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润肺通痹法治疗肺肾阴虚和心肝虚火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5-10-25赵东凯
赵东凯
养阴润肺通痹法治疗肺肾阴虚和心肝虚火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赵东凯
目的 探讨养阴润肺通痹法治疗肺肾阴虚、心肝虚火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肺肾阴虚、心肝虚火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养阴润肺通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81,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养阴润肺通痹法治疗肺肾阴虚、心肝虚火型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间质性肺疾病;养阴润肺通痹法;临床疗效
间质性肺疾病又称弥漫实质性肺疾病,是一种累及肺间质、细支气管和肺泡的一种肺部弥漫性疾病,其主要病变为肺间质弥漫性浸润、渗出和纤维化。近年来,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就养阴润肺通痹法治疗肺肾阴虚、心肝虚火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肾阴虚、心肝虚火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8~81岁,平均(57±10)岁,病程6~36个月,平均(23±7)个月。所有患者均与《内科学》[2]中间质性肺疾病诊断标准相符,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意识障碍及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静脉滴注甲泼尼松(40~80 mg/d),3~5 d后,口服泼尼松,剂量为每天30~40 mg。观察组患者采用养阴润肺通痹法进行治疗,药物方剂为百合固金汤:百合15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玄参15 g、浙贝15 g、桔梗7 g、生甘草10 g、麦冬15 g、白芍15 g、当归15 g、桃仁12 g、没药12 g、豨蔹草10 g、威灵仙10 g、蜂房10 g,以清水煎服,取汁300 ml,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同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加减治疗,如反复咳嗽患者,可加用黄芪、白术、防风;对于气阴两虚患者,可加用五味子;对于痰多患者,可加用瓜蒌、化橘红;对于真菌、霉菌感染患者,可加用白癣皮;对于肺蜂窝及弥漫网状改变患者,可加用鳖甲、水蛭。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咳嗽、憋闷消失,可从事一般体力劳动,CT检查显示肺部阴影消失,网状改变明显改善;显效:咳嗽、憋闷明显好转,CT检查显示肺部阴影变清晰,网状改变有所改善;有效:咳嗽、憋闷等症状好转,CT检查显示肺部阴影变清晰,网状改变无变化;无效:咳嗽、憋闷等症状无改善,CT检查显示肺部情况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患者中,7例出现轻微呕吐、疼痛、局部水肿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7/50),其不良反应均在次日缓解,无需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工业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间质性肺疾病致病因素较为广泛,部分致病原因较复杂,且目前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而其致死率极高、治疗难度较大,是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疾病。研究证实,祖国医学以其深厚理论体系、特有辨证论治理论和整体观念,在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功效佳、毒性小的优势,获得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
根据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特点、致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中医学中的“肺痹”范畴。《素问·玉机真脏论》中云:风寒湿等外邪犯肝肺,闭于肺中,使气机受阻,攻而发之为肺痹。《圣济总录》中认为肺痹是因患者肺体感受外邪,或因机体营卫不足,外邪侵袭,导致机体气机阻滞在肺络中而发病,因而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会出现烦满喘息、胸背疼痛、咳嗽上气等症状。同时,清代医者叶天士也认为,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变位置在肺部,是因气机不畅、治节失调、邪气壅闭于经络而形成[3]。根据中医学研究的间质性肺疾病的致病机制可知,其主要是由于患者气机壅塞、肺肾阴虚、痹阻不通所致。当今研究发现,在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中,活血化瘀、瘀阻肺络类药物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研究认为,间质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是“痰、瘀、虚”,痰瘀阻滞肺络贯穿于间质性肺病中,因而补益正气、滋肾润肺、活血化瘀是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关键。本研究所选用的百合固金汤中,百合、生地黄、熟地黄具有治邪气,补正气的作用;麦冬具有润肺生津作用;玄参具有滋肾清热作用;当归、芍药具有养血和阴作用;淅贝具有清肺利咽作用[4];当归、桃仁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诸药合用,可以起到补益阴液、滋肺养肾健脾、降虚火的作用[5]。对于反复咳嗽的患者,加用黄芪、白术、防风,能益气固表,对于气阴两虚的患者,加用五味子,可起到扶正本元,增强抵抗力的作用,能减轻呼吸道感染;痰多患者,加用瓜蒌、化橘红,以达到化痰止咳的效果;真菌、霉菌感染的患者,加用白癣皮,可以起到有效抗感染作用[6];蜂窝及弥漫网状改变肺患者,加用鳖甲、水蛭,则可提升通痹化纤之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养阴润肺通痹法治疗肺肾阴虚、心肝虚火型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是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理想方法。
[1] 周锦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5(10):89-90.
[2] 仕丽.温肺化纤方外敷治疗间质性肺疾病60例[C].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成立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1.
[3] 李振华,彭守春,康健,等.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12):804-805.
[4] 赵磊,毕丽鑫,王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C):65-65.
[5] 陈银魁,吕俊刚,胡斌清,等.通痹化纤喘可治注射液治疗肺间质纤维化240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3):327-329.[6] 赵东凯,杨桂仙.补肺纳肾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亏虚型)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8):44-45.
R256.1;R563.1+1
A
1673-5846(2015)12-0030-02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 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