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艰难时世下的金钱哲学——《艰难时世》和《老张的哲学》比较研究

2015-10-26姜雪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0期

姜雪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艰难时世下的金钱哲学——《艰难时世》和《老张的哲学》比较研究

姜雪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见长。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生活,对当时的英国社会制度和盛行的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和抨击。受其作品影响,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在旅居英国期间创作了其第一部小说《老张的哲学》,通过对金钱哲学的讽刺来批判当时中国落后、腐朽的封建意识。狄更斯的《艰难时世》和老舍的《老张的哲学》在对当时社会的功利主义批判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本文从两部小说所共同批判的金钱哲学观出发,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对两部小说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阐释在贪欲纵流的功利社会,以金钱为主导的哲学观对人们思想和生活所带来的巨大伤害。

关键词:《艰难时世》《老张的哲学》金钱哲学影响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作为其中期创作的代表作品,《艰难时世》是一部政治意识很强的作品,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即金钱和虚伪。而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也在其早期作品中对当时中国盛行的金钱哲学即市侩主义进行了批判。目前,国内对于狄更斯和老舍作品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于阐述狄更斯对老舍创作的影响,而针对性的进行比较具体作品来深化某一主题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文将对《艰难时世》和《老张的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部小说中所共同批判的金钱哲学观。旨在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这两部小说的情节进行比较分析,来阐释在贪欲纵流的功利社会,以金钱为主导的哲学观对人们思想和生活带来的巨大伤害。

一、相似的社会背景——滋生金钱哲学的时世

狄更斯身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正是英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业革命的到来给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使大英帝国走向了世界之巅。但是高度发展的经济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暴富,资本家开始对工人进行压榨,劳动者在残酷的压迫下过着穷困的生活。这一典型的产业革命时期成为了“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滋生地。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主流思潮,功利主义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价值判断,它严重扭曲了人性,造成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狄更斯创作了《艰难时世》,小说中所描绘的“焦煤镇”便是产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的一个缩影。狄更斯真实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对极端功利主义进行了抨击,表达了对于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的强烈抗议。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于1925至1926年在英国创作完成。小说中通过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中国“五四运动”前后满目疮痍的旧社会。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新旧交替,处于转型的一个时期。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封建残余势力严重。社会黑暗腐败,封建礼教残余侵蚀着国民的思想,人们唯利是图,寻求一己私利。《老张的哲学》中老张所处的环境便是“五四”前后的北平。老舍目睹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在经历了“五四运动”,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认识到了做人的尊严与价值,因此想要唤醒沉睡的中国人。来到英国后,老舍对中国旧势力的冷酷与腐朽有了更新的认识,他把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付诸于笔墨,塑造了老张这一典型,从而对国民性进行了批判。因此,《老张的哲学》和《艰难时世》不仅在题目上相互显示着主题,在相似的背景中也彰显着相通的本质,即都批判了当时社会腐朽黑暗的一面——对金钱极端崇拜的个人主义。

二、贪欲诱惑下的金钱哲学观

在《艰难时世》中,狄更斯把劳动者生活的困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归结为对功利主义的极端崇拜,因此对边沁功利主义和曼切斯特派政治经济学思想进行了批判。狄更斯认为维多利亚时代文明的残酷无情正是这一残酷哲学培育助长的结果。《老张的哲学》中,老舍也正是通过对老张这一唯利是图人物的讽刺,对当时社会的腐朽和个人主义进行了抨击。

葛擂硬和老张都是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信徒。葛擂硬信奉“事实”,即功利主义。在把事实奉为神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处处体现事实的焦煤镇,葛擂硬可算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是焦煤镇的显贵,身兼数职,既是商人,学校校长,又是国会议员。他认为“人都是利己的动物”,“整个社会都建立在私人利益之上”(Dickens,462)。他是一个“讲求事实”“非常实际、精于计算”(Dickens,3)的一个人。他的基本处世原则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买来的。没有交易关系的话,任何人都不该给别人任何东西,或是提供任何帮助。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一步都只是一种隔着柜台的现钱买卖关系”(Dickens,464)。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仅仅是现金买卖关系,感情、幻想等这些与现金买卖无关的不实在的东西应该在生活中被彻底地根除掉。因此,葛擂硬在生活中处处实践着他的事实理论,压制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无论是经商还是办学抑或从政,他“都是直接或间接为了实现他的事实即功利主义哲学”(田建平,86)。

老张也同样是一个金钱为上的人。在二郎镇,老张也是一个“声名显赫”的重要人物。他营商,当兵,办学堂,还进军政界。如此身兼数职的他只为一个目的——钱。“营商,为钱;当兵,为钱;办学堂,也为钱!同时教书营商又当兵,则财通四海利达三江矣!”(老舍,2),这便是老张的哲学“钱本位而三位一体”。这一哲学还衍生出他的逻辑学和政治哲学,即二支论法“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我的”(老舍,131),“凡公事之有纳入私事范围内之可能者,以私事对待之”(老舍,147)。这一“金钱至上”的哲学就是一种以个人金钱利益的得失为标准的价值判断。在金钱的诱惑下,他处处精打细算,占尽他人便宜。他吝惜钱财,利用各种手段来谋求自身利益。他的生活始终以金钱为重心。对金钱的过分看重,使老张成为了一个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小人。

