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动结构的评价意义及其主观性
2015-10-24张晓
张 晓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英语中动结构的评价意义及其主观性
张 晓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英语的中动结构是一种既不同于主动态也不同于被动态的结构,具有自身的结构和特性。从语义上看,中动结构描述其主语所指事物及其特性。按照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中动结构是一种具有评价功能的结构。根据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中动结构主要表达鉴赏意义。这些鉴赏意义实际上是说话人运用方式附加语表达的感受、态度或看法。中动结构之所以能够表达鉴赏意义是由于语言的主观性使然。
中动结构;评价理论;鉴赏意义;主观性
Middle construction (MC) in English, as a type of construc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both active construction and passive construction, has its own formal features and attribute characteristics.Semantically, what MC describes is the entity (E) designated by its subject.Based upon the Appraisal Theory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MC can function as evaluation.According to the attitude system of the Appraisal Theory, MC mainly expresses the speaker’s appreciation of E, specifically, the speaker’s reactions to E, by means of manner adjuncts.Such a property of MC is ensured by the subjectivity of language.
1 引言
语态是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传统语法一般把语态分为主动(active)和被动(passive)。Ale-xiadou和Doron在讨论希伯来语、希腊语和英语的语态时将其分为主动和非主动(non-active),非主动又区分为被动和中动(middle)(Alexiadou, Doron 2012)。在功能语言学中,Halliday把英语的语态分为中动和非中动(non-middle),非中动又划分为主动和被动(Halliday 1970:152,1994:169,2004:297)。这两种划分方法的立足点显然不同:前者以主动为基点,主动和非主动平行,中动和被动同为非主动的次类;后者以中动为基点,中动和非中动平行,主动和被动同为非中动的次类。如果把语态视为一级类别,那么在前者的划分中,中动为3级类别;而在后者的划分中,中动则为2级类别。两者的差异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Alexiadou和Doron的划分
图2 Halliday的划分
然而,无论是2级类别还是3级类别,中动都自成一类,既不同于主动也不同于被动,可以单独作为一种句法结构加以研究。从句法结构上讲,属于中动语态的句子叫做中动结构(middle construction)。中动结构既然能够自成一类,就必然有其自身的特性。中动结构的主语不是谓语动作的实施者,而是谓语动作的接受者或谓语动作使用的工具;状语是对主语所指事物特性的描述,而这种描述往往具有明显的评价性质,带有说话人的主观判断色彩。本文将首先讨论中动结构的构成形式及特性,然后据此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为指导探讨中动结构的评价意义,最后讨论中动结构评价意义的主观性问题。
2 中动结构的构成形式及特性
判断中动结构的标准是:(1)被动参与者充当主语而谓语动词为主动态形式;(2)被动参与者在事件发生过程发挥积极作用,事件似乎是由该被动参与者引发。例如:
① Whole wheat bread cutseasily.
主语whole wheat bread显然是被动参与者(谓语cut的对象),但谓语动词cut却为主动态形式。从整个句子看,作为主语的被动参与者whole wheat bread又是cut这一“切割”事件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若无此参与者,“切割”事件则无从发生。
从结构形式上看,中动结构一般由3个部分构成,即主语+谓语+状语(戴曼纯 2001)。这3个组成部分不仅各具特性,而且共同显示出中动结构有别于其它句子结构的特性。例如:
② a.That record sellswell.
b.The steak you bought cutlikebutter.
c.Cotton clothes wearcomfortably.
