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演变中的作用

2015-10-26印明瑶斌上海理工大学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指代词义隐喻

印明瑶 王 斌上海理工大学

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演变中的作用

印明瑶王斌
上海理工大学

摘要:词义演变是所有语言的共同现象。从内在原因来看,本文认为隐喻和转喻是其背后重要的认知机制,隐喻和转喻对词的多义性产生了巨大作用。隐喻使词义在两个语义域中因为相似性而发生变化。转喻使词义在同一个语义域中因为相关性或邻近性发生变化。此外,转喻还为词性的转换奠定了认知基础。

关键词:隐喻转喻词义演变

一、引言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语言也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中最快、最显著的变化要数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内部原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新词义的产生不是任意的,必然有其认知基础。只有认知因素才能解释词义变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Nerliche & Clarke指出,创新并且同时能够被理解的技巧是使用隐喻和转喻。[2]27

词义的演变主要包括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旧词添新意。旧的意义可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受到限制,也可能会消失。但旧意义的消失相对来说较少,比较典型的情况是词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积聚越来越多的意义。隐喻和转喻在词的多义性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多的情况下是它们共同发挥着作用。本文试图用认知的视角从隐喻和转喻来分析词义变化的内在认知机制,以此达到加深对词义演变的认知过程的了解。

二、隐喻的认知机制与词义演变

(一)隐喻的认知机制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成一种修辞现象,是语言装饰的手段,认为它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等研究的对象。把隐喻的研究真正纳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标志是Lakoff & Johnson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在这本书中,隐喻被给出了全新的定义和解释,称为概念隐喻,把隐喻的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在思维、语言和生活中无处不在。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利认知工具”,是“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语言理解和语言习得中的困难所不可缺少的工具”。[1]3-15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即从“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的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也就是说,一个事物通过另一事物的概念域得以了解或感知。相似性是隐喻赖以生存的基础。比如,我们把“垂直”概念映射到“数量”概念域,就会得到像“Price may rise/go up/skyrocket”这样的隐喻句,其中“垂直”概念域是源域,“数量”概念域为目的域。

通常人们把较为熟悉、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抽象的概念域上,以便于后者的理解。如TIME IS MONEY,在这个概念隐喻中将时间比做金钱,是因为根据日常经验,时间和金钱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它们都是有限的资源、都很珍贵、都会流逝等。因此,用金钱这一理解起来相对简单的具体概念去认识时间这一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抽象概念。有些隐喻性的表达形式,由于人们经常使用,它们的意义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字面意义,隐喻色彩几乎褪尽,人们就忽略了其隐喻的本质,把它们当做理所当然的了。

认知语义学认为支配着词语意义之间的原则就会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因此这种用指一事物的词来指另一事物的词义的演变方式也是隐喻的。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思维和词义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隐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词义演变的规律。

(二)隐喻与词义演变

人类在使用语言之处,创造并使用的词汇大多是表示具体事物的。但是随着人类抽象思维的增强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有限的词汇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创造更多的新词又不方便记忆,于是人们会借助表示具体的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概念,从而使词义丰富和扩展。而且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新兴事物和现象不断涌现,人类需要借用其他方面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隐喻认知机制对词义演变的贡献最主要就是体现在词义的扩展方面,[4]31尤其是对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词汇增添新义不是任意的或无中生有的,而是在人们的认知不断建构中获得的。比如,“sponge”(海绵),其基本的意义是“一种海洋动物”。借助人类隐喻认知机制的相似性,“sponge”一词被赋予了像“吸水性强的材料”“像海绵一样吸收量大的东西”“大量饮酒的人”等更多的意义。再如“mouse”一词原本只有“老鼠”的意思,随着电脑的出现,因为鼠标和老鼠外形很相似,所以现在又获得了“鼠标”的意思。还有“car”一词的原意是“四轮马车”,在人类造出轿车后,由于四轮马车与轿车的外形和功能相似,所以人们

现在用car来指代轿车,其意义改变了。同样的例子还有“crawl”一词,原意是“身体贴在地面上移动”。当物体爬行时,速度是很慢的,于是crawl又隐喻出“缓慢行进”的意思,而且不论其运动方式如何。在此基础上,通过隐喻指任何活动的缓慢速度,当然也包括时间。另外,又根据人在爬行时,需要把身体低下来贴着地面,所以crawl还隐喻出了“巴结、卑躬屈膝”的意思。

人类通过隐喻的方式认识世界,将抽象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做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特别是人本身。早期的人类从自身开始认识世界,把自己当做衡量一切的标准。反映在语言中,一些表示人的身体部位、行为、情感等的概念就用来体现非人的物体及抽象的概念,从而使这些词语的意义不断发展、变化和增加,形成一词多义。例如,mouth一词,由于作用相似,可以用来指河口、火山口、瓶口、衣袋口,隧道口等:the mouth of a river/ volcano/bottle/pocket/tunnel/,etc;由于形状相同,teeth可以喻指锯齿、耙齿、梳齿、齿轮的齿等:the teeth of a saw/rake/comb/gear, etc.同样,lip, nose, eye, ear, arm, head, hand等都可以通过隐喻思维来表示非人的物体或抽象概念。

