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5-10-24徐国雯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5期
关键词:班级同学评价

徐国雯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作者采用了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文章从小组形成,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小组评价、小组成效五方面来阐述对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效果。

关键词:数学学习;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244-02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某位爱鹦鹉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购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喂养,他听人说进口的蛋黄饲料能帮它们补充蛋白质,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扒开它的嘴巴,然后对准喉咙灌进去。有一天鹦鹉挣脱了主人的手,饲料满地都是。这个人生气之余,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鹦鹉正在地上吃饲料,此时,他猛然醒悟:原来它抗拒的不是蛋黄饲料,而是他的喂饲料的方式。

这则生动的例子,与我们教师教育学生颇有相似之处,我们以为自己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教给他们知识,一切都是为他们考虑,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有的学生竟然那么抗拒,甚至拼死不从。所以,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呢?学生为什么会抗拒?是抗拒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也许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一种更能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正在反思之时,全国很多地方进行了教学新一轮课改,为走出高耗低效的应试泥淖,放大课堂的育人功能,学校以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为核心,对课堂教学进行革命性变革,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理想课堂新范式”,并以此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崭新的素质教育之路。我们在学校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发现本人任教的两个班911,912班,在七年级时,在学校中是较落后的班级,911(即711班)数学全校最差,912(即712班)中等,后来每一个学期期末考试,都一次比一次好,到九年级开学初考试,已经比其他班级好许多,912的优秀率已经达到一半以上。回首走过的路,发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共同成长的功能是最大的原因。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模式像是隐形的翅膀,让这两个班的学生展翅飞翔。下面是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涵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同质分层,异质分组”, 在组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组与组之间进行同层、同质的竞争,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始终处于受激励的状态,不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和效果

2.1 小组形成——实

1)人员确定

选定组长: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因此组长的选定要求比较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当选:①管理能力强;②服务意识强;③学习成绩优;④组织纪律严;⑤同学关系好;⑥创意点子多。由全班同学通过民意测评选出符合上述条件的组长。

确定组员:组员确定有三方面的指标:①以“异质分组”为原则:组间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而分组后形成的小组实力相近,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②以“自主选择”为方式:组长可以自主选择组员,组员也可以自主选择组长,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组成的团队更有凝聚力,合作质量也就更高了。③以“适当调整”为辅助:这一过程由教师和组长商量来完成,主要是针对男女比例、实力差距等问题进行调整,这样能保证组间同质。以学业成绩为主,兼顾各种能力特长,把班级同学分三批,记为A、B、C。分好后的每个小组中一般是2个A,2个B,2个C,即6人一组。

2)组建“组中组”

为落实班级同学的“一帮一”,一个也不落下。我们在6人组内再组建3人一起的小小组。落实了每一位同学都有师傅,考核时师徒结对,小组捆绑。小组内有A1,B1,C1;A2,B2,C2 6位同学,我们把前3人定为一小组,后3人一小组。有时候有些活动的开展就由3人组合的小小组为单位。特别在课堂学习中,有时6人一起小组合作,有时3人一起小小组合作,视具体活动需要灵活调整。

3)座位调整

这样的座位安排,落实了小小组内A1负责帮助和监督B1,B1负责帮助和监督C1,另一小小组同理。而A1与A2是一定是班级中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然而一段时间的围坐后发现一些缺陷,主要是初中学生的自制力有限,面对面很容易受对面同学的干扰,特别是在自习等时间段常有同组内同学聊天,纪律难以管理;一般作业必须独立思考才有效,围坐很容易互相询问,使学生丧失很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更有偷懒着,“坐享其成”;教室内的黑板和多媒体投影屏幕在一面,围坐总会使一部分同学长时间背对和侧对黑板或屏幕。经过事实证明,我们发现如图的“蝴蝶形”座位较合理。课堂中需要小组合作时,每组的前排3位同学向后转,这样6人(或小小组的3人)的空间距离更近,其他时间统一面朝讲台坐。

4)适时变动

为唤醒学生潜能,我们规定期中考试后,按照考核情况,对A、B、C进行重分,组长及成员都会发生变动,对晋级的人员和优秀组长进行表彰,以此激发班级每一位同学的上进心。这样也可避免班级同学之间因组间竞争而带来的隔阂。

2.2小组建设——强

1)小组领导的培养

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小组组建的前两周多次不定期的集中培训,教他们一些管理能力,也常常让他们在一起谈谈各组的工作开展情况,相互评论各组工作的优缺点,有好的管理方法互相学习。个别指导,主要是针对具体小组的个性问题进行指导。

2)小组任务的分工

每一小组根据个人各项、特长等对每一位组员进行角色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抢答人(任务完成时举手示意的人)、记录员、发言人、时控员、噪音控制员、纪律监督员。人人有责,使小组中的每个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才会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能够更好的去完成更多的任务。

3)小组文化的建设

设组名。写组训。定组规。做组牌。创建小组吉祥物。拍合家欢。组内成员一起选景于校园中某处,做出可爱的动作拍合家照。然后把照片张贴在教室内的墙壁上。

2.3小组合作——广

老师要多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保证小组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就一定会越合作越和谐。