第一,在中动结构中,充当主语的名词性词组必须是有定的(definite),其有定性通常由定指名词词组或类指名词词组(generic nominal group)体现。例②a中主语的有定性由指示词that体现,表明说话人指的是“那张唱片”,而不是“这张唱片”,更不是任何其它唱片。例②b的主语是the steak you bought,其有定性由定冠词the和定语从句you bought共同体现,说话人指的是听话人(you)买的这份牛排,而非别的牛排。例②c中充当主语的名词词组cotton clothes为类指名词词组,虽然其中没有指示词和定冠词,也没有定语从句,但依然是有定的,因为“类指是对某一类事物的整体指称,不是对其成员的个别指称”(Crystal 2008:209)。类指事物范围明确、界限清晰。所以,类指名词词组所指事物无疑是有定的。那么,在此例中,类指名词词组cotton clothes的有定性在于说话人用cotton从质地上限定所说的衣物的类别,仅指“棉质衣物”,而非其它质地的衣物。因此,中动结构的主语都是有定的,所指和界限范围都明确。
第二,中动结构中充当谓语的动词必须为不及物动词,如例①②中的谓语动词cut,sell和wear均为不及物动词。需要说明的是,中动结构中的谓语动词都兼具及物和不及物两种词性,一旦用于中动结构,只能用作不及物动词(Yoshimura, Taylor 2004)。此外,中动结构谓语动词的时态通常为一般现在时,如例①中的cut,例②a中的sell和例②c中的wear,有时为一般过去时,如例②b中的cut,但不能是正在进行时,因为“进行时描写的是活动或动作(activity)而不是事物的特性(quality or characteristic)”(Palmer 1988:92)。
第三,一般来讲,中动结构要求有一个状语的必备成分(Fagan 1988; Yoshimura, Taylor 2004)。从结构上看,状语大多数情况下为副词,如例②a和例②c中的well和comfortably,有时为副词词组,如例③a中的quite well,有时为介词短语,如例②a中的like butter.这种状语往往表示主语的某种性质或特征,而不表示主语的某种活动或动作(Palmer 1988:93),如例③b中的状语well表示the shirts所具有的“好洗”或“易洗”的特性。
③ a.This novel readsquitewell.
b.The shirts washwell.
第四,中动结构还有自身的整体特性。Fillmore(1968,1977)提出的格语法(Case Grammar)根据语句中论元与谓词的语义关系把论元划分为不同的语义格。中动结构中只有一个论元,就其与谓词的语义关系来看,这一论元可以是受事格,也可以是工具格、处所格或终点格。例①-例③中的唯一论元均为受事格;例④a中的主语these shears,例④b中的主语London和例④c中的the blackboard分别为工具格、终点格和处所格。
④ a.These shears clipwell.
b.London approacheseasily(, when there’s not much traffic).
c.The blackboard writessmoothly.
在我们收集的138个中动结构例子中,主语为受事格的有124个,为工具格的有10个,为处所格的有3个,为终点格的只有1个。这表明英语中动结构的主语绝大多数为受事格。
从整体上看,中动结构描述的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且与时间无关的属性特征(attribute properties)(Fagan 1988; Palmer 1988:93; Huddleston, Pullum 2002:308)。中动结构只包含一个论元,只涉及一个事物,即主语所指的事物,因此,中动结构描述的事物特性是主语所指事物的特性,而这种描述要由谓语和状语共同完成。中动结构可以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特性加以描述。例如:
⑤ a.The shirt ironswell.
b.The shirt wearscomfortably.
