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教师教学观研究综述

2015-10-25柏晶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9期
关键词:研究教师教学

柏晶

教师教育

国内教师教学观研究综述

柏晶

本文旨在介绍教师教学观在国内的具体研究情况,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与关注。文章对教师教学观的概念及其分类了进行辨析,然后对及其研究重点与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最后对现有的研究做出述评。

教学观;象描述分析法;文献综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上开始流行对教师实际具有的教学观进行大范围研究比较。当时,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引起人们对教师教学观的关注与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课堂中灌输式教学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的教学观会影响其教学行为与方式,因而,教学观逐渐引发了研究者的注意。

“20世纪中期,西方学者开始研究教师的认知和思维,它涉及教师的计划与决策以及对学生行为的分析”[1]等,这些过程的分析又需要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因此,这是引起教学观研究的又一个因素。

随着外国对教学观研究的日益深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研究视角。而且,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课程改革把转变教师教学观当作一个重要的目标,这使教师教学观研究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领域。本文旨在梳理近年来国内教师教学观的研究状况,从而探寻其发展规律并预估其发展趋势。

一、教师教学观概述

(一)内涵

关于教师教学观的定义,国内研究借用国外学者Larson.S的观点,主要界定为教学观是指教师从实践的经验中逐步形成的对教学的本质和过程的基本看法[2]。而且,随着教师教学观的逐步形成,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现象和本质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由此持续影响其在教学各环节中的表现和实践,例如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聚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握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最终,教师教学观将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及结果。

(二)教师教学观的分类

目前国内研究关于教师教学观分类的研究,比较典型的是高凌飚针对广东省物理教师开展调查研究后进行的分类。他将教师教学观主要分为5种类型和两种取向[3],5种类型可以归纳为“知识传授型、考试应对型、能力发展型、态度纠正型和教书育人型”,两种取向主要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取向和互动培育式的教学取向。

笔者认为5种教学观可以分为4类,可以将“态度纠正”与“教书育人”归为一类,原因在于虽然态度纠正与教书育人的偏重有所不同,但教书育人确实可以包含态度纠正,因此可以将两者合并为 “教书育人”。

以上四类教学观,主要解释为:

知识传授型,主要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传授知识,教学是知识转移并内化于学生的过程。教师是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收者。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是教学目标,核心是经由教师转至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则为知识的积累与内化。

考试应对型,该类教学主要是帮忙学生获得某种合格证书或者职业资格考试,教学聚焦于提升学生考试成绩。其中,教师是训练供给方,学生是训练接受者,教学过程主要是按照考试要求,通过反复训练学生适应考试要求。考试成为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主要导向。

能力发展型,该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内化能力的发展。教学过程是促使学生理解和鼓励学生重新建构原有观念的过程,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息息相关,教学效果表现为注重学生对问题看法的认识及转变。

教书育人型,该类教学注重教师的榜样和模范作用,教师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学内容不但包括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尤其也关注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健康心理的育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二、研究现状

(一)研究重点

1.基于不同视角的教师教学观分类。继高凌飚对高中物理老师的教学观进行研究后,出现很多不同视角的教学观研究。包括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观研究,如“高校师生教学观念研究”(张贵贞,2012)、“小学语文教学观及其实践研究”(张瑜,2012)、“高中教师研究性学习教学观的研究”等;也包括不同学科教学观研究,如数学、语文、英语、阅读等,使教师教学观具有学科特色;也有从教学方式视角提出教学观分类,如“从课堂提问透视外语教师的教学观”(刘冰,2012)、“福州市高中教师研究性学习教学观的研究”(庄云芳,2003)。

2.国内外教师教学观的对比分析。“由于人的思想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有密切联系,教师教学观也会受到环境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西方教育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观与我国未必相同”[4]。比较分析后,可以发现其中一些教学观念会随着环境和文化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也有一些观念是普遍共存的,通过这些可以加深对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认知。由于国内关于教学观的类型研究较多,因此国内外教学观的对比分析主要集中于教学观的分类异同。对比结果表明:(1)外国没有应付考试的教学观。(2)在学习动机和态度方面,中国教师认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同等重要,而外国教师只注重内在兴趣。(3)中国教师把教书与品德联系起来,西方教师则倾向于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与道德及行为规范无关。