1)课堂学习时的小组合作

教学新范式的实施使课堂发生了改变,自主学习由小组组织、在小组发生的。小组的组织作用、氛围作用、激励作用、帮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们的课堂中,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或游戏、小组合作的练习训练是最常见的学习方式。

比如上八下数学5.2平行四边形时的学生活动如下:

a.先自主纠错(分析错因,自纠学案,标记疑难,以备讨论)

b.组内讨论(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特别是定义的应用;讨论要明确每个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及背后承载的能力,总结题目的规律、方法和易错点, 注重一题多解。)

目标:人人参与,热烈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 讨论时,手不离笔、随时记录,未解决的问题,组长做好记录。

c.高效展示

目标:展示同学要语言简练准确,声音洪亮 ,面朝同学,自然大方,注意和台下同学的互动,让下面同学能跟上自己的思路。点出思路(步骤、易错点),突出重难点的讲解,总结规律方法用彩笔。下面的同学注意倾听、积极思考,关键内容做 好笔记,有不明白或有补充的要大胆提出,勇于质疑。

d.整理落实(要求:整理巩固错题,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收导学案:各组的C同学的试卷,下课后迅速将修改后的导学案上交。)

2)作业订正检查的小组合作

作业订正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增长点,落实人人作业订正可谓是“轻负高质”的举措。检查时各小小组内A检查B,B检查C。然后同组内2个A互查,在检查的同时,A帮助B,B又帮助C,而两个A相对学习能力较强,互查互帮。真正落实一帮一,效果很好。

3)课外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年龄相近的同伴很少,渴望同伴交流互助。特别在假期间,显得尤为孤独。班级小组可以在假期内开展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聚集在同学家里进行各项学习任务的落实,一起讨论,相互督促,相互帮助。

2.4小组评价——巧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评价对小组之间的合作或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巧妙的评价使学生常常有机会享受成功的感觉,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1)课堂每个阶段进行评价

合作学习基本模式,具体操作:合作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时是不是所有成员参与,每1人没参与扣1分,合作学习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开小差做小动作的,每人每次扣1分;合作学习时噪声控制情况,声音太响,影响其他人学习每次扣1分;在其他组展示或质疑点评或老师讲解时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学会尊重别人等,倾听不认真者或不尊重者每人每次扣1分。展示是指针对老师布置的某一学习任务自主学完后的成果展示,可能是解答某一问题,也可能分析思路,由老师的预设任务而定。这一过程中我规定每组上来展示的学生层次不同,得分不同。如果是C层学生来展示得3分,B层学生来展示得2分,A层学生来展示得1分。这样的目的是激励小组合作学习时优秀学生教会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为小组多获得分数。

质疑或点评是指其他同学倾听后对展示的同学提出不同的意见或相关的进一步的问题,这一步骤中每提一次有效问题加1分。如果提出有效问题展示组的同学无法解决,其他组的同学就有机会来回答,同样按A/B/C分别加3/2/1计分。特别有价值的问题还可额外再加分,由老师和每组一位的评委同学共同打分而定。每节课前三名的小组每个人在班级日考核中各+1,有值日班长记录。

2)巧用班级考核制度

班级考核制度的建立和修订都是学生自己参与的,所有的班级成员都认可。所以在班级考核制度中多设与小组有关的考核,同学们会更用心的经营他们的小组。例如在我们的班规中有这条:“作业5分加好,该次作业加一分;单元测试确定优 (下转第250页)

(上接第245页)

秀分,以班级前三分之一的同学的分数为优秀分的线,上优秀分的同学小组考核为本组加5分;每位同学的分数相加即为该小组总分,小组总分名列前三名的该组加6分”。大大促进同组同学间的互相帮助。

3)巧用多元评价

学生希望受到别人的重视,他们很在乎别人的评价。自评、同伴评、教师评、家长评。上课、作业、课外问问题,学习进步,帮助同伴等各方各面都要进行评价。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重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4)巧用奖励和表彰

个人奖励:勤奋之星、展示之星、进步之星、助人模范……每2周一次,颁发对应的奖状。小组奖励: “明星小组”、“最佳合作组”等,每月一次,按小组考核总分及合作得分来确定。每次发奖状并张贴在教室的墙上。

2.5 实施成效——好

经过两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后三分之一的学生数明显减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两年的实践,学生当上主人,学生学业幸福了。 “我学会了梳理,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合作,收获了友谊;我脸上的笑容多了,阳光多了;我发现,新的课堂给我提供了更快、更全面的成长平台,比起一个人冲刺,和同学们一起跑,可以跑得更快!”我们班的同学张从语说。

3 实践后的反思

通过两年的实践,我看到了学生的可喜变化,但是也有几点困惑还有待解决。1)6人一组,班级分成7个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7个组的成果难以一一展示,会扼杀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而且由于组多往往课堂内容不太能完成,如果少几组展示,考核又不公平,比较困难。2)小组考核中,有的同学为了让自己组多得到表扬,出现互相包庇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虽然也有监督机制,但总是不怎么有效。

参考文献:

[1] 王鉴.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4(8),30-36.

[2] 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91.

[3] 唐小杰等编著,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4] 张殿宙,过伯祥著,数学方法论稿[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 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8.

[6] 罗友发,林光耀.新课程教学方式研究范例[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05.

猜你喜欢

班级同学评价
班级“四小怪”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不称心的新班级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班级被扣分后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