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土建类专业五大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5-10-24周安福王长友
周安福 王长友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00)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本项目提出的“高职土建类专业五大能力”特指: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具有的与职业岗位、职业发展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基础作用的普适性能力,即测量能力、试验检测能力、识图与绘图能力、结构检算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土建工程专业内容宽泛,就业领域也较宽,涉及铁路、公路、房建、城轨等方面。经过对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土建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五大能力”。从我院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情况来看,在土建类单位就业的学生初次就业岗位普遍为测量员、试验员、施工员、技术员等,所占比重为90%以上,这些岗位及岗位转换和提升所需直接显性的能力所对应的就是上述五大能力。由此可见,土建类专业学生只有具备了上述五大能力,才能保证毕业后有更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据此,我院自2009年就开始进行了基于学生职业岗位要求的土建类专业基本能力定位研究,开展了“土建类专业五大能力提升工程”。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环境下,加强对高职土建类专业五大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研究意义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按照生源特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全过程”。本项目立足于土建类高职教育的实际需要,通过培养和提升土建类专业高职学生的五大能力,使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并且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不仅有利于该类人才的培养,还可为其他土建类高职院校提供可资参考和借鉴的范例,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开展本项目研究与实践业已成为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抓手和载体。
二、实施路径与成效
学院将“土建类专业五大能力提升工程”列为学院年度党政工作要点,整合力量、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成立了对应五个子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团队,作为提升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予以推动,与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同步推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以项目研究引领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总结提升。
(一)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凸显五大能力培养
紧紧围绕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突出专业五大能力培养,探索培养路径和有效措施,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优化过程中强调突出校企合作的紧密性、技能训练的渐进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学习情境的真实(仿真)性。
一是确定了五大能力对应的课程,如图1所示;二是对应课程纳入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三是提出了教学目标和课程学时设置原则性意见;四是强化配套实训基地建设;五是推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图1 五大能力对应课程图
(二)创建了五大能力“项目贯穿、能力递进、过关考核”的培养模式
项目组经过实践探索、研究分析,总结形成了五大能力“项目贯穿、能力递进、过关考核”的培养模式。项目贯穿是指在教学设计中,选择典型的实际工程项目为教学载体,贯穿于五大能力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典型工程的系统而完整的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能力递进是指遵循能力培养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基本到核心,将五大能力分别分解为若干单元任务予以培养。过关考核是指考核方法注重过程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通过所有单元任务的考核即达到培养标准。这样有效促进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按照五大能力“项目贯穿、能力递进、过关考核”的培养模式,各单项能力培养分别探索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培养方式。
1.测量能力培养
以生产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按照测量工作流程设计多个学习任务。以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导线测量为例,包括技术设计书的编制、外业踏勘选点、野外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编制技术总结等多个任务。通过工作任务引导,学生置身于职业岗位,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采用“测站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到施工一线进行“现场教学”,组成工地流动课堂,聘请施工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考核,真正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根据测量员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了考核评价体系。每个项目考核均包含基本知识技能评价、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和工作态度评价四个方面,同时将项目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
2.试验检测能力培养
按照试验员岗位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典型试验检测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以试验员岗位的试验检测项目为任务引领,分阶段实施,贯穿教学全过程。首先进行课程基础知识教学及相关试验的单项技能训练,学完课程后进行综合项目的集中实践训练,最后顶岗实习期间在企业进行真实试验员岗位具体项目体验,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不同的教学项目,采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按照单项到综合、简单到复杂的项目内容对学生进行培养。以试验员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确定评价标准。建立注重过程性考核、考工结合的“项目考核+实做过关考核+理论终结性考核”的考核模式。