总的来说,国内与国外教学观的类型基本上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是:国内教师对考试的极度强调;学习动机和态度方面,中外有所差别;将教书与育人联系起来。“差异的根源在于传统文化、教育制度以及社会环境的制约”。

3.分析教学观对教师行为、方式与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必然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学习效果的达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传授型的教学观促使学生向更加表层式的学习方式上转变;态度型的教学观,或者更广泛地说,互动式的教学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向更为成就式的学习方式上转变”[5]。从总体上看,教学观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但是教学观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大一些。知识传授型教学观以及灌输式教学思想倾向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学业进步。能力发展型和教书育人型的教学观,或者是互动式的教学思想倾向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正面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学业进步。同样教学观也会影响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的实施。

总的来说,已有的研究主要偏重于以上三点。其中国内对教师教学观的分类研究较为成熟,关于教学观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各要素的影响研究较少。

(二)研究方法

“关于教师教学观的研究,人们最初以一种自上而下的范式,将其归类为建构主义教学观、认知主义教学观和行为主义教学观等,后来发现教师所持有的教学观不可能与某一理念完全一致,意识到只有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才能揭示教师实际持有的教学观”[6],因此现象描述分析法应运而出,成为教师教学观研究的新视角。

关于现象描述分析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

1.研究对象:经历这一现象的人基于自己的经验所得到的观念。它是一种第二层次的视角,即以参与者本人对所参与过程或现象的看法为对象或着眼点的视角。

2.研究目标: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同一现象的具有实质性区别的不同描述。

3.基本方法:由于人的思维活动无法直接观察,因此要通过经历现象的人对自己的经验的描述来概括人们对所经历现象的本质看法。

4.研究条件:“研究在真正的学习或教学环境中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进行,符合研究生态化的要求”[7]。

具体的来说,现象描述分析法是教学观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因为如果要对教师教学观进行研究,往往是将深度访谈与量的研究相结合,即先将现象描述分析法具体化后再实施分析。

三、研究述评

(一)研究问题

目前国内对教学观的研究仍然浮于表层,很难说已经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由于教学观是一种观念或看法,必定要涉及到人们的心理与思维,因此“教学观研究不仅要从教学系统的角度来解析教学观,更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8]。然而,现有的研究虽然运用质的方法进行研究,但对人们的心理情况仍然不够重视。

(二)研究趋向

目前,教学观的分类研究已较为丰富,原有的一般性调查及概括研究已不适合现代教学的发展,因此研究者开始在研究方法和对象上进行更新,同时注意扩展多新文化环境中。例如,深入研究教学观和实际的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教学观与其他教学因素的关系,解析这些关系的机制。在“探讨教学观与教学因素的关系后,应该探索能够完成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观转变策略”[9]。关于教学观与教学因素的关系研究,已有相关研究者提出关系图,如图1所示,它反映的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网,但与当今时兴的复杂性学习、适应性学习相关联,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另一个值得进行研究的领域是教学观的跨文化研究和国际比较。“尽管在某一文化体系中找到的教学观,大体上在其他的文化体系中也可找到,但文化的差异引致教学观的不同还是很明显的”[10]。通过教学观的国际比较,可以加深我们对国内外教学观的认知,取长补短,同时追根溯源至引起教学负面效果的本质因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但从目前来看,教学观方面的国际比较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这是我们研究的一个入门口,也是我们改革的新动力。

图1 教学观与教学因素关系图

本文系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东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素质标准及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编号:GDJG2013265)成果之一

[1]高凌飚.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16.

[2]高凌飚,王晶.教师的教学观——一个重要而崭新的研究领域[J].学科教育,2003(7):1-6.

[3]高凌飚.教师的教学观:类型与跨文化比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93-102.

[4]郭清娟.教师差异教学观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8.

[5]高凌飚.教师的教学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下)[J].学科教育,2002(11):16-19.

[6]张丽冰.广州市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观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

[7]吴有昌,高凌飚.现象描述分析学:一种重要的质的研究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8(10):44-48.

[8]王萍,高凌飚.国外教师评价观研究及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0(1):76-80.

[9]郭清娟.教师差异教学观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8.

[10]蒋凡凡.教师的创新教学观与其教学行为及学生创新学习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郭一鹤

I106

A

1671-6531(2015)19-0101-03

柏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广东广州510665)。

猜你喜欢

研究教师教学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最美教师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