在例⑤a和例⑤b中,主语虽然均为the shirt,且都是受事,但是,由于谓语和状语不同,这两个中动结构分别描述the shirt的不同特性。例⑤a从衣物熨烫的角度描述the shirt“易熨”或“好熨”的特性;例⑤b则是从衣物穿着舒适程度的角度,描述the shirt“穿着舒适”的特性。
3 中动结构的评价意义
3.1 评价理论概述
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Martin和Rose进一步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中3大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提出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评价理论是一个人际意义系统,用以评价语言表达中的各种态度、情感、价值以及方式(Martin, Rose 2003:22-25)。在此基础上,Martin和White进一步完善评价理论,将其视为建立在语篇语义层面上的人际意义系统。这一系统包括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3大次系统。态度系统又包括情感(Affect)、鉴赏(Appreciation)和判断(Judgement)3个子系统,主要涉及说话人的感情(feelings),包括情绪反应、对行为的判断和对事物的评估;介入系统分为自言(monogloss)和借言(heterogloss),用以处理说话人态度的来源和语篇中各种意见和声音;级差系统包括语势(force)和聚焦(focus)两个子系统,主要涉及可分级性(gradability),用以评价程度的高低、情感的强弱、范畴边界的清晰度等(Martin, White 2005:34-38)。
在Martin等提出的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中,情感系统聚焦于评价者(the appraiser)的感情或情绪,而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则聚焦于被评价对象(the appraised)的特质(Thompson 2004:76)。但是,判断和鉴赏的对象是不同的。判断是参照社会规范、道德标准或行为准则对他人行为做出的评判;而鉴赏则是参照美学标准对事物的性质、质量或价值做出的评价。简言之,情感是说话人对自己情感的表达,判断是说话人对他人行为的评判,鉴赏则是说话人对物值(the value of things)的评价(Martin, Rose 2003:25)。
3.2 中动结构的评价意义
中动结构的描写对象是其主语所指事物及其特性。据此可以认为,中动结构的评价意义主要是鉴赏意义。那么,中动结构的鉴赏意义由什么语言手段来实现,中动结构能够表达什么鉴赏意义,中动结构有何级差意义呢?
评价主要由词汇选项(lexical choices)体现(Thompson 2004:75)。中动结构的评价意义由副词、副词词组和介词短语充当的状语来实现。状语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被称为附加语(adjunct)。Halliday按功能把附加语分为环境附加语(circumstantial adjunct)和情态附加语(modal adjunct)。前者包括时间、地点和方式(manner)3小类附加语;后者包括评论附加语和语气附加语。而环境附加语中的方式附加语又分为特性、程度、比较和方法(means)4种附加语(Halliday 2004:354-358,2014:419-423)。根据这一分类和我们收集的例子,能够用于英语中动结构的环境附加语为表示特性和比较(comparison)的方式附加语,如以上各例所示。
所谓鉴赏是对事物的评估(Martin, White 2005:56)。中动结构的鉴赏意义主要体现在人对事物的反应(reaction),这种反应既可以来自事物对人的影响(impact),也可以来自事物本身的特性。因此,中动结构的鉴赏意义在前一种情况下是人对动作过程的反应,在后一种情况下则是人对动作结果的反应。从语义上看,可用于中动结构的方式附加语主要有表示速度(SPEED)、价值(VALUE)、难易(DIFFICULTY)(Dixon 2005:449-450)和偏好(PROPENSITY)4种附加语。由此可以推知,中动结构的鉴赏意义主要包括对事物特性的鉴赏、对事物所涉及动作(activity)难易的鉴赏、对事物所涉及动作速度的鉴赏和对事物所涉及动作结果偏好的鉴赏。
中动结构对事物特性的鉴赏是说话人借助附加语对主语所指事物的质量、价值或特征所做出的鉴赏。在“态度系统中,情感表达、人品裁决、物值鉴赏都有正面与负面之分”(王振华 2007),因此对事物特性的鉴赏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例如:
① a.This novel readsquitewell.
b.This book readspoorly.
这两例中的主语所指事物分别为this novel和this book,属于同一类事物,即书籍,但对同样的阅读事件却产生不同的影响,使读者产生不同的反应。在例①a中,说话人运用附加语quite well对this novel的质量做出正面鉴赏;而在例①b中,说话人则运用附加语poorly对this book的质量做出负面鉴赏。实际上,在这两例中,作为主语的this novel和this book本身并没有标明其质量的优劣,而是附加语quite well和poorly分别把优等质量和劣等质量赋予它们。或者说,是说话人借助这两个附加语表达对其质量的反应,分别做出正面和负面的鉴赏。
中动结构对事物所涉及动作难易的鉴赏,就是说话人对主语所指事物涉及的动作在难易方面做出的鉴赏,也就是说话人对动作在发生过程中的难易的反应。例如:
② a.Marble carveseasily.
b.These mandarins peeleasilybut those
oranges peelwithgreatdifficulty.
