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5-10-25马涛
马 涛
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观察
马 涛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行传统开腹术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行超声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32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发热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月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子宫肌层均完全愈合,但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时子宫肌层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
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宫腔镜;超声
子宫肌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是由结缔组织以及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多见于30~50岁女性,不仅影响其月经状态,且对育龄女性的妊娠以及生育造成严重影响[1]。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宫腔镜手术是利用宫腔电切镜能够彻底切除子宫肌瘤,目前已逐渐取代开腹术或子宫切除术[2]。本研究就超声联合宫腔镜用于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8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子宫大小不超过妊娠10周,宫腔长径在10 cm以内,肌瘤直径在60 mm以内,均具有生育要求,排除手术禁忌证、合并其他盆腔病变以及由其他因素所致的不孕。根据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行传统开腹术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行超声联合宫腔镜手术的32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3~48岁,平均(35±3)岁,肌瘤直径30~60 mm,平均(38±3)mm;其中合并高血压3例,糖尿病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50岁,平均(35±4)岁,肌瘤直径25~58 mm,平均(39± 3)mm;其中合并高血压4例,糖尿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经下腹部正中行手术切口,逐层切开入路,子宫浆肌层切开后,将肌瘤结节彻底剥除,然后采用无损伤肠线缝合瘤腔管壁,常规关腹。
1.2.2观察组 患者行超声联合宫腔镜手术,采用日本Tsoshiba公司产SSA-240A型超声扫描仪引导手术,探头频率为3.75 mHz,选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纤维宫腔检查系统以及电切系统进行手术。术前2 h将200 μg米索前列醇经阴道置于患者后穹窿内,常规行静脉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超声监视下,采用300~500 ml葡萄糖注射液进行膀胱灌注,并以4%甘露醇进行膨宫处理。在超声监视下,采用双极切开患者子宫肌瘤表面被覆黏膜以及肌层假包膜,予以10~20 U缩宫素静脉滴注,仔细观察突出于宫腔的肌瘤体,然后采用电切环在肌瘤侧方进行交替切割,采用卵圆钳进行钳夹和扭转,彻底切除和取出瘤体组织,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术后常规留置宫腔Folley导尿管,并经球囊内注入适量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压迫止血,术后24 h取出导尿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统计其术中及术后输血、发热情况;术后1、3、6个月及12个月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月经改善情况,同时进行妇科检查以及超声检查,观察其子宫肌层愈合情况、子宫肌瘤复发情况以及妊娠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住院时间(d)对照组 48 65±6 146±9 6.3±0.8观察组 32 52±5*120±9*4.2±0.6*
2.2手术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输血0例(0.0%),发热1例(3.1%),术后月经改善30例(93.8%);对照组患者中,输血5例(10.4%),发热12例(25.0%),术后月经改善39例(81.2%);观察组患者的输血、发热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月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子宫肌层均完全愈合,但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3、6个月时子宫肌层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子宫肌层愈合情况比较[例(%)]
2.3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6~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0±0.3)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3例(9.4%),对照组3例(6.2%),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术后妊娠情况比较 观察组妊娠15例(46.9%),对照组23例(47.9%),两组患者术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发病率较高,国外调查研究显示,其发病率为20%~30%,国内报道高达50%左右[3]。子宫肌瘤不仅可引起月经过多以及腹部包块等,还可导致不孕以及流产等,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以其创伤小、手术切口小、腹腔干扰少、不影响卵巢功能、对内分泌影响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大医师及患者所接受。但宫腔镜手术治疗较大肌瘤时,需要将电切环置入肌瘤中进行切割,但存在视野不清、术中需进行膀胱灌注及膨宫处理等问题,可能引起低钠血症、静脉空气栓塞等并发症[4]。临床研究发现,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肌瘤,能够准确显示肌瘤大小、术中可判断电切位置、范围、方向及深度,指导手术切割,避免损伤盆腹腔器官,减少子宫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5]。同时,超声监视下手术能够避免膨宫过度,减少电切综合征的发生,进而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术中配合缩宫素能更好地显示和切除肌瘤,也便于术中止血;术后留置球囊压迫宫腔止血,可有效预防术后出血[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与吴喆[6]报道一致。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输血、发热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月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创伤较小,安全性更高。Kumakiri等[7]研究认为,在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有无子宫壁穿透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能否经阴道分娩的唯一因素。本研究中,两组术后肌层切口均完全愈合,但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3、6个月时子宫肌层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
综上所述,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
[1] 刘美华.B型超声在宫腔镜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20(20):112-114.
[2] 娄玉芹,郭清,张铭娜,等.宫腔镜技术结合宫腔超声及造影术诊治宫内胚物残留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3(18):2800-2801.
[3] 王琳,温伊莉.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超声引导62例[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313-314.
[4] 赵卫红,李文君,程北婴,等.宫腔镜下电切巨大壁间内凸子宫肌瘤1例[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12):1342-1344.
[5] 纪颖,贺晓,周明华,等.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0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2):2203-2204.
[6] 吴喆.宫腔镜联合超声对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5,24(3):227-228.
[7] Kumakiri J,Takeuchi H,Itoh S,et a1.Prospective evaluation for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vaginal birth after laparoscopic myomeetomy[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08,15(4):420-424.
R737.33
A
1673-5846(2015)12-0182-03
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本溪 1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