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建构略谈
2015-10-24张晓勇
张晓勇
【摘 要】苏科版物理教材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求课堂教学有效化,不仅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更要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是新课改的核心所在。本文将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的策略建构,探讨初中物理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一、认识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
苏科版教材相较以前的教材来讲,有以下特点:一是教材的结构体系设置合理,教材内容整体的编排顺序不拘泥于物理知识的逻辑顺序,像八年级上学期学习简单的声学、热、光等物理现象,八年级下学期力学基本概念和规律,九年级时就学习抽象程度较高的简单机械、能量、电学等有关知识;二是苏科版教材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这种过程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过程,并且在苏版教材中更注重插图的使用,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并综合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内容包括:让学生学到知识,从对知识的不理解到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对所学课程从不喜欢到喜欢,喜爱所学课程并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到主动的学习,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还有通过对课堂的学习能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发展。与课堂有效性相对的是负效教学,所谓负效教学是指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学习兴趣不高,负效学习对学生起到的是干扰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
初中物理的课程教学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初中物理课程就必须要实现有效教学,才能实现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
二、初中物理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
1.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符合情境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的课堂提问有些枯燥,激不起学生回答的兴趣;教师仍是课堂提问的主体,不能和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课堂提问问题仍然是以教学为主,以学习教材为最终目的,而忽视了学生新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不适合学生,有些教师对问题的提出表述不清楚。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在平时对教师进行培训,创造条件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的设置课堂问题。教师提问问题目的主要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更好地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来了解生活中的常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因此提问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并及时总结物理知识中的规律。每一门学科都有着本学科的客观规律,掌握学科规律是学好本门课程的一项重要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直接告诉学生结果,更应该让学生明白该结果取得的过程,要善于总结客观世界中的物理常识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产生的过程。在进行实验时可以先拿棉布、毛巾等表面不同的东西,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这两种不同表面的物体上经过,让学生注意观察小车在上面的运动情况,并结合课本的教学案例来得出规律,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规律,然后教师在进行比较完整的结论。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课本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首先要处理好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的度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仅仅是要引起学生的趣味性,而忽略了知识性的开展,那么物理教学的结果就是失败的,同样如果只是枯燥乏味的教授学生物理知识,因物理本就是一门枯燥的课程,那么肯定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教学也就是失败的。因此在教学试验中要注意有效地进行两者的结合,可以采用问问题的方式,如在讲述光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幻想如果世界没有光,那么世界将会怎样,让学生将幻想中的没有光的世界表述出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趣味性的实现方法有多种,但关键在于要和知识性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实现物理的有效教学。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实践性与探究性的对接。初中物理的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好实验是学好初中物理的基础也是关键所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实验教学法,而实验教学的实现就是要结合物理教学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实现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广泛参加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在实验中主动学习,通过直接观察实验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的学习,而实验的探究性是指深入的研究某些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纠正学生在某些概念或者常识方面的错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认真归纳得出结论。
5.初中物理教学要实现抽象和形象的有效结合。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物理方面的概念及规律等记忆性的知识点比较抽象,而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实验则是比较具体的,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只是简单介绍课本知识,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更习惯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感性认识来理解抽象性的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验来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将物理教学活动的抽象性和形象性融合在探究式、启发式的教学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一要注意促进教学过程中关于抽象问题的形象化的表述,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运动、力等概念,学生容易产生概念的混淆,那么教师就应该细致的考虑这些问题,用形象化的语言使学生能够分清这些概念;二是要借助形象化的手段来表达抽象的问题,例如,在讲述“光的折射”的原理时,不仅仅要介绍现实当中存在的光的折射的现象,还应借助光的传播与介质的关系来进行折射现象的阐述,还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三、结束语
初中物理的有效学习是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服务的,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为了分数、为了考试,而是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的物理学习要实现更好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走向生活,而在生活中也能更好的学习。实现物理的有效学习更能有利于学生各种技能的掌握,学生涵养的提高,通过有效学习,要促使学生能从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开放学习。
【参考文献】
[1]焦新健.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J].方法交流,2011,(02)
[2]何丽祥.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建构[J].新课程,201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