例②a是说话人对雕刻大理石过程中动作的难易程度的反应,附加语easily表明:大理石雕刻起来容易。在例②b中,说话人对剥皮动作的难易度的反应是通过比较柑橘和橙子的易剥和难剥体现。这就是说,大理石易于雕刻、柑橘易于剥皮和橙子难于剥皮是说话人从雕刻、剥皮的动作中感受出来的。如果把难易分别视为负面和正面评价的话,例②a表达的是正面鉴赏,而例②b则表达的是负面鉴赏。
中动结构对事物所涉及动作速度的鉴赏是说话人对事物所涉及动作发生的速度做出的鉴赏,也就是说话人对事物所涉及动作的快慢的反应。例如:
③ a.These toys assemblerapidly.
b.Such decoders sellslowly.
在例③a中,说话人用附加语rapidly表达其对组装这些玩具的速度的鉴赏,说明他对组装速度之快的反应。例③b中的附加语slowly表达的是说话人对此种解码器销售速度的鉴赏,说明说话人对销售速度缓慢所产生的反应。若把速度的快慢分别视为正面和负面的评价,例③a和例③b则分别为正面鉴赏和负面鉴赏。
中动结构对事物所涉及动作结果偏好的鉴赏是说话人对事物涉及的动作结果做出的倾向性鉴赏。在我们收集到的例子中,这种鉴赏意义均为正面鉴赏。例如:
④ a.Idaho potatoes bakebeautifully.
b.The pack handlescomfortably.
这两例中的附加语beautifully和comfortably表达的是说话人在烘烤和搬运动作结果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应和正面偏好鉴赏。例④a中的beautifully并不表示烘烤动作是以“漂亮的”方式进行,而是表示烘烤动作产生的结果是“漂亮的”。也就是说,爱达荷土豆烘烤前后是不一样的,烘烤使其变得漂亮。例④b中的comfortably也不表示搬运动作是以“舒服的”方式进行,而是表示搬运动作发生后的结果产生“舒服的”效果。说话人用beautifully和comfortably这两个附加语表达对动作结果的反应,做出正面的偏好鉴赏。
须要说明,中动结构和鉴赏意义并非一一对应。说话人有时可以在一个中动结构中表达多种鉴赏意义。例如:
⑤ This oven cleansquicklyandeffortlessly.
附加语quickly和effortlessly表达的评价意义不同。前者是对清洗动作的速度做出的正面鉴赏;后者是对清洗动作的难易做出的正面鉴赏。说话人使用两个附加语同时表达两种鉴赏意义。
评价理论是一个人际意义系统网络,其中的态度、介入和级差3个次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比如态度系统中的鉴赏系统和级差系统中的语势系统相互联系,共同表达评价意义。也就是说,级差系统可以用以标明鉴赏意义的程度,因为级差指态度的增减,其程度可分级。表示比较、数量、方式和情态等的语言手段也都可分级(王振华 2007)。中动结构中的方式附加语无疑也可分级,可以接受强化语(intensifier)的修饰,从而表达程度不同的鉴赏意义。试比较下例:
⑥ These Mills and Boon novels lendratherrapidly.
⑥ a.These Mills and Boon novels lendrapidly.
⑦ The form readswellenough.
⑦ a.The form readswell.
⑧ Beancurd digestsveryeasily.
⑧ a.Beancurd digestseasily.
