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探略

2015-10-24张太香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张太香

【摘 要】在我国基础教学中,小学数学不但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方面具有其优势功能,而且在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和辩证的世界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探讨当前小学数学学习模式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模式的建立措施: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渗透数学思想和亲身探究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模;教学

当前小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有了大幅度的改革,这就要求数学教学适应改革的变化,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去进行小学的数学教学。同时新课程标准注重创新教学,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较重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虽然对于旧课程标准来说,新课程标准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在教学中就是需要每个小学数学教师与学生不断探索的问题。否则新课程标准不但不能发挥其优点,而且把旧课程标准的优点也丢掉了。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模式的建立。

1.当前小学数学学习模式存在的不足

1.1形式化模式严重。我国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需要通过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创新能力和初步的演绎创新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逻辑创新能力,而忽视了合情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很多模糊问题,对直觉思维也有所怀疑。实际上,只有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巧妙地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2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空间想象能力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直接感知的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的过程。但是空间创造性想象的训练,学生对空间形式的创造性想象是较困难的,也就是说在想象过程中不依靠模型,直观图的帮助,而只是相据需要在头脑里对空间形式进行加工创造出新的空间形状是不易的,那么学习会更加困难。

1.3解决困难问题之后。在现代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中,问题解决教育成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与传统的数学结构体系相比,新课程中的数学的体系结构有重大改革,比如小学几何学习要求先从对空间数学体的整体感受入手,再研究组成空间数学体的点、直线和平面。但新教材的这种安排,从“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到对立体数学本质的把握是有困难的。

2.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模式的建立措施

在创新的社会发展中,小学数学教学应本着“以学生创新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着眼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数学作业这个乐园中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1转变教学观念。过去,小学数学给学生的感觉似乎枯燥多于生动,深奥多于有趣,数学教师都给学生严肃、刻板的印象,这些都让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随着人教版新教材的应用,教师也应不断改变。教师教态自然亲切,眼神机敏、宽容,语言和蔼、幽默,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感情,对教师所教的科目也就容易喜爱。

2.2注重因材施教。我们知道,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在布置学生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因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注重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实践的成功者。备课时,我认真选择课本习题、练习册习题以及补充习题,进行以教材为依据,教学目标为准则的合理组合,使每一节课的作业适合各类学生,且适量、适宜、适时。尽量使学生乐于参与作业的全过程,体验作业成功的快乐。

2.3渗透数学思想。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传统的数学教材中,一般是以专题训练形式出现,较少渗透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但是,现在很多教材已把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作为练习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很多练习体现了函数思想,只是这样的设计意图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例如我们在“十几减几”一课的教学中,组织了这样一次练习:看卡片口算14—8,12—8,11—8,10—8,17—8,13—8,16—8,15—8。学生口答后,教师随意把算式及答案呈现在黑板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排排队,并说说有什么发现。于是,有学生依据“被减数从大到小”把算式排列起来,有学生则从小到大排列;有学生依据“得数大小”来排列。其间,有学生发现了“被减数越来越小,差也越来越小;被减数越来越大,差也越来越大”的规律。

2.4亲身探究体验。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性的数学作业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亲自探索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适当地布置操作性作业,从而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之后,我把许多图形装入袋子里面,让学生伸手到袋子里摸出老师或同学说出的图形,以此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用纸画出所学过的几种图形,并用剪刀把这些图形剪下来,之后,小组合作用这些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画,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拼出了汽车、火车、房子、机器人等不同图形。这些操作活动既发挥了学生主体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又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在求异、求新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总之,新时期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认识、理解数学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创新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小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凌文根.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1.26

[2]段娟.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与启示[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9

[3]李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体会[J].青海教育,2010.7

[4]李凤往.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2

[5]张梅玲,郭建伟.小学数学教与学的宗旨及其实现[J].数学教学通讯,2009.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