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感于读书

2015-10-24周明江

大理文化 2015年8期
关键词:邻家黄油大妈

周明江

有次回乡,去看望邻家的大妈,大妈从小待我不错,小的时候贪玩调皮,常常误了饭点。大人要忙着做农活,叫几声没回应,就不管我了。

母亲为了让我长记性,往往把剩菜剩饭锁在柜子里。回家后倒腾一阵找不到吃的。饿得我眼冒金星,直咽清口水,要不是没力气,真想一把火把老屋点了!

过得最悲摧的时候,就是无奈地走回小屋。还没抛开被子,自己就被自己的怒火烧倒了。饿着肚子也能睡着,这就是少年吧。

邻家大妈家和我家只隔一道墙。墙上搭满了瓜架子,南瓜、丝瓜、佛手瓜……缠在一起长,分不清是你家还是我家。

墙上有一道豁口,听到动静。大妈往往趴在豁口上,我气急败坏的样子,老惹得她哈哈大笑。笑过后,大妈总是说:“过来,过来,我给你做。”

有时我心里太憋屈,赌气不理她,大妈就从豁口处爬过来:“耶,出息啦。脾气大了?”一边说一边牵我的手。

那时候日子苦,大妈总是把最好吃的给我:舀些剩饭,切一截香肠或者剜一坨火腿心子。和着炒好后撒点儿葱花,上面还盖个煎好的荷包蛋呢。长大后才知道,这也算是我吃过的最早的“扬州炒饭”了。

吃饱后嘴皮不能沾油,我用袖子使劲儿擦,这样出门后就不怕碰到母亲了。到了开下顿饭时我嘴皮还是干的,一副“没力气”的样子,不知她老人家心里怎么想?

养只鸡还贴把米哪,更何况养个儿子。

这么一想,好像天下的道理都让我一个人占尽了,心里充满莫名地快乐。大人们表达歉意的方式就是给我夹菜,想笑却不敢笑出来,能把人肚子憋疼。至今我的胃口都很好,可能就是那时没笑出来,把肠子憋粗了。

大妈的大女儿小怜和我同岁,母亲说,你小的时候,农忙时你大妈回家喂奶,连你一起喂呢。可能是吃了她不少奶的缘故,在我的心里,邻家的大妈像母亲一样亲。尤其是受委屈的时候,我都想搬过去跟大妈一起过。

这一天还没进门,就听到大妈正教训逃学的孙子:“你小子不要逃学了,喏,你要学隔壁的周叔叔,他就是因为从小爱读书,现在给国家当记者呢……”听得我脸红耳热,我都成了大妈用来举例的榜样了,这门是进,还是改个时间再来?让我纠结了老半天。

仔细想想,大妈骂得也对。像我这种劣根性很重的人,就是应该读书认字。用知识好好改造自己。

今天想来。要是我当年不读书。在村里有可能是个游手好闲的废物。有“智者”甚至描绘了我不读书的未来:年龄大了直接当选钻石王老五,肩上站只“鹩哥”,吹着口哨,走过有待嫁闺女家的门口。有人赶紧关门上栓……

我呢,心里苦。就会像有的人一样天天喝酒。村里产的玉米,说不准大部分都让我烤酒了,一年下来,农民少喂几头肥猪呢。

——这恐怕是到目前为止我为本村做的唯一贡献吧。

同时,这也算是读书的好处。

到了学龄,我真的上学读书了。大妈为了鼓励我,常常对我说:“你要好好读。将来当个干部。我把小怜许给你做媳妇。”读好书能当干部又能娶小怜做媳妇,我当时不懂。但相信大妈说的一定是好事。

也许是受了鼓舞,我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很好。后来,我成了一家省报的记者。

在二十年前的农村,知识改变命运,是真理。

我成了干部,小怜却没成为我媳妇。不是大妈食言,在农村,你当了干部不主动下聘礼,口头约定就自动解除。这样也好,要是小怜姐姐真成了媳妇,今后听姐的还是听我的,可能要一辈子才能搞清楚。小怜姐姐书读的没我多,可能没想到这一层。她刚结婚的前两年我回乡。见了我还脸红呢,躲着走。

她这么一搞,吓得我直到姐生了孩子才敢谈恋爱,还生怕老婆说我是“二婚”。爽了约,当然得用青春作代价。小怜姐姐嫁人了,个中的酸甜苦辣,我也只好换个人体验了。

在城里工作,我才发现,城里人是多么重视读书。为了让孩子读好书,城市每天都上演着神话,学区房疯狂地涨价,有的“名师”,补课费动辄一节课七、八百元,为了让孩子们提高成绩,不惜花光积蓄,甚至于有的父母,因为对孩子教育观念上有差别。含泪离婚……

城里没地,不读书能做什么呢?而读好书,多数人能当干部,不管孩子们认不认同,反正父母们是这么想的。“工厂”一词在他们的心里是有阴影的。再说,工厂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都读过不少书。读书少的,只能做普通技工,下了班身上还有产品的味道,他们会说,这孩子命苦呀。

于是孩子们认真的读书,苦练“除味功”。他们好像特别忙,忙得都没有吃过邻家大妈的“扬州炒饭”。那是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童趣,而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反倒成了奢侈品。

书读多了学问就大吗?也许不是,我到过很多家庭,却从未吃过孩子们做的食物,哪怕是一碗面。也许是,学问大了身子轻,走路时脚不沾地。不少的孩子上了名牌大学。有了好工作。可这时父母才发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身份也降了,成了“保姆”,或者说好听一点“生活老师”,从头一点一滴,给孩子们补生活课。

“你要争气,将来到国外上大学,到国外生活……”

这是这些年我在城里听得最多的教育孩子的话,令我又震惊又费解。

我没有去过国外。一是钱太少,怕丢人。二是文化不高,怕迷路。三是没名气,无人请。但我从不反对孩子们到国外读书。我们的国家,有好多人到国外受了很好的教育,回来后做成以前做不成的事。或者,在国外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享受着他们的成果,没什么不好。我也不反对孩子们到国外生活,地球本是一个村,在开放的时代,哪儿适合哪儿过。

其实,好多父母和我一样,都没有去过国外。隔着雾霾也能看清外国的月亮?我想,倒是这些父母们,该重新好好读读书了。

本是公平的选择,让孩子们自己做主即可。面包也好,饺子也罢,都是食物。面包里有黄油,饺子里还有肉馅呢。没吃过黄油,却到处说黄油有“药用功能”,有点荒唐。从这个角度说,治理心里的雾霾,可能比治理大气的雾霾花更长的时间。

刚好,大妈在院里教训小孙子,凑热闹的孩童越来越多。我也说两句:你们要好好读书,爱动脑子的,书读得越多越好,读到国外回来最好。爱动手的,不用读那么多书,不会什么读什么。见了书就头疼的,那就到学校多认字,将来娶媳妇,知道她大名叫什么……总之,很快你们就能快乐读书,长大后,读书快乐!

此处有掌声!

大妈没多少文化,她也叫好。我是一个读书人,把书读到了一个农民都叫好的程度,我特别高兴。

读书,其实是一件多简单的事。

猜你喜欢

邻家黄油大妈
大妈
大妈为何尿失禁
引用要恰当
听邻家吹笙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妈?
法国“二手黄油”网上热卖
如何鉴别动物性黄油
我与邻家孩子的较量
邻家有“女”初长成
千万不要和大妈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