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概念操作化方法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性研究

2015-10-24程娟

教育界·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创业教育

程娟

【摘 要】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各大高校的必要教育环节之一。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实证研究的学者也不在少数,成果颇丰。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概念操作化,创建出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指标体系,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通过实践环节加以检验和论证,以期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启示。

【关键词】概念操作化方法     创业教育    创业能力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加之就业的严峻形势,国家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学生提高能力,解决就业问题。这需要我们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做好大学生创业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对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从而实现我国由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一、相关文献研究

对于如何进行大学创业能力培养、创业教育等问题,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大学生创业现状、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总结多种大学企业生创业模式、构建大学生创业力模型、建立大学生创业评价体系等,这些方面研究成果颇丰。TPB模型认为大学生的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影响大学生创业(李永强,白璇,毛雨,曾峥,2008)。徐海鑫通过对成都市大学生创业的实证研究提出教育水平的高低、有无工作经历、是否接受过培训、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与创业成功率成正比。钱艳芳研究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的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后提出内涵教育模式概念。何忠伟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出AHP创业评价的指标体系,从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条件四个维度及下属指标对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评价。从大学生个人文化内涵、创业教育、政府服务的提供、社会力量、企业辅助、数据库资源和信息网络六大模块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加以培养,提出“一核四体一连”的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即以高校学生创业能力为核心,以高校、政府、社会和企业四体为依托,与信息共享机制相连。基于人本主义的SPP大学生创业教学链,提出三阶段(萌芽——准备——实践)、六节教学链(基础课程教学——创新创业项目设计与实施——提升能力——模拟训练——系统教学——创业园创业实践)、五位一体支撑环境(制度保证——资金扶持——基地实践——导师引导——氛围推动)(吴刚群,2012)。

高校从性质上可分为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对于前者的研究较多,而对于民办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引入非平衡统计原理,就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后得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因素为个人心理及能力因素,其次为教育性因素(郑瑞伦,2013)。学者对西南某知名民办高校创业实践进行研究,分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长感性认识,培养合作精神和提高综合能力,有利于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从民办高校及生源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不利影响:若处理不好自主创业与学习时间的关系,自主创业就会耽误学习;若自主创业组织不力,自主创业就会不利于学校管理;社会经验不足,失败风险较大,对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翟晓川、郑瑞伦 ,2012)。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在各方面共同努力,取得长足的发展,不仅得到国内学生工作者的认可,还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不过,在感叹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必须得承认,在近几年的研究中,也显露出一些不足和值得注意的深层次问题。

一是研究成果丰富,但研究成果重复性多且精品少。诸多研究成果呈现出现重复研究现象,且问题十分突出。而对于这类的研究成果相互比较、应用更是屈指可数,这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同时有碍于在该领域的创新。二是应用性研究较多,理论研究较少。大学生创业能力本身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研究課题,在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然而,理论研究的严重缺失也不利于应用研究。理论研究多以总结各种模式为主,而关于大学生创业理论研究可以更好地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能有利于增加对大学生创业这一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有利于增加人们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三是研究方式较为单一,且研究方法存在使用不当问题。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主要以调查研究为主,此外还有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也较为常用。而调查研究的总体较窄,研究成果的推断性十分有限。此外,一些实证研究本是一种探索性研究,探索相关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一种理论,然而,又用同一个理论来证实或检验此理论。四是大学生创业研究的数理化误区。由于大学生创业研究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目前一些学者的研究往往习惯运用许多模型。这种数理化趋势明显,即学者都愿意用复杂的数理模型、统计方法来计算,而忽略了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以及大学生的主观性。五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较少。大学生创业不仅关乎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关乎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大学生创业现象牵动多个学科的研究,诸如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不同知识背景的学者介入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可以极大地丰富研究视角。然而,目前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较少,介入的学科以社会学、教育学等为主。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存在的不足及研究空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最后,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学校教育研究为主,忽略了其他环节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的影响。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不仅是在学校教育背景下发生的,大学生所生活的家庭教育和所在环境的社会教育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即将对最后一点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

二、相关概念

1.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是指社会上的大学生个休或大学生群体(包括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为了改变现状、造福后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和相应资源创造财富的艰苦奋斗的过程,是一种人类的社会行为。

2.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

3.概念的操作化

所谓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从大的方面看,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界定概念,二是列出维度、发展指标。对于抽象的概念而言,操作化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创业能力培养或创业教育就是具有一定抽象程度的概念,以创业能力概念操作为具体和维度指标,可以从全局上把握创业能力,有了较好的操作化结果,对整个创业能力研究也将更有层次,更为容易,更加全面。

三、對“大学生创业教育”概念进行操作化

1.界定概念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较为抽象、复杂的概念。要对此概念进行研究、测量,首先需要对概念进行准确的界定,其次要清楚自己研究的具体内涵。以往的研究得出是否有无专业的创业培养,教育水平的高低都对是否选择创业和创业成功与否都有着相关关系。然而,综述前人研究,目前还鲜有研究在统计上得出因变量(是否创业)和自变量(是否接受创业培训,学历)具体的关系。从实际情况来看,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除了学校的创业教育和相关机构的创业培训外,还和大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态度、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存着关系,而后者正是目前大学生创业研究的空白之处。

综合前人研究和实际情况以及本课题组的研究来看,本研究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界定为:创业教育是指一切能够影响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一切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时也包括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影响因素。

2.列出维度和发展指标

结合本研究对创业教育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即家庭的创业教育及影响、学校的创业教育及影响、社会的创业教育及影响。

家庭的创业教育是指大学生在家庭中能影响和培养大学生创业的行为、态度和环境。为了测量家庭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我们选取“是否有家人经商”、“家人是否会当着孩子的面谈生意上的事”,“家人对孩子大学毕业后的期望是什么”等指标。

大学创业教育是指高校为学生提供的专业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环境,具体测量指标有是否开设专业创业知识课程,是否听取专业人员的创业讲座,是否举办创业大赛,创业政策支持,师生对创业者的态度等指标。

社会创业教育是指整个社会、政府和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和创造的一切因素,包括创业政策支持、创业比赛、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态度等指标。

3.操作化的指标框架

综上,通过研究,本课题组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定义为一切能够影响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一切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时也包括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影响因素。从这一定义出发,课题组列出了这一概念所包含的三个主要维度:家庭的创业教育及影响、学校的创业教育及影响、社会的创业教育及影响。在此基础上,又在每一个维度正面进一步发展出具体的测量指标。整个操作化框架详见表1。

表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维度及测量指标

本研究作为课题组的前期研究,通过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概念操作为一系列具体的指标,旨在为探索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郑瑞伦.大学生创业与社会适应[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吴刚群.基于人本主义的SPP 大学生创业教学链的探索与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2(5):47-49.

[3]张文强.财经政法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对5所高校财经政法类学生创业能力的调查[J].河南社会科学,2012(04).

[4]李敏义,李秀波,孟宪国,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理论观察,2008(02).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创业教育
高职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关于三江源生态移民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