可以发现,隐喻是用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知生疏的、无形的、抽象的概念。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也是词义得以演变、发展的依据。这种相似性包括外形、功能、情感等的相似。

三、转喻认知机制与词义演变

(一)转喻认知机制

在传统意义上,转喻常常被描述成用一事物的名称代替与其相关的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是一个语言层面上的问题。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转喻也是人们说话和思维的基本方式之一,是一种认知过程。它是发生在同一概念域中的认知操作过程。如果说隐喻是以相似性为基础的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转喻则是以概念之间的相关性或者说邻近性为基础的发生在同一个认知域内的映射。除了邻近性,转喻的另一个特征是突显性。人们的记忆总是更多地注意最突出、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特征。这样就出现用具有突显特征的事物代替其他事物的现象。转喻就是在同一认知域内用突显、易感知、易记忆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是用整体来代替部分。在语言词汇方面,转喻表现为由一事物认识并用词语指称与其相关的另一事物,例如用形式代替内容、用局部代替整体、用控制对象代替控制者、用作者姓名代替其作品等等。例如“hand”一词,在开始时只有“手”的意思,在“More hands are needed in the harvest season”中就通过用局部代替整体的转喻思维模式被赋予了“劳工”的意思。

(二)转喻与词义演变

转喻在一词多义现象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作用。根据上文,我们知道转喻包括用部分代替整体、用整体代替部分和用部分代替部分的思维方式。表现在词义的演变上,转喻对词义范围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产生巨大作用。

从转喻的认知角度说,词义的扩大就是词语从表示部分的概念到表示整体的概念,即用下义词代指上义词。如“scarf”原来仅用于指“牧师法衣上的一部分”,现在用来泛指各种围巾。“grasp”由具体的“用手抓住”这一概念扩大到抽象的“用头脑抓住——掌握、领会。”再如“catalyst”原指化学术语“催化剂”,现演变成了一般词汇,指所有的“起刺激或促进作用的因素”。此外,还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商标名等的专有名词也演化为普通名词。在生产者代指产品这一常用的转喻中,杰出的生产者常常被用来指称其产品。如德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商“Volkswagen”现用来指代汽车品牌,即大众汽车。再如Hemingway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但在“Have you read Hemingway?”这句话中,“Hemingway”用来指代他的作品。

词义的缩小演变就是从上义用法转喻为下义用法,用整体指代部分。比如“deer”一词在古英语中指“野兽”,现在已经缩小成仅指“鹿”这一种动物。“meat”原来用来泛指所有的食物,现在仅指“可食用的肉”。而“girl”在古英语中指“年轻人”,现在仅指“女孩”。但与上面提到的词义的扩大稍有不同,词义的缩小通常在由原先的上义词转喻为范围较小的下义词的过程中,原先的上义词概念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下义词的含义。

转喻在同一概念域或语义域中,如果体现为部分转喻部分,结果则是词义的转移或变化。如“glass”用来指代“眼镜”,“iron”用来指代“熨斗”,“paper”指代“纸”,这些都是用材料代替实体。再如在表示人体器官的词汇的词义转移中,常常用实体来转喻功能。如“have a good eye for distance”,“have a sharp eye”,“turn a deaf ear to”,“have a good nose”...[3]56在这些例子中,人体器官被用来指代其功能,如视觉、听觉、嗅觉等。

除了词义的变化有影响外,转喻在词性的转换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语言使用中不难发现,很多词汇都有不止一种词性。如在前文提到的“hand”一词,除了作名词表示“手”和“劳工”等意义之外,还可以作动词表示“递交、传递”等意思。词从一种词性转化成另一种词性,从而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转换后的意义与原词的意义并不会有太大的偏差,两者之间联系密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归功于人类的转喻认知机制。例如:

(1)to author a new book; to ski; to hammer; to blanket the bed; to dust the room

(2)the bites; the flight; the product; the construct

从第一组例子可以看出,原本为名词的“author”“ski”“hammer”“blanket”等都被用做了动词,使其在原先的意义上相应增加了“写作”“滑雪”“捶打”“铺毯子”等新的意义。在第二组例子中,本来为动词的“bite”“flight”“product”“construct”都表示的是“咬伤”“航班”“产品”“构造成分”等名词意义。而这些新词的扩展都不是无端产生的,而是根据其原来的名词或动词词义产生的,它们之间通过转喻思维产生联系。所以说,转喻思维是词性转换的认知基础。

四、结语

词义演变是所有语言的共同现象。从内在原因来看,隐喻和转喻是其背后重要的认知机制。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隐喻和转喻对词的多义性产生了巨大作用。隐喻使词义在两个语义域中因为相似性而发生变化。转喻使词义在同一个语义域中因为相关性或邻近性发生变化。此外,转喻还为词性的转换奠定了认知基础。隐喻和转喻作用下的词义演变,满足了语言使用者丰富表达和思维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Traugott,E.C.&Dasher,R.B.Regularity in semantic chan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3]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张绍全.词义演变的动因与认知机制[J].外语学刊, 2010,152(1):31.

猜你喜欢

指代词义隐喻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活的隐喻》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字意与词义
自然语言中的指代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