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游戏教学法初探
2015-10-27何维颉
何维颉
(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73004)
儿童音乐才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是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设计儿童音乐游戏则是培养儿童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倡导游戏性的音乐教学,以激发儿童的音乐兴趣,培养儿童音乐才能的可持续发展。
一、游戏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从智力发展的视角上看,游戏可以使儿童更好的接受外部世界所带来的感官,同时对它们进行内部加工处理,从而使儿童的内部认知结构得到提升。因此,游戏对儿童智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陈鹤琴、陶行知、朱智贤等总结了儿童游戏的实践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吸取各种游戏理论的精华,逐步形成了中国的游戏性教育理论。他们提出,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方式便是游戏,游戏也是适合幼儿成长特点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活动方式。首先,游戏是最具社会性的活动方式。婴儿进入幼儿期的过程中,慢慢渴望参与一些成年人的活动。利用婴幼儿参与游戏的强烈动机,在游戏设计各种环节不断满足他们心理上的各种需要,从而培养发展婴幼儿的各种能力。其次,游戏实现了现实生活与大脑想象的二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再次,游戏是婴幼儿有目的、有意识、主动参与的活动,可以使幼儿获得愉悦的体验。因此,在儿童音乐教育中运用游戏的理念,是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
柯达依音乐教育体系是建立在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基础上的。游戏具有完美的人生价值体验,这种价值体验增加了婴幼儿的社交体验、生活情趣,是帮助儿童规范行为举止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儿童生活态度的营养剂。在柯达依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匈牙利幼儿音乐教育专家精心设计了“体系化的音乐游戏为主的”儿童音乐教材,从而使匈牙利幼儿音乐教育成为国际上的典范。奥尔夫音乐教育同样强调从儿童早期教育出发,注重游戏性的音乐教学方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则是运用体态的律动来激发、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儿童音乐教师应将游戏自然的设计到课堂的教学中。由上可见,音乐教育应从儿童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出发,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儿童音乐教学,鼓励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的乐趣。
二、儿童音乐游戏教学的设计
儿童的学习效果是建立在儿童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在设计儿童音乐游戏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还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根据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爱做游戏,爱听故事的特殊心理,对上课内容进行改编、加工,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增加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一)建房子。儿童在学习五线谱之初,容易出现由上至下数线和间的位置。为了改正儿童这一认识误区,我们可以把五线谱比作“小蝌蚪”音符的家,低音谱号和高音谱号是小蝌蚪的家族标志。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经常玩建房子的游戏,所以他们会很自然的从下向上构建房子,从而更好的学习线间的关系。
(二)call小伙伴。在儿童初始五线谱后,新的问题出现了:小朋友们可以轻松的读出唱名、音名,但他们唱不准音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设计“call小伙伴”的游戏。“call小伙伴”类似过家家,即假设我们的一个好朋友住在一栋楼房里,分别用do、re、mi、fa、sol、la、si来代表小伙伴们住所的名字。如果我们叫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则分别叫他们的代号。这时,教师在此时乘势引导,小朋友们跟着钢琴唱,才能唱准小伙伴们家的名字哦。这样,学生们音高感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提升。
三、儿童音乐游戏中教师的角色
音乐教师是儿童游戏性音乐教学的关键人物,作为音乐教师,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加小朋友们的音乐游戏,这是实现游戏性音乐教育的关键。音乐教师在设计幼儿音乐游戏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对儿童的引导作用,不仅可以推进游戏的进行,也能提升游戏的作用和价值。首先,音乐教师要时刻观察,找到适时介入游戏的的时间点。只有充分观察、足够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判断儿童音乐游戏的进行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引导。其次,如何融入小朋友们的游戏、如何引导小朋友们更好的进行音乐游戏,也需要根据音乐教师们的观察而定。教师必须在观察的基础上决定是否介入小朋友的音乐游戏,以便适时地引导儿童延伸他们的音乐游戏。
在儿童的音乐世界中,游戏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他们这一时期最纯洁的精神产物。只有在音乐游戏中,儿童的音乐学习才能真正摆脱功利主义,使其情感得以充分表达,智慧得以完美释放,个性得以健康发展。因此从儿童的本位出发,将音乐游戏作为音乐教育的手段是音乐教育本真的回归,这一点值得我们目前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认真思考和研究。
[1][德]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M].人民出版社,2002.
[2][荷]胡伊青加著.成穷译.人:游戏者[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3]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