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DCS:图层级协同设计平台方案

2015-10-24余能彬等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5期
关键词:协同设计勘察设计信息化

余能彬等

摘要:协同设计平台是为任意工作场所内基于项目协同工作的设计团队进行分工协作、专业相互配合以及协作共同完成设计工作而设计的,它确保无障碍的进行协作作业,该文介绍了这一方案。

关键词:CAD 协同设计;勘察设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099-03

1 概述

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由多个专业、许多设计人员甚至多个工作场所的多个设计单位组成的设计团队(项目组)按照分工进行协作完成的,并整个设计过程中贯穿进行提资、查返、校审等交互作业,最终完成设计成果,并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设计更改。当前,设计人员仍处在独立使用各自的专业CAD工具进行分别设计工作,目前使用的CAD平台,并未提供在设计过程中的消息传递和同步更新功能,不同设计者在CAD环境下设计时,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同步协作,设计更改的滞后难以避免。由于设计内容的一些修改或者变更无法得到及时共享,协作也就难以进行。

贵州正业协同设计平台是为任意工作场所内基于项目协同工作的设计团队进行分工协作、专业相互配合以及协作共同完成设计工作而设计的,它确保无障碍的进行协作作业,从而提升设计效率:

1)建立并串结合的科学工作模式,缩短设计工期并减少设计冲突

传统的设计工作是下游专业接到上游专业设计互提条件图后才能开始,同时又需要将条件图进行大量的修改才能作为下游专业的底图,并在设计过程中一旦上游专业发生了修改,底图需要重新制作,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设计冲突。协同模式是将设计交互从图纸转向图纸的内容,条件图应是自动整理后下游专业需要的底图而非整幅全图,避免下游专业的整理作业。

统一设计标准,实现无障碍设计数据交换与引用,提高设计质量

设计标准是提高绘图质量和效率,创建各专业基于网络的协同设计环境,实现设计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设计标准为设计数据的无障碍交换提供了统一的语言环境,对提高设计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项目团队协同设计,降低沟通成本,提高设计过程管理和监控力度

通过协同平台,各工作场所、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基于统一的设计标准,实现设计数据和资料实现自动管理、提资、修改自动发现以及流程作业,将所有各专业的设计内容有机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设计数据,使设计与管理实现一体化,项目经理、各级领导和专业负责人等可以实时掌握设计进度和图纸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图纸质量和进度问题,及时指导修改。

3)设计文件资料的统一管理,避免设计文件和资料分散在个人计算机中

工程项目中的所有图纸资料都集中储存在协作服务器中,并且有安全、完善的共享管理和用户权限管理,由服务器实现图纸的版本管理与控制。避免设计文件、工程资料分散在各自的个人计算机中,实现有序的利用、收集、整理和归档,促进设计数据的重复利用。

2 贵州正业协同设计平台技术方案

2.1 设计思路

贵州正业图层级协同设计系统设计遵循“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研究技术路线和所制定的“协同设计标准”。系统设计基于设计院广泛使用CAD平台,在不改变设计软件的情况下,通过制定协同设计标准,快速建立统一的标准化设计环境,这样可以降低推行所需要培训等学习成本,容易为设计人员接受,降低了推广的成本。

1)充分借助已有的CAD基础,避免新采购CAD和学习成本

提供大量工具来协调各设计成员之间的图形和共享图形数据,这些技术贯穿于设计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在设计初期,通过建立依据制图标准的专业图形符号库、CAD标准(DWS格式文件)等,使用专业图形符号库和CAD标准能够提高专业产品设计的效率,保证设计人员采用相同的绘图标准;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使用设计中心、外部参照技术达到协同设计主要取决于设计人员之间图形信息的获取与信息反馈的及时、便捷并同步更新。在设计后期,在设计人员与用户之间建立快捷、准确、通畅,又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电子数据沟通与共享环境。

2)跨部门、专业、跨地域的网络化协同设计

系统支持企业内不同设计部门、不同专业方向上或者同一项目的不同设计企业之间进行协调和配合,从而满足跨地域、跨区域、跨国界的设计发展趋势。通过跨专业、跨地域的网络化协同设计缩短产品设计周期,从针对个体的串行设计工作模式,转向上下游多方协同的并行设计工作模式。

2.2 业务方案

①系统提供“标准与基础维护”模块实现标准图层和参数维护管理,建立专业图形符号库和CAD标准。

②项目设计启动时,通过使用贵州正业协同管理系统的“项目管理子系统”,项目负责人(可能为专业负责人等)进行项目策划工作,对项目的设计任务进行分解,对专业人员进行分工,向各个专业下达具体的设计任务,这些设计任务已经按照设计标准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保证设计人员采用统一的设计标准;

③设计开始,各专业设计人员在协同设计平台中接受到设计任务,从系统已经建立好的设计任务进入到专业CAD软件开始设计工作;随着设计进展,进入提资阶段后,系统根据CAD标准的“专业间图层协作标准”,自动从当前图中提取对应的图层图苑生成规定的提资文件,提供给相关专业直接引用或者参照。

④在设计修改(如自查修改、校审等)时,用户签入设计时将自动更新提资文件,引用该提资文件的用户将收到提醒并自动更新引用,保证所有图形都是最新和一致的,减少“错、漏、碰、缺”。

