,有rap说唱,有与篮球明星的互动等等,俨然一个大聚会。平均每周参赛的球员有100多人,观赛的球迷则有1000多人次。

“日落东单”街头篮球夜赛以篮球文化为精神内核,吸引了无数打篮球的人和看篮球的人。组织者吴悠说:“东单有个快60岁的老大爷,每天都能在球场上看到他挥汗如雨,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另外,就是第九周比赛的场外MVP,他专程从东北过来,但没能挤进球场,一直驻守在铁网外的最高点,直到散场。透过他的眼神,我感受到一种街头的能量!于是我把MVP的T恤给了他。再后来看照片的时候,我才发现他已经失去了左手!”

记者问胡玉明,为什么东单体育中心如此火爆?他说,这是底蕴。其实张卫平的回忆,为这个底蕴做了最好的注解: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全民健身的著名品牌

从2013年开始,为进一步在全民健身上拓展深度,在原有活动“一区一品”的基础上,北京市体育局创新性地提出了设施“一区一品”建设,并开始着手相关的工作。东单体育中心无疑是“一区一品”的标杆。

东单体育中心是培养体育明星的摇篮,足球国脚李辉、前国家女足教练商瑞华、篮球国手张卫平、梁馨、体操名将杨岳山、麻征、乒乓健儿张怡宁、杨玉华、王燕生、熊柯、王晨都曾在此训练,并从东单体育中心脱颖而出。

它更是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的基地。东单体育中心目前是北京市中心规模最大、活动项目最多、功能最齐全的大众体育活动中心。它位于繁华的东单路口,总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在一块标准足球场地的南北两旁,分布着10块篮球场地,它们组成了东单体育中心的室外活动场所。

足球场和篮球场的西边有一栋8层高的大楼,这是东单体育中心的综合室内运动馆,设有游泳、篮球、排球、武术、网球、台球、乒乓球等7个室内运动馆,另还有2块网球场、8块羽毛球场、9张乒乓球案。

建在东单体育中心的东单游泳馆,曾是北京最早面向群众开放的游泳馆之一,也是面积最大的群众健身型游泳馆,直到现在,它的面积和设施在市中心仍然首屈一指。

东单游泳馆开始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一建成就设有50米×25米的10泳道国际标准游泳池,并且采用国际先进循环过滤和消毒系统。按照国际上每2.5平方米一个人的标准,东单游泳馆能容纳600人同时游泳。胡玉明介绍说,东单游泳馆平均每天接纳1000位顾客来这里游泳,夏天是旺季,人流量能够达到每天2000人。

想来东单体育中心羽毛球馆打球,一般得提前一周预约。早上9点到12点来羽毛球场馆打球的人中,一定能看到60多岁的汪阿姨,她已经是这里早场的名人。从2001年退休后,她几乎每天都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从家里赶到这里打球。

很多常年来东单健身的人更加看重这里的运动气氛。现在,仍有人经常从郊区赶到东单打球。来自通州区的张先生说:“我小时候就经常来这里打球,现在在郊区买了房子,在社区也可以打球,但总觉得没有来这里打球过瘾。所以隔一两个星期我就会来一次。”

東单体育中心之所以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缘于这里一直采取的是面向普通市民的大众型运动健身场所的运营方向。比如,在这里打篮球,是每人20元钱,可以打一整天;如果选择计时收费的话,每小时只要10元钱。在足球场上练习,每人20元不限时;包个小场踢比赛,每小时600元。方便的交通、亲民的价格使得每年有120万人次到这里进行训练和锻炼。

东单体育中心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惠民体育活动,并致力于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北京市民“快乐周末”活动便是其中之一。在每个周末,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体育系列活动火热开展,零报名费、零场地费,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最实惠。这项活动已经坚持了7年。

用最棒的场地、最好的设施、最便宜的价格甚至免费来为百姓服务,常年来一直坚守,不为浮华利益所动。胡玉明说,这就是东单体育中心的品牌价值,也是东单体育中心的精神所在,一定会坚守下去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单体育中心篮球场
爱情日记
某体育中心VIP接待区谐波治理实例分析与探讨
周浦体育中心篮球馆照明设计
脑筋急转弯
不敢洗澡的人
皖西学院篮球场地利用率调查与分析
5号线东单站
爱情这东西
体育中心赛后利用新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