例⑥-⑧中的方式附加语rapidly,well和easily分别带有强化语rather,enough和very,而例⑥a-⑧a中的方式附加语rapidly,well和easily则没有。例⑥-⑧中,强化语rather,enough和very提高了方式附加语rapidly,well和easily的程度,增强它们表达的鉴赏意义。由于没有强化语的参与,例⑥a-⑧a的鉴赏意义远远弱于例⑥-⑧。这表明,在中动结构中,说话人既可以只使用鉴赏系统的语言资源来表达鉴赏意义,也可以同时使用鉴赏系统和语势系统的语言资源来表达程度不同的鉴赏意义。但须注意的是,评价系统中的级差系统是辅助性的,只用以标明态度意义和介入意义的程度强弱。比如中动结构的上述鉴赏意义,不管级差系统是否参与,仍然是鉴赏意义,鉴赏的性质不变。
4 中动结构评价意义的主观性
4.1 语言的主观性
与评价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主观性(subjectivity)。在语言学领域,较早探讨语言主观性的当属法国语言学家Benveniste(Bednarek 2006:20)。他指出,“主观性是语言的基本特性”,是“说话人自立为主体的能力”,而“人正是在语言中并通过语言把自己设立为主体的”(Benveniste 1971:224)。Lyons认为,主观性是“自然语言依靠其结构和常规运作为说话人提供表达自己及其态度和信念的方式”(Lyons 1982:102)。实际上,主观性存在于语言使用之中,因为人只有在话语中才能用“我”把自己标示为说话人,才能以此把自己设立为主体(Benveniste 1971:226)。因此,话语中总是含有一些说话人用以表现“自我”的语言成分。说话人往往在说出话语的同时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Lyons 1977:739,沈家煊 2001)。这说明,“语言不仅仅是客观地表达命题和思想,还要表达言语的主体即说话人的观点、感情和态度”(沈家煊 2001)。
Finegan认为,语言主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说话人的视角(perspective)、说话人的情感(affect)和说话人的认识状态(epistemic status)3个方面。视角就是说话人组织语言表达所依据的观察角度;情感就是说话人通过话语传递出来的情感,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认识状态是指情态,这是主观性研究最多最深入的方面(Finegan 1995:4-5,沈家煊 2001)。
4.2 中动结构评价意义的主观性
语言的评价意义和语言的主观性密切相关。所谓的评价意义,实际上就是说话人在言语活动中表达出来的态度、看法、立场、情感等。而说话人的态度、看法、立场、情感等往往是说话人以言语主体身份所做的自我表达,带有明显的自我印记和主观色彩。
中动结构的鉴赏意义是语言的主观性使然。无论何种鉴赏意义,都是说话人的自我表达,都是说话人自己做出的鉴赏,都是说话人的感受、观点或看法。因此,3.2节所述的各种鉴赏意义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
从3.2节的讨论可知,中动结构的鉴赏意义都通过方式附加语实现,因为作为方式附加语的“副词的功能之一就是表征说话人的观点”(point of view)(Finegan 1995:5)。中动结构描述主语所指事物的属性特征。然而,中动结构主语所指事物的属性特征并非完全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在很大程度上由说话人赋予。这是因为,中动结构对主语所指事物的描述离不开方式附加语,而方式附加语表征的正是说话人的感受、观点或看法。例如:
① a.This knife cutswell.
b.This book readseasily.
c.These chairs fold upquickly.
d.This item sellshappily.
例①a是说话人使用附加语well对主语所指事物this knife“好切”的特性做出的鉴赏;在例①b中,附加语easily表达说话人对主语所指事物this book阅读难易度的鉴赏;例①c中的附加语quickly体现说话人对主语所指事物these chairs折叠速度的鉴赏;在例①d中,说话人使用附加语happily表达其对主语所指事物this item的销售做出的正面偏好鉴赏。实际上,this knife的“好切”、this book的“易读”、these chairs“折叠得快”和this item“卖着快乐”都是说话人的感受和反应,都带有“说话人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指向”(affective orientation)(Ochs, Schieffelin 1989),也正是说话人运用方式附加语把自己的感受和反应赋予了主语所指事物。说话人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语言的主观性决定的,是语言为其提供的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观点的语言手段促成的。
5 结束语
由上述可知,英语中动结构有着自身的结构和特性。从整体上看,中动结构描述其主语所指的事物及其特性。按照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中动结构可以表达不同的评价意义。这些评价意义实际上与说话人密切相关,是说话人的感受和反应,是说话人运用方式附加语表达出来的态度和看法。中动结构之所以能够表达评价意义是语言的主观性使然。
实际上,中动结构的评价意义取决于说话人选择使用的附加语,附加语的选择使用又取决于说话人对主语所指事物的反应、态度和情感,而这种反应、态度和情感则取决于说话人的自我感受和主观判断。这说明,中动结构的评价意义和主观性均取决于说话人。然而,中动结构中并无说话人的影子,说话人的角色被隐去,说话人被置于背景之中(backgrounded)(Yoshimura, Taylor 2004)。由此可以认为,中动结构是实现说话人个人主观评价客观化的一种语言手段。
戴曼纯.中动结构的句法特征[J].外语学刊, 2001(4).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4).
