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高危因素探析

2015-10-25孙岩妍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3期
关键词:川崎儿科病程

孙岩妍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 辽阳 111000)

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高危因素探析

孙岩妍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分析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高危因素,为诊疗川崎病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将发生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未发生冠状动脉扩张组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31例(38.75%)纳入观察组,其余纳入对照组;显示年龄≤1岁、WBC>20×109/L、CRP≥100 mg/L、热程≥10 d、IVIG使用病程日≥10 d成为KD是否并发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独立风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点关注伴有高风险者;若有需要,应及早应用IVIG。

川崎病;小儿;冠状动脉扩张;因素分析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病。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是川崎病常见并发症,未经治疗患儿发生率约为15%~25%,冠状动脉扩张是CAL最常见病理类型,严重者可出现心肌梗死、心脏病甚至猝死,川崎病已成为许多国家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首要病因[1]。本次研究试探析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高危因素,为防治CAL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某院儿科收治确诊的川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川崎病;②未合并先天性心脏病;③临床资料完整。参照2004年美国心脏学会制定关于KD诊疗标准确诊。共纳入患儿80例,其中52例、女28例,发病时年龄3个月~11岁,平均(4.7±0.9)岁。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病历资料。将发生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未发生冠状动脉扩张组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

1.3统计学处理: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单因素分析

2.1.1计数资料分析:80例患儿中发生冠状动脉扩张者31例(38.75%)纳入观察组,约占冠状动脉损害93.94%(31/33),剩余2例为巨大冠状动脉动脉瘤,直径分别为8、7 mm。计数资料分析显示,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ESR加快率高于保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保守组计数资料对比

2.1.2计量资料分析:计量资料对比显示,观察组年龄、血钠、WBC、IVIG使用病程日、CRP水平、热程与保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保守组计量资料对比()

表2 观察组保守组计量资料对比()

因素 观察组(n=31) 保守组(n=49) P年龄(岁) 1.96±1.32 2.85±2.50 <0.05血钠(mmol/L) 32.83±12.34 67.43±11.68 <0.05中性粒细胞比(%) 60.51±14.59 65.94±16.28 >0.05 WBC(×109/L) 11.4±5.51 7.9±3.5 <0.05白蛋白(g/L) 29.2±4.94 30.4±4.4 >0.05乳酸脱氢酶(U/L) 141.4±81.4 136.4±21.4 >0.05 IVIG使用病程日(d) 9.08±4.21 8.06±3.85 <0.05 CRP(mg/L) 55.02±24.54 41.17±18.01 <0.05血红蛋白(g/L) 104.82±10.55 104.75±10.93 >0.05热程(d) 11.70±4.18 9.73±4.14 <0.05 PLT(109/L) 284.84±105.74 348.7±84.54 >0.05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并发冠状动脉扩张为应变量(Y:无=0,有=1),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素为自变量,所有因素(X)一次性全部进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岁、WBC>20×109/L、CRP≥100 mg/L、热程≥10 d、IVIG使用病程日≥10 d成为KD是否并发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独立风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川崎病患者是否并发冠状动脉扩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KD病因尚不清除,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报道显示可能与感染所致急性免疫调节系统紊乱、遗传因素有关,故临床上,寻找感染证据成为针对CD患者开展监护的主要循证目标,为回顾性分析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本次研究显示年龄≤1岁、WBC>20×109/L、CRP≥ 100 mg/L、热程≥10 d、IVIG使用病程日≥10 d成为KD是否并发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独立风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罗泽民[2]等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KD多见于婴幼儿,不同年龄段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我国上海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小儿KD冠状动脉损伤多见于1岁以下儿童与本次研究基本相同,国外多项报道显示1岁以下KD误诊率较高,一定程度成为并发冠状动脉扩张主要原因[3]。川崎病社会认知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属送院治疗意愿。WBC一定程度反映机体炎症水平,冠状动脉扩张本质上仍属于血管病变范畴,急性发作期多数患儿WBC显著上升[4]。血常规检测方便、价格低廉,是一种理想的监测技术。张园海[5]等研究表明,WBC一般在1周内到达峰值。CRP是一种细胞急性时相反应物,反映机体炎症水平,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CRP可作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风险因素,热程一方面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一方面反映患儿未获得及时治疗,两个方面都可能成为KD并发冠状动脉扩张风险因素。IVIG使用病程日≥10 d反映医师经验性用药技术水平,一般来说医师识别高风险患儿,及早运用IVIG有助于降低冠状动脉损伤风险。

综上所述,应重点关注伴有高风险者;若有需要,应及早应用IVIG。对于发热、疑似KD患儿,应做好影像学检查及时确诊。

[1]杨晓东,黄敏.川崎病诊断实验室指标及其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7):491-492.

[2]罗泽民,樊映红,刘德松.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385-1388.

[3]史宏,徐鸣,周敏.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危险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09,30(6):835-837.

[4]阳明玉,唐建红.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11):120-122.

[5]张园海,褚茂平.川崎病患儿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动态变化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5):537-535.

R725.4

B

1671-8194(2015)23-0081-02

猜你喜欢

川崎儿科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基因分型检测在预测乙肝进展、病程及转归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