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5-10-25左洪菲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病毒学聚乙二醇丙型肝炎

左洪菲

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左洪菲

目的 探究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和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有效减轻肝损伤,改善肝功能,病毒学应答率高,患者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疗效明显。

慢性丙型肝炎;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临床疗效

慢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肝脏坏死和炎症[1]。慢性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每年新增约3.5万人次,且该疾病呈全球性流行趋势,易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2],导致病死。本研究就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慢性丙型肝炎诊断标准[3],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1~67岁,平均(42±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0~68岁,平均(42±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抗HCV阳性;②谷氨酸转氨酶(ALT)升高;③总胆红素(TBiL)升高;④近3个月内未接受其他干扰素或免疫调节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②肝硬化失代偿期;③严重的心、肝、肾等系统疾病;④精神疾病;⑤妊娠期;⑥对治疗药物过敏。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进行治疗,患者口服利巴韦林300 mg/次,3次/d,同时皮下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万U,1次/周;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治疗:患者口服利巴韦林300 mg/次,3次/d,同时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180 μg,1次/周。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年为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病毒学应答情况包括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和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病毒学应答判定标准:RVR:治疗1个月后,HCV-RNA<正常检测下限[4];SVR:治疗后随访6个月,HCV-RNA<正常检测下限;ETVR:治疗结束后,HCV-RNA<正常检测下限。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病毒学应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RVR、SVR及ETVR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情况比较[例(%)]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血小板计数下降2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3/43);对照组患者中,皮疹2例,出现流感样症状1例,食欲不振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4/4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暂停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转轻,经对症治疗后缓解,不影响治疗效果。

3 讨论

丙型肝炎是由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且未来20年内与HCV相关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将持续增加,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极大[5],已成为当前环境下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丙型肝炎致病根本原因在于HCV感染,但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长期饮酒、过度劳累以及长时间服用具有肝毒性药物等,会促进患者病情发展。该病症病理改变与乙型肝炎比较相似,多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6],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病情严重者可形成假小叶造成肝硬化。HCV感染的发病机制包括免疫介导和HCV直接损伤两种,病毒因素包括病毒基因型、复制能力、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等,免疫介导包括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体液因素和细胞免疫反应等,且饮酒、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也可对HCV的感染病程具有一定影响。HCV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和其他途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症状较轻,临床多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易疲劳、食欲不振、腹胀等,也可无任何自觉症状,经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临床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多采用标准抗病毒方案进行治疗,其根本目的在于清除或持续抑制患者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伤,阻止病情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HCC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现阶段,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进行治疗。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是一种光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抗病毒效果良好。干扰素是抗HCV的有效药物,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属于处方药物,是一种经欧盟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长效干扰素,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性细胞膜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当两者结合后可启动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内过程,包括诱导某些酶的表达。它在体内和体外均可抑制病毒复制或病毒复制后使子代病毒不能离开细胞,其抗病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改变宿主细胞代谢有关,能够在延长半衰期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抗病毒活性。临床研究认为,利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最理想治疗方法为本品与利巴韦林合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肝损伤,抑制HCV复制扩散,治疗效果良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RVR、SVR及ETVR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有效减轻肝损伤,改善肝功能,病毒学应答率高,患者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疗效明显。

[1] 曲彩红,郑振达,朱洁明.长效干扰素α-2a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心肌缺血伴血压升高1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33(11):842-844.

[2] 梁惠卿,杨嘉恩,唐金模,等.康氏抗纤方联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4,55(23):2011-2015.

[3] 陈杰,邹永光,王少敏,等.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31):39-42.

[4] 茅雯辉,陈文,魏来.聚乙二醇干扰素a-2a与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7(1):6-14.

[5] 黄艳玲.健康教育应对派罗欣治疗丙肝不良反应的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4):149-150.

[6] 汪月娥,张天嵩,范青琪,等.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10):616-621.

R512.6+3

A

1673-5846(2015)12-0028-02

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辽源 136200

猜你喜欢

病毒学聚乙二醇丙型肝炎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丙型肝炎的最新传播途径与预防研究进展
病毒的基本性状一课的教学设计
病毒学研究性教学研究
病毒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83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及其分析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胸腺肽α1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的影响
聚乙二醇渗透胁迫对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