3.识图与绘图能力培养
以能力培养和素养养成为核心,把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教学环节中,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构建课程教学模块,将行动导向教学引入课堂,任务设计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任务选择以工程构筑物构造为载体,由平面到空间、由局部到整体,采用认知训练、过程模拟、真实演练、创新实践逐层递进的方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开发了“可拼装式”系统化训练模型,从而变单一的手工模型制作为系统化的可拼装训练模型,让学生在手脑并用、自我参与的状态下,在循序渐进、难度递进的任务驱动下,进行系统性学习,素养培养贯穿始终。按照课程模块,针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主要体现在出勤率、训练表现、训练内容质量及成果、训练成果检查、答辩以及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能力考核等方面。
4.结构检算能力培养
将实际典型工作项目、工程案例转换为学习任务。重点训练学生的力学分析、力学检算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法等教学方法,采用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的考核方式。积极推行“四个转变”:以行动导向为主导,详细制定项目任务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授课,实现灌输向互动传授的转变;组建学习小组和实验团队,实现个体学习向团队合作学习的转变;以任务检算书、结点测试卷和实验报告册为手段,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以开拓“问题”为导向开展实做项目,实现继承式学习向研究型学习的转变。
5.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
依据土建类施工企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构建以“模块化”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体系,按照“任务布置—任务分析—实践操作—操作演示—技能训练”的进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 “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行模块过关式考核,重点培养计算机系统基本操作与使用、职业化行文处理、职业化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职业化制作演示文稿辅助演讲、职业化网络应用等五个方面的能力。
(三)制定五大能力课程标准、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开发配套教材和学习网站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五大能力课程。引入行业职业岗位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制定了五大能力对应的课程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按照课程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调实践技能训练,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了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紧贴土建行业发展,对接职业岗位,服务能力培养,按照仪器设备配置合理,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突出基础性、实用性、配套性、生产性、先进性、开放性,制定了五大能力相对应的实践基地建设标准。
建成了助教导学的课程学习网站。学习网站包括课程整体设计、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工程案例、在线测试、技术讲座、技能鉴定试题库等学习资源,各部分均以项目导向为主线,采用文本、图片、音视频、动画模拟等多媒体技术,学习网站操作简单便捷,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学习空间。
(四)建成对应五大能力的多功能、综合化实训基地
根据制定的实践基地建设标准,我院通过新建、扩建和改建等途径,完成了五大能力对应的实训基地建设,编制了配套的实训任务书、指导书和考核标准。
1.建成土建类专业测绘综合实训基地
土建类专业测绘综合实训基地是集“职业性、开放性、标准化、全方位”为一体的测绘综合实训基地,由单项测量技能实训场、控制测量实训场、土木工程施工测量实训场、变形监测实训场、数据处理与软件应用中心等四场一中心组成。购置了CPIII测量系统、CPIII数据采集软件、CPIII控制网数据处理软件、高铁沉降数据处理与评估软件、GPS数据处理软件,建立了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RS系统),基地建设水平行业领先、国内一流。
基地开出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导线测量等41个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测量仪器基本操作、控制测量、土木工程施工测量、变形监测、测量数据处理等能力,同时满足了专业教师进行科研、参与生产、服务社会、进行行业企业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等需求;基地承办了全国铁路职业院校铁路测量技能竞赛,每年承办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测绘赛项,在全国铁路职业院校铁路测量技能竞赛中获得5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在同类院校中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2.建成土建类专业材料检测综合实训基地
土建类专业材料检测综合实训基地由胶凝材料实训室、集料实训室、混凝土实训室、力学性能实训室、沥青实训室、沥青混合料实训室和化学分析实训室、校中厂、“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等七室一中心组成。此外,还配备有混凝土标准养护室1个、试验准备室2个,同时配置砂石料场2处。2014年10月,校中厂经国家验收,获得了国家乙级试验室资质,为中铁一局在建项目的试验检测提供科学数据,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
基地开出胶凝材料、集料、混凝土、钢材、沥青、沥青混合料和化学分析相关实训项目34个,培养学生对水泥、集料、混凝土、砂浆、钢材、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等材料的单项性能检测能力和对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混合料系统进行配合比设计的能力。通过在与生产实际一致的实训环境中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较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等社会能力和查阅规范、阅读仪器说明书等方法能力。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安全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
3.建成工程识图与绘图实训基地