三、金钱哲学主导下的教育和婚姻

狄更斯和老舍所共同批判的功利主义都有着非人性化的一面和极大的危害性。它们共同体现在对教育和婚姻的影响这两个方面。《艰难时世》中所体现的功利主义哲学和《老张的哲学》中所描绘的金钱崇拜的利己主义都摧残着少年儿童,葬送了爱情和幸福,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影响。

葛擂硬和老张都是功利主义的信奉者,为了追求利益,他们都投身于教育事业,给国家教育带来了一定危害。在功利主义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葛擂硬用“事实”这一能被用来赚钱或与金钱收益密切相关的东西来教育和熏陶他自己的孩子和学校的学生。他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个容器,把那些所谓的事实“以加仑为单位”倾入其中,直灌到满的溢出来为止。他禁止孩子们幻想,否定并指责那些不从事实出发的回答,扼杀了他们的天真。在他功利主义思想的毒害下,他的女儿路易莎和儿子汤姆失去了在成长中应有的快乐,变得思想空虚,感情贫乏。儿子汤姆成长为一个彻底的“利己主义者,只关心自己的喜好和利益,完全没能感知到深爱他,为了他自愿牺牲的姐姐的感受和需要”(Arneson,62)。这也直接导致了路易莎婚姻的不幸和儿子汤姆抢劫银行的犯罪悲剧。在其“事实哲学”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变得情感枯萎,精神空洞,已然丧失了人性的美好,变得自私自利。葛擂硬教育下的“优等生”毕周便是被这一原则影响的最好例证。他处心积虑,极端自私,只注重自己的实际利益。面对葛擂硬为儿子汤姆的求情,他冷酷无情,不顾个人情感。他是“注重个人利益的功利主义哲学的虔诚信徒,把追逐名利置于个人的情感之上”(王彦军,44)。在葛擂硬的教育下,人们只会变得愈加自私自利,成为只重利益不重情感的冷血动物。

而老张办学堂只为钱。他是一个嗜钱如命,为钱不惜损人利己的教育界败类。开设学堂,只是他赚取钱财的一种手段。他利用学堂占取学生的便宜,如让学生李应自掏腰包为学校买冰块来迎接学务大人,让学生家长捐给学校大为夸张的款待费用。并以学堂为掩盖,来贩卖鸦片收获暴利。而他给学生的真正教育却少之又少。他平日教给学生们的书是旧书,传授的知识也较为迂腐,学生们很难接受到较为先进的知识。而且在老张极端自私自利行为的熏陶下,学生们的身心难免会受其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老张的教育对当时社会也是百害而无一利。

《艰难时世》和《老张的哲学》都有着一条爱情的主线。路易莎和李静都是美好善良的姑娘,她们都不幸地嫁给了比她们大二三十岁,且她们并不爱的富有男人。她们都是功利主义残害下的受害者。在父亲的劝说下,出于对弟弟无限的爱,路易莎唯有选择安排好的婚姻。婚后,她遇到了懂她,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她的赫德豪士先生。她渴望真爱,却又害怕苟合。在经过了内心的挣扎后,她痛心地放弃了这段爱情。《老张的哲学》中的李静也有一名深爱自己的男人——王德。李静自小和自己的叔父相依为命,为了生计叔父向老张借了钱,自此欠下了债务。对于难以偿还的债务,老张提出纳李静为妾相抵。为了叔父平静的晚年,“出于性格的软弱,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她放弃了自己的爱情,答应做老张的妾(李长福,97)。可见,路易莎和李静这两位姑娘都是为了家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都有着不幸的人生。

四、结论

《艰难时世》和《老张的哲学》作为狄更斯和老舍的代表作都反映了二者对当时社会广大百姓生活与命运的关心,以及对当时社会腐朽和拜金主义盛行的愤慨。他们在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和批判功利主义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艰难时世》是以当时的时代背景命名,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产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劳动者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追求自身最大利益,导致了劳动者生活的艰难与困苦。《老张的哲学》则从信仰观念角度命名,体现了当时社会落后、愚昧的封建意识以及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二者都暗含了对当时功利主义的抨击。同时,狄更斯和老舍都通过对这种金钱哲学对教育和婚姻影响和后果的揭示表达了他们对功利主义的深恶痛绝。因此,狄更斯和老舍虽然处于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但他们都看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苦难,并希望通过对当时功利主义的抨击来唤醒国民意识。

参考文献

[1] A rneson, Richard J.“Benthamite Utilitarianism and Hard Times”.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8) 60-75.

[2] Dickens, Charles. Hard Times. Shanghai: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12.

[3]成梅.《老张的哲学》与《艰难时世》漫谈[J].外国文学研究,1999(83):133-136.

[4]老舍.老张的哲学[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5]李长福.评《老张的哲学》的人物形象塑造与人物结局[J].贵州社会科学,1983(5):95-99.

[6]李瑞雪.狄更斯与老舍对功利主义批判的比较研究——以《艰难时世》与《老张的哲学》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5):123-124.

[7]王彦军.功利主义的悲剧——重读狄更斯的《艰难时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43-45.

[8]田建平.功利主义哲学统治下的人性——浅谈《艰难时世》中的人物[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