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中的实验课
2015-10-24宋关中
宋关中
【摘 要】物理课堂中实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实验课一般都穿插在文本教学之间,这对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做出了保证。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会影响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是提高成绩的保障。然而使学生得到一堂精彩难忘的实验课是教师的必然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文章中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方式
现在物理课堂上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并不高, 教师注重灌输多于启发, 那么怎样能有效地把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既提高成绩,有培养态度和能力,我提出本课题研究。
1.课题的背景
1.1课题的提出
基于目前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教师成绩要求压力过大,造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分数, 不重视让学生体会和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在于研究怎样能有效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2研究价值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迫切需要改革。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物理实验教学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许多教师为了分数,一味做题,不愿花时间从事实验教学,在让学生思考时不愿意花时间去让学生自主思考,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而从学生的角度,由于很多孩子在假期时被迫上了各种补习班, 已经填鸭式的学习了新课,所以真正在学校听课时,已经没有了新鲜感,缺少了激情, 也就没有了自主研究实验的兴趣, 只是机械的听老师讲完,被动的听完,实验只被作为收集数据,验证理论,应付考试的工具。学生实验也失去了它的意义,学生很少提出问题。忽视了实验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实验,有演示实验,有学生分组实验,有课后小实验小制作等,减少了一些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较多探究性实验,提倡将演示实验尽量转化为学生的随堂实验,同时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实验,强调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还要考虑全国地方的地域特点,对于我们这样相对发达地区而言就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有些实验因为自身设计、器材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还不够理想;从物理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来看,教材上某些章节实验数量还不够,教材里有的图片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成演示、或分组实验,必要时还需加入一些学生自主创新出的实验;从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即使是同一套实验器材,但在不同的教学设计理念下、由不同的教师完成实验教学时产生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物理学史的发展过程是在先人的不断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对于自然界的科学规律,需要人们充满好奇的去发现,不断地探究,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探究能力。所以本课题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方面,不断探索,在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甚至在为我们物理学的发展方面,都很有研究价值。
2.省内外相关论述
关于实验教学一直都是省内外物理教育工作者积极研究探索的重要方面。省内外的各种学术期刊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全国优秀学校的先进经验和教学事例。《学周刊》2011年21期中论述了杜朗口中学的实验教学的做法。他们采用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明确的小组分工,有主持讨论者,仪器准备者,实验记录者,实验操作者,写实验报告者。 完成实验后还要对试验结果归纳总结。教师再以试卷、纸条的方式检验学生掌握情况。杜朗口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都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为改变这种状态,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长期研究怎样将物理实验和教学有效的结合。在许多方面比较深刻。《物理实验论》作者陶洪结合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实验教学理论研究,书中强调注意通过实验原理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原理是设计实验的重要环节,是实验设计方案的理论基础,是完成实验的基石。实验教学不仅在国内被逐渐重视起来, 而且在国外早在20世纪初的德国教育家W.A赖伊就提出了实验教育在各领域的重要性,在著作《实验教育学》这本著作中进行的阐述。
综上所述,省内外先进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各种相关著作给我们奠定了理论基础,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可行性,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我们借鉴省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利用各相关著作作为指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达到真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达到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3.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设计中找到挑战与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物理实验,能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研究方法
围绕实验探究的策略和方法,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调查问卷法;(2)行动研究法;(3)案例研究法。
5.研究的成果
通过研究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提高实验能力。
总之,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要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因此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是我们进行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张顺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软件:电子版,2015,(2):289-289
[2]易智平.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途径研究[J].俪人:教师,2015,(2):226-226
[3]冯薇.创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之我见[J].科学咨询,2015,(5):99-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