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途径

2015-10-24魏玉兰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美的教学学生

魏玉兰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要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而且要训练学生对美的理解,对美的鉴赏和开发美的创造力。根据语文课的财富特点和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美育教育。

一、利用教材中蕴含的美来引导学生发现美

教师在结合自己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细细地品味和赏析景物描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察情态,明晓情理,拓展情怀。初中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对美的形象,包括语言、音乐等非直观性形象,都有一定的感受和鉴赏能力,通过朗读,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艳美,“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凄美。这些不同的自然格调有着不同的自然美,带给学生的强烈体验和美的熏陶,进而使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学生欣赏社会美,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人只有经过了审美培育,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美能力。教材中,杰出人物的情操美,平凡人物的人情人性美,都是培育学生具备完整、高尚心灵的绝好素材。例如:《岳阳楼记》中所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抱负,可以培养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游子吟》 中所体现出来的感恩之情,可以培养学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社会亲情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展现出来的矢志不渝爱国爱民,可以培养学生“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社会节操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社会智慧美。

二、营造美学气氛,创造美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注重美的情感与美的形象的关系,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情感因素。抓住中学生富有鉴赏和感受美的激情和冲动的特点,营造一定的美学气氛,激起学生的兴趣,撩起学生的激情,唤起学生的冲动,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认识、鉴赏、创造美的形象。例如,我们在将古典诗词和相关音乐组合成而成的欣赏课中,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感受诗词《水调歌头》中的语言形象和音乐《水调歌头》中的音乐形象和二者融合的意境形象,进而拓展到学生所熟悉的多首诗词歌曲和配乐诗朗诵,让学生感受、鉴赏、区分、再现多种形式的美,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被调动起情感,去感受认识美。又如我们在利用鲁迅小说《故乡》进行审美教育时,设置了一个法庭审判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自愿报名担任原告、被告、辩护、法官、记者等不同角色,进行法庭审判活动。课堂上,学生们踊跃发言,慷慨陈词,情绪高涨,感情充沛,具体深刻地领略了闰土形象的悲剧美。

三、引导学生在想象中领会美

教学中要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以美感人,以情感人,心灵日臻“净化”,摈弃假、恶、丑,趋于真、善、美。教师要借助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来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毛泽东的《长征》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红军长征的千辛万苦,体会我们现代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美的生活。“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一幅画,“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一幅画,“日出江花红似火”是一幅画,“接天莲叶无穷碧”是一幅画等等,不能说这些画面不美,这是意境美的感性再现。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无言美,曹操东临碣石的博大美,北方地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劲美,杜甫登高的凄怆美,陈子昂登台的孤独美。这又是意境美的理性再现。现代散文家郁达夫的名篇《故都的秋》,作者信手拈来北京普通人家的房前屋后以及街头巷尾,描绘了“小院静观”“槐蕊清扫”“残蝉闲听”“雨后风凉”“枣红佳日”五景,构成故都北京秋天“清、静、悲、凉”的独特韵味。再如《荷花淀》前三段的环境描写,既描绘了白洋淀如画的风景,又展示了富饶的物产和劳动创造的生活美,更有夫妻恩爱的人情美。总之,通过意境再现,让学生对美的欣赏达到“悟”的最高境界。

四、指点学生感悟美,强调美育的愉悦性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这种愉悦感是一种自由的舒畅的感受。唐代诗人杜牧《读韩杜集》曾用诗句描述过这种体会:“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他愁苦烦闷之时,吟读杜甫诗韩愈文,渐感舒畅愉悦,这种感受如那美丽的女麻姑,用那柔嫩小手在痒处搔摸一样。语文教学中,教师“指一点门径”,“给一点暗示”,让学生自力品文,“自求得之”,“随时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得到美的欣赏,充实自己的经验,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审美的愉悦性是增加语文教学的吸引力的关键之一。

五、在说写训练中学会创造美

说话是口头语言表达活动,是语言交际最重要最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创造美、表现美的活动中,说话训练占有重要的地位。言为心声,说话文明、有礼貌,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的精神世界。所以要指导学生表现朗读,创造性复述,演讲辩论,一方面训练他们音质优美甜润,语脉清晰流畅,使说话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这一方面也要训练他们说话注意称呼,注意使用谦词敬语,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和语气,力求达到语言美。作文是书面语言表面活动,是综合性的创造性智力训练。用书面语言描述自然和社会生活美,这是一种难度更大的创造美。因此,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以读促写,由模仿到创造美的境界。在讲读课文之后,应安排同类型的题材进行作文训练,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述、结构安排、主题表达方面对范文以模仿入手,进而达到独创境界。还可以在评讲作文时有意识地把学生习作与范文比较,使学生由此对美与美的创造有真切的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审美创造力。

总之,只有挖掘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将美育充分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够让语文课堂上洋溢着美的旋律,从而使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的教学学生
好美的雾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