工程识图与绘图实训基地由专业模型室、绘图教室、CAD训练中心、BIM技术应用中心等组成,购置有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BIM(建筑信息模型)软件。开出构思训练、模型拆装、工程图识读和绘制等12个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认识工程构筑物的构造组成、识读与绘制专业工程图、自主收集资料、团队协作等能力。紧跟科技发展,将BIM(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技术引入课堂,同时加强技术应用,为中铁一局等企业进行BIM技术服务12项,为企业进行BIM技术培训206人次。
4.建成土建类专业结构检算实训基地
土建类专业结构检算实训基地由工程力学实训室和土建类软件检算实训中心两大部分组成。开设材料拉伸力学性能检测、材料压缩力学性能检测、细长杆稳定性测定、正应力测定、挠度和转角测定、在扭转时力学性能检测等实验项目;土建类软件检算实训中心开设有弯曲构件内力分析、桁架结构内力分析、超静定结构内力分析、梁柱承载力检算、模板检算、支架检算、张拉台座检算等14个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具备测定材料强度,绘制弯曲杆件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对简支梁桥进行强度和变形检算,对钢管支柱进行稳定性分析,对模板支架、模板面板、支架常备式构件、张拉台座等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检算以及编制施工临时结构检算书等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查阅规范和计算手册、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培养学生协调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认真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其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等社会能力。
5.建成计算机基础应用实训基地
计算机基础应用实训基地由21个机房、中兴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维护实训室等组成,开设软件的安装调试、硬件组装与故障检测、局域网络的构建与组网、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等实训项目,培养学生软件的安装调试、硬件组装与故障检测、局域网络的构建与组网、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等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服务,先后为中国电网公司、陕西省公安厅、陕西省银行业协会等单位培训7 021人次。
6.建成了五大能力综合应用的工程项目施工仿真教学平台
与相关企业合作,建成了工程施工仿真教学平台,有效解决了工程项目一次性和不可逆的实践教学难题,提高了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该平台基于游戏理念,选取铁路桥梁、隧道和房屋建筑工程的典型项目,融入实际工程案例,结合图集规范,利用计算机三维虚拟技术,模拟施工工艺、工作流程以及关键操作环节,将教学、实训、考核、企业培训等模块整合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虚拟教学平台,实现了系统管理、资源管理、漫游体验、在线指导、考试中心和岗位训练等多个功能。学生通过体验仿真的职场环境、良好的游戏情境和挑战的学习氛围,熟悉铁路桥梁、隧道和房屋建筑等工程项目完整的施工及管理过程,掌握施工员、测量员、材料员等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2013年9月,该教学平台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
(五)多措并举,拓展学生五大能力培养的广度与深度
1.引入竞赛机制,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学院每年举行由企业冠名赞助的“技能竞赛月”活动,举办测量、试验检测、识图与绘图、结构检算和计算机应用等十余项学生技能大赛,每年参赛人数超过5 000人次,其中,五大能力项目参赛人数占总参赛人数的60%以上,此外,学院还积极选派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练、以练促学,开阔了学生视野,提升了专业的综合运用能力。
2.成立专业社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院出台支持政策,引导和鼓励学生成立专业社团,学生自主成立了测量协会、试验检测学社、制图学社、力学学社、计算机协会等学生社团,并由相关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定期开展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实施课证结合,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与资格证书考试内容有效衔接。学生学完相应课程后可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即可替代对应课程的考核成绩,增强了学生就业能力,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
4.组建“铁成班”,深化五大能力培养
学院自2012年起,在录取土建类专业新生中,以超过二本线以上的学生为主体,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组建实验班,并以全国“双百”人物、全国劳模、专家型技术工人、杰出校友窦铁成的名字命名了“铁成班”。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五大能力培养,选派优秀教师和辅导员承担授课和管理任务,以服务土建施工一线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探索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学院配套出台了《铁成班管理办法》规定:“铁成班”学生考取五大能力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费用由学院承担。
(六)教师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项目参与教师共获得22项省部级以上奖励,项目主要参与人张福荣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她所主持的《高职铁道工程类专业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主要参与人焦胜军2014年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焦胜军、张碧2014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行业名师”;测量专业青年骨干教师刘舜2013年获得陕西省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七)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通过五大能力的培养,学生参加国家、陕西省、行业协会举办的五大能力对应的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3项。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增强,学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9%以上。
今后我院将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五大能力培养的内涵和外延,持续推进、不断改进和优化提升,加大成果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王长友,蒋平江,吴宪洲,等.土建类专业基本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2013(11):67-68.
[2]杨小玉,王长友.提升高职学生识图与绘图能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5-7.