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务微信发展策略研究

2015-10-24段淑敏张六成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5期
关键词:政务微信政府

段淑敏 张六成

摘要:社会化媒体的发展速度考验着政府的思维转换、反应速度和应用能力。伴随网络问政信度、效度的深入,政务微信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该文对政务微信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拓宽了政府“阳光执政”的新渠道。

关键词:政务微信;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275-01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与社交网络的兴起,微信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政府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行政性事务,回应大众关注问题,这种快速传播方式创新和完善了社会对话机制,增加了行政透明度。但伴随网络问政信度、效度的深入,政务微信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政务微信认证有漏洞、账号推力不足、定位混乱、内容官僚化、时效性差、宣传渠道单一等。政务微信如何发挥“威信”,实现政、民之间立体化的沟通与互动,有效引导社会舆情,是目前函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政务微信内容构成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上增加的功能模块,个人和企业均可通过该平台打造其公众号,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消息内容。微信公众平台支持PC端网页、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登录,并可绑定私人帐号进行群发信息。行政部门可通过微信这个自媒体平台展示行政微官网,进行微推送,开展微活动。从政府工作角度看,政务微信还可对内开展工作。如:利用微信进行视频会议、群聊等,传达工作情况、解读政策、进行人员调用公示,保证政府工作高效进行。

2 政务微信发展策略

2.1 加强认证管理机制

未经认证的政务微信会降低用户关注度,因此开通账号后,政府机构应尽快提交材料、增加微信好友以获取官方认证。政务微信的持续发展需要从制度上加以保障,应研究制定相关建设指导意见和管理规范,对政务微信的主办机构、发布内容、建设原则、管理制度、考核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使其真正成为常规化、规范性、制度化的办公平台,确保政务微信的运营管理高效、严格和有序[1]。目前虚假信息对政务微信的发展已形成倒逼之势。很多貌似“官方出品”的山寨政务微信甚至采用类似头像,外观上足以以假乱真。对此类账号应及时打击,以免其借官方名义发布诈骗或不实信息。政府机构应加强技术建设,可成立网络问政办公室,完善运营、监管、安全机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问责和监督。

2.2 进行精准定位

政务微信要实现政务O2O跨平台协同联动机制,突出“信息+服务”定位,实现多渠道全覆盖,必须了解用户使用政务微信的行为偏好与真正诉求,如用户浏览习惯、阅读高峰与低谷、信息传播路径等。可通过各类服务吸引用户关注,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用户需求,智能匹配更加精准化的信息资源,进而通过数据化运营不断地优化功能、内容与用户体验,形成良性循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用户平台,真正做到以“互联网思维”来武装政务微信。

2.3 打造优质的政务微信内容

微信能否被转发,取决于内容是否击中受众痛点、引起共鸣。政务微信平台必须依据群体圈子特性优化其内容,以精短篇幅涵盖丰富信息量。新闻表达上应站在平民化视角,避免官方套话。政务微信平台应该成为政府部门在移动互联网上开办的政务办公“微窗口”,提高民众对政务微信平台的有用性感知。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必须正视网络舆论对政府行为的倒逼作用,密切监视网民评论态度,准确掌握舆情信息诉求,确保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

2.4 加强互动性

政务微信要与政府的各项工作深入结合,充分发挥微信的正能量,“政务性”与“实用性”并举,实现一站式服务。为兼顾用户互动体验和内部回应能力,建议结合自动和人工回应方式,拓宽系统自动查询、业务自动回复的范围。可通过开发自动回复功能的自定义菜单,设置常见的咨询类数据库,丰富关键词以方便应对“同质化”询问。政府部门要把握好政务微信信息推送频率和发布间隔的稳定性,控制发布和互动的节奏及信息量大小,避免失语或刷屏。

2.5 “政务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互融互通

政务网站内容丰富、功能全面,但互动性差。政务微博间的互动较强,已形成集群效应,克服了网站间各自为政、互不来往的弊端。而政务微信应对突发事件、紧急动员和澄清虚假信息等有时效性的信息发布更及时迅速,推送精准。政务微信解决了电子政务服务中“最后一公里”问题,与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共同构成完整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政府机构应发挥各媒体形式的传播个性和魅力,形成策应,相互补充,形成监督。

2.6 发挥社会影响因素提高平台影响力

发挥社会影响因素提高平台影响力,实施“意见领袖型”营销策略,增加大众参与度与信任度。意见领袖的观点通常能吸引受众的关注,得到转发或参与讨论,产生乘数传播效果。政务微信传播主体应加强与意见领袖的合作,借助“意见领袖”的言行传播主导信息,拓展传播受众面,提高传播力,加深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

3 结束语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变革、创新与超越的时代,社会化媒体的发展速度考验着政府的思维转换、反应速度和应用能力。政务微信必须与时俱进,坚持创新,时刻关注信息变化、用户需求,谋求更长远的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是简单地把政务放在网络上,而是需要深度地整合底层系统、数据与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杜秀丽.浅析政务微信的可持续性[J].管理观察, 2014(32):188-189.

猜你喜欢

政务微信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微信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