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移植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癌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5-10-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3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移植术肝移植

闫 峰

(山西省肿瘤医院 检验科,山西 太原 030013)

肝移植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癌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

闫 峰

(山西省肿瘤医院 检验科,山西 太原 030013)

目的 研究对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采取肝移植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从而为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合理应用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100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5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移植手术各时间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与对照组比较,凝血最终强度及凝血形成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出血量较低,且Ⅰ期所需新鲜冰冻血浆超过Ⅱ期约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Ⅲ期各指标均显著下降,相比较肝癌组需要的新鲜冰冻血浆量更大,而红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移植术之前凝血功能显著优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同时血制品及出血量需求量低于病毒性肝硬化组。

肝移植术;肝硬化;肝癌;凝血功能

肝病终末期患者生理及病理特征都会出现明显改变,尤其是凝血功能下降是其主要特征。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肝移植手术来治疗晚期肝病患者,但是受肝功能损坏影响,患者术前常伴随凝血功能障碍[1]。本次研究对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采取肝移植手术,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100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20~64岁,平均(32.5± 7.6)岁,此组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58例,年龄19~62岁,平均(31.9±7.4)岁,两组均满足肝移植手术适应证,无显著心脑血管疾病,采取经典非流转原位肝移植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麻醉:手术前30 min时需肌内注射安定10 mg阿托品(国药准字H42021159,生产单位:湖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0.5 mg,麻醉诱导使用咪唑安定(国药准字H20031037,生产单位: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5 mg,使用咪唑安定3~5 mg,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123422,生产单位: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1 μg/kg,异丙酚(国药准字H19990282,生产单位: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0.5~1 mg/kg,琥珀胆碱(国药准字H31020599,生产单位: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100 mg,完成快速插管后,以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维持麻醉状态,混合吸入10~25 mL/L异氟烷和氧混合吸入,另给予哌库溴铵0.06~0.08 mg/kg,将三腔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锁骨下静脉处,同时将Swan-Ganz漂浮导管置于颈内静脉,以温毯、温血仪等来维持患者体温。

1.2.2TEG监测:设定温度为37 ℃,利用特制血液杯以固定角度进行旋转,将螺旋丝悬挂针放入杯中,对血液的凝固状态进行观察,当血液和探针出现切应力,则针的运动轨迹会发生变化,此时在传感器的放大作用下,TEG图形可展现出对应的图形,以用来对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观察。Ⅰ、Ⅱ、Ⅲ期分别对应麻醉后、无肝期开始及新肝期90 min三个时间段。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②观察两组患者Ⅰ、Ⅱ、Ⅲ期出血量、凝血反应时间、凝血最终强度、凝血形成速率、新鲜冰冻血浆及红细胞。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术前两组凝血酶原指标对比: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前两组凝血酶原指标对比

2.2两组患者各时间凝血参数、出血量及输入血制品对比:观察组Ⅰ、Ⅱ期与对照组比较,凝血最终强度及凝血形成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出血量较低,且Ⅰ期所需新鲜冰冻血浆超过Ⅱ期约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Ⅲ期各指标均显著下降,相比较肝癌组需要的新鲜冰冻血浆量更大,而红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大多凝血物质都在肝脏内完成合成,并且肝脏可合成抗凝物质、纤溶酶原[2]。另外肝脏还能清除纤溶酶原及凝血因子。若患者肝病较为严重,凝血因子Ⅱ、Ⅶ、Ⅸ的合成会出现下降,进而导致脾功能亢进,使血小板数量与器官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出现。肝移植当中,无肝状态下容易出现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主要由血小板稀释性下降及凝血因子减少所导致,此时必须给予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等[3]。而无肝期间因为出血量较大,并不会产生新的凝血因子,所以血小板会不断下降,加剧凝血功能障碍。新肝早期需行灌注可能对凝血功能带来不良影响,考虑可能因为酸血症、低温等问题导致[4]。肝移植术后1/3的患者可能发生显著的肝素化,一般可持续2 h,同时若患者伴随凝血功能障碍,则对于肝素化的敏感性更高,严重时可能发生出血,最终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凝血参数、出血量及输入血制品对比

接受肝移植术患者基本为肝硬化终末期患者,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手术前凝血功能低于观察组,同时其Ⅰ、Ⅱ期的手术出血量显著高于观察组。无肝期后因为患者钙离子及体温显著降低,或是酸性代谢产物上升,因此凝血功能发生显著下降,为了将患者凝血功能维持在稳定状态,有必要在Ⅰ期采取措施调整患者的凝血功能[5]。术前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低于对照组,主要原因为肝癌患者肝功能损坏程度较轻,同时肝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但目前临床对其具体机制还未达成共识。

综上,肝癌患者术前、术中凝血功能优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采取肝移植手术时,应观察其凝血功能,及时进行矫正,适当补充血液制品,对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严格控制。

[1]李国,文天夫,严律南,等.活体肝移植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3):184-187.

[2]薄艳,李代红,许建刚,等.不同基础肝病肝移植术围术期的血液保护与成分输血[J].广东医学,2012,33(6):798-800.

[3]魏来,陈知水,曾凡军,等.肝移植术后早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0,31(7):418-421.

[4]李兵,姜一新,张宇,等.肝移植术中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监测指标相关性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4):340-342.

[5]翁亦齐,喻文立,刘伟华,等.活体肝移植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J].山东医药,2010,50(51):73-74.

R735.7

B

1671-8194(2015)23-0152-02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移植术肝移植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脏康复对预后的影响
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
体外膜肺氧合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研究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
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意义
精密吻合移植术在眉毛自体毛发移植中的应用
《肝移植》(第2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