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门诊换药室患者晕厥中的应用价值
2015-10-25吕红燕
吕红燕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门诊换药室患者晕厥中的应用价值
吕红燕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门诊换药室患者晕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门诊换药室进行换药的498例患者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晕厥发生率1.2%,对照组晕厥发生率9.6%,观察组晕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2%,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5.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在门诊换药室进行换药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晕厥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预见性护理;门诊;换药室;晕厥
晕厥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一种突发性、一过性的广泛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意识丧失。晕厥发作时间一般很短,数秒或数十秒钟就可恢复意识[1]。只有极少数发作时间较长,会伴有四肢抽搐的症状。晕厥的常见原因可分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性晕厥、直立位低血压性晕厥[2],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最为常见,多发于年轻人,心源性晕厥和脑性晕厥常见于老年人,直立位低血压性晕厥多见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据统计,人群的20%~40%在一生中曾发生过血管迷走性晕厥[3]。为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门诊换药室患者晕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门诊换药室进行换药的498例患者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49例,女156例,男93例;年龄15~60岁,平均(35.5±2.4)岁。对照组患者249例,女148例,男101例;年龄17~56岁,平均(34.5±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 患者到门诊换药时,要先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患者有无晕厥病史、发生晕厥的诱因、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本次换药的相关情况,对于害怕疼痛的患者可以指导其进行深呼吸,给其讲解感兴趣的事情以分散其注意力。
1.2.2评估伤口护理 对患者的伤口进行评估,观察伤口的大小、有无红肿热痛、有无渗液、有无脓性分泌物等。
1.2.3操作过程中的护理 给患者换药时可以采取平卧位,对不同体位影响晕厥的发生情况研究表明,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坐位容易发生晕厥,半卧位次之,平卧位不易发生晕厥[4]。护理人员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要边换药,边观察患者的面色,适时给予鼓励性语言,患者如有不适要暂停操作,保护伤口,待患者好转后再继续进行。如果患者发生晕厥,要立即向医师汇报,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抬高下肢,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当患者恢复意识后,给予温开水口服,休息一段时间即可离开。
1.3观察指标 给予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满意度评定分为非常满意(85~100分)、满意(75~85分)和不满意(<75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晕厥发生率为1.2%(3/249),对照组患者晕厥发生率为9.6%(24/249),观察组患者晕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24,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给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2%,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大脑作为人体分化程度最高的器官,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和较完善的血液代偿系统。脑耗氧量约占人体1/6,血流量占人体1/5,因此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正常脑组织在缺血3 h后就会出现不可逆变化,6 h则会出现所有缺血脑细胞坏死[5-6],正常情况下,脑血管具有自动调节功能。晕厥是由于大脑一时性广泛供血不足所致,主要原因有心脏输出量减少或心脏停搏、突然剧烈的血压下降或脑血管的普遍性暂时性闭塞。研究认为,脑缺血时大脑皮质与基底核是最先受影响的,而且是最敏感的,然后为下视丘和中脑,然而延髓脑桥网状结构对缺氧状态有较大的耐受性[7-8]。
晕厥是短暂的全脑血流量突然减少,一时性大脑供血或供氧不足,引起意识丧失。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是有固定的诱因,如疼痛、情绪紧张等,发作前无任何症状,会很快恢复,无后遗症,是一种良性疾病,预后较好,但反复发作可导致精神紧张,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影响生命质量;心源性晕厥往往持续时间较长,病情凶险;直立位低血压性晕厥常表现为体位突然改变后,出现眼前发黑、晕厥等;脑性晕厥是由于一过性脑缺血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导致暂时的广泛性的脑供血不足。
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护理前或者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预测患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给予在门诊换药室换药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后,其晕厥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有关报道相似[9]。可见,对在门诊换药室进行换药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与患者进行沟通,充分预知晕厥发生的可能性,可明显减少晕厥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 董运芳,丁俊琴,张秀果.咳嗽晕厥综合征致跌倒损伤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5,21(16):156-157.
[2] 叶英,梁冬红,朱朝花,等.强化健康教育对提高肾病性晕厥跌倒患者预见性自护能力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4):275-276.
[3] 蓝招添.浅谈门诊治疗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应急护理思路构建[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18):242-243.
[4] 毛琦,郑宏.体检者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26(2):134-135.
[5] 童利珍,唐丽英,徐全英,等.手指外伤患者门诊换药时晕厥发作50例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2015,4(1):298-299.
[6] 吴淑芳,黄招兰,王燕华.减少门诊清创换药患者晕厥发生率的护理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4,13(11):325-326.
[7] 陈美婵,吴艳媛,李便平.预见性护理程序预防门诊手术患者晕厥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269-270.
[8] 肖桂香.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门诊换药室患者晕厥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6):1429-1430.
[9] 赵利娟,武素玲,雷淑玲.预防性健康检查抽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22(33):104-105.
R471
A
1673-5846(2015)12-0166-02
长春市中心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