⑤在设计过程或者后期,设计成图将各专业设计人员所进行设计自动组装成图,并随各专业的设计进展和修改自动更新。

⑥设计完成后,经过校审的设计成果通过系统进行自动出图(生成PLT,用于出图)、输出(生成DWF,用以共享)及归档(生成DWG、TIF用以存档)。

⑦依据ISO9000质量管理运行的设计过程管理子系统融入到整个设计过程,将设计策划、设计输入、CAD设计、设计验证、互提资料、设计会签、成果出图、设计归档、完工评定、设计变更等各个设计环节与管理环节紧密融合,实现集成一体化。

2.3 设计标准

统一设计标准,创建标准化的协同设计环境,将统一的图层、制图规则、文件存储、外部参照、设计输入、文件交换、互提资料、打印出图、图纸归档和组织管理等一系列标准,以及标准化模板与设计环境、设计过程融为一体是图层级协同设计的基础。

2.4 技术架构

贵州正业图层级协同设计平台采用了目前先进的SOA架构模式,抛弃了传统的C/S架构模式,遵循HTTP传输协议,通过“业务架构与系统集成平台”提供安全的文件访问、数据访问、消息提醒、专业协同、工作流驱动等核心服务同时支持内网和互联网的协同设计支持,实现设计地点无关性的协同,保证除了公司内可以使用,分支机构、现场、分包机构也可以无差别使用。

3 应用贵州正业协同设计平台的效益

随着我公司“CAD制图和协同设计标准”的编写和随后推广,图层级协同设计对提高设计协同效率、设计质量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应用图层级协同设计平台为我公司取得很好的设计和管理效益,突出表现在:

3.1 符合当前设计技术,简单易学,帮助设计人员提高协作效率

1) 符合当前设计技术

使用现有的CAD技术,不用学习新的CAD协作技术,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学会。

2) 自动人员分工,自动赋予权限

通过融合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策划,形成人员安排和人员分工,人员权限自动赋予,不用复杂的配置过程,各类人员权限清晰明确,每个设计人员的设计任务一清二楚,所有人分工完成自己工作,不受无用信息干扰。

3) 统一文件管理,统一设计门户

设计文件管理标准化、统一化,文件目录清晰,每个项目、每个用户的项目工程图目录都规范、一致并且不用用户干预,用户统一在协同平台上进行图纸工作,统一了设计门户。

4) 提资有序,自动提醒,修改同步更新

互提资料有序进行,提资时系统自动提醒,当上游专业发生修改时同步自动更新,减少了专业间打架碰撞,减少“错、漏、碰、缺”。

5) 脱网时支持本地设计,联网时再接入系统,不影响设计工作。

3.2 统一设计标准,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工期

统一了CAD设计标准和协同标准,使得并行设计成为可能,专业分工更加细致明确,配合更加默契。专业内部按照不同的设计内容进行分工,而不用再按照图纸目录分工。通过协同设计平台统,将专业团队每个人的设计内容有机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设计数据。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就可以按照项目计划展开工作。通过协同设计平台,任务一个专业、一张图纸的改变,都可以即时的通知到所有相关人员。负责人在任何时间打开总图,都可以看到各图纸设计的最新进展,看到所有图档组装的效果。最终达到无需人员干预、自动、实时的无缝专业协同。除了能够达到科学而又安全的生产之外还能消除重复提资过程,从而保证了设计资料的准确性,促进了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通过应用专业协同,可以显著减少“错、漏、碰、缺”,应用并行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从而为设计单位带来良好的协作效益。

3.3 提供了一组辅助设计的工具集,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开展设计工作

采用协同设计平台,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一组实用的辅助工具:

1)帮助设计人员快速建立标准化协同设计环境,减少设计人员因对设计标准理解不同而导致的差错。

2)提供“模板创建图”可以保证插入图框的正确性,并自动初始化线性、图层、线性设置等内容。

3)提供“图纸版本”帮助有效的帮助设计人员管理单张图纸的版本,提供“基线版本”帮助设计人员有效的管理一组图纸的版本,方便进行批量的版本操作。

4)提供“签入、签出”帮助有效的中间版本生成,避免因随时保存随时生成提资对其他设计人员的过于频繁协作干预(过频繁的提醒和更新会影响下游专业的正常设计工作)。

5)提供“图纸对比”功能,可以对比图纸不同版本间所进行图元增、删、改情况。

6)提供“图纸批注”功能,可以进行在线的图纸批注。

7)提供“设计门户”,提供自动目录生成,不需设计人员关注设计文件目录,从提资中插入引用,不再需要从本地找文件,下游专业不用关注上游专业的设计目录。

4 结束语

我单位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CAD标准与协同规则。协同设计平台经过不断深化和应用,已经基本实现了最初的对协同设计的理解和设想,并在全公司的项目中进行了相应的推广,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协同设计作为一种先进设计思想的集中体现,必将有助于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飞速发展,有助于增进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竞争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江.基于 CAD 的协同设计平台[J].计算机世界技术与应用,2006(29).

[2] 华荣.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协同设计探析[J].中国勘察设计,2008(1).

[3] 孟健,蔡珏.勘察设计行业 CAD 协同设计探析[J].吉林水利,2008(Z1).

[4] 邹军.工程勘察设计院的协同设计与管理——现代协同设计的问题与特点剖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1).

[5] 陈晓兵,王静,廖文和,等.基于AutoCAD协同设计技术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8(2).

猜你喜欢

协同设计勘察设计信息化
勘察设计企业保密工作精细化管理措施
支持协同设计的船舶设计过程模型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