王振华.语篇研究新视野——《语篇研究——跨越小句的意义》述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5).
Alexiadou, A., Doron, E.The Syntactic Construction of Two Non-active Voices:Passive and Middle[J].JournalofLinguistics, 2012 (1).
Bednarek, M.EvaluationinMediaDiscourse:AnalysisofaNewspaperCorpus[M].London:Continuum, 2006.
Benveniste, E.ProblemsinGeneralLinguistics[M].Coral Gables, Florida:University of Miami Press, 1971.
Crystal, D.ADictionaryofLinguisticsandPhonetics[Z].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8.
Dixon, R.M.W.ASemanticApproachtoEnglishGramma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Fagan, S.M.B.The English Middle[J].LinguisticInquiry, 1988(2).
Fillmore, C.J.The Case for Case[A].In:Bach, E., Harms, R.T.(Eds.),UniversalsinLinguisticTheory[C].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968.
Fillmore, C.J.The Case for Case Reopened[A].In:Cole, P.W., Sadock, J.M.(Eds.),SyntaxandSemantics8:GrammaticalRelations[C].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7.
Finegan, E.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on:An Introduction[A].In:Stein, D., Wright, S.(Eds.),SubjectivityandSubjectivisation:LinguisticPerspectives[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Halliday, M.A.K.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A].In:Lyons, J.(Ed.),NewHorizonsinLinguistics[C].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 1970.
Halliday, 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1994.
Halliday, 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Arnold, 2004.
Halliday, M.A.K.Halliday’s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Routledge, 2014.
Huddleston, R., Pullum, G.K.TheCambridge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Lyons, J.Deixis and Subjectivity:Longor, Ergo Sum?[A].In:Jarvella, R.J., Klein, W.(Eds.),Speech,Place,andAction:StudiesinDeixisandRelatedTopics[C].Chichester, NY:John Wiley, 1982.
Lyons, J.Semantics(Vol.2)[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Martin, J.R., David, R.WorkingwithDiscourse:MeaningBeyondtheClause[M].London:Continuum, 2003.
Martin, J.R., Peter, R.R.W.TheLanguageofEvaluation:AppraisalinEnglish[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2005.
Ochs, E., Schieffelin, B.Language Has a Heart[J].Text, 1989(1).
Palmer, F.R.TheEnglishVerb[M].London:Longman, 1988.
Saeed, J.I.Semantics[M].Oxford:Wiley-Blackwell, 2009.
Thompson, G.IntroducingFunctionalGrammar[M].London:Arnold, 2004.
Yoshimura, K., Taylor, J.R.What Makes a Good Middle? The Role of Qualia i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cceptability of Middle Expressions in English[J].EnglishLanguageandLinguistics, 2004(2).
定稿日期:2015-07-23
AStudyonAppraisalMeaningandItsSubjectivityinEnglishMiddleConstruction
Zhang Xiao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Beijing 102600, China)
middle construction; Appraisal Theory; Appreciation; subjectivity
H030
A
1000-0100(2015)06-0033-6
10.16263/j.cnki.23-1071/h.2015.06.007
【